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2015年06月教师招聘历史学科知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015-06-25 18:29:3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

【考点梳理】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㈠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传统经济—封建自然经济

1.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前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特点

①生产关系: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和农民小生产相结合

②生产力:人力和畜力结合,铁器牛耕

③生产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生产

④经营方式:男耕女织

⑤经济制度:封建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

2.传统社会中还长期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但始终是小农经济的一种补充,在整个经济中不起决定作用

㈡鸦片战争后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

1.不平等条约获取的经济特权

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危害:开埠通商、倾销商品、协定关税对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很不利。

2.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织”与“纺”分离:鸦片战争后,洋纱输入中国沿海地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

“织”与“耕”分离:洋布输入中国,取代土布。

3.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

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

㈢自然经济的解体

1.鸦片战争后:

东南沿海地区相继开放,列强纷纷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洋货畅销,中国传统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外商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产品,使中国农副产品的生产依赖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益商品化。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政治经济特权,加紧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自然经济难以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甲午战争后

列强加紧争夺商品输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的场所,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农民和手工业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㈣自然经济的发展变化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不断入侵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是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国家又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自然经济最终消亡。

㈤新经济成分的出现: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Ⅰ.外资企业

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Ⅱ.洋务企业

1.背景:面临内忧外患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3.时期:19世纪60-90年代

4.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5.活动:

①前期兴办军事工业(“自强”) ②后期兴办民用工业(“求富”)

6.洋务运动创办的工业:

军用工业:安庆内军械所(第一家官办)江南制造总局(国内规模最大)

民用工业:开平煤矿(第一个使用机械采煤矿)、轮船招商局

7.洋务运动的作用:

顺应了中国经济从传统向近代化迈进的历史趋势,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

①引进了西方机器和先进技术,培养了科技人员

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

③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④加速了封建经济的解体。

Ⅲ.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市场、劳动力、技术设备、资本)

本文来自^91考试网教师考试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Tags:中小学 教师 招聘 考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5年06月教师招聘历史学科知识..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