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2015年07月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写作要点(五)
2015-07-20 16:34:4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一、要想做到符合题意,审题是关键,审题的要点是:

1.准确把握题目中每个词语的含义。对题目或材料要进行全面的具体的分析,准确领会其含义,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

2.要审清题目本身限制了什么。严格地说,中学生的写作训练,除自由作文外,就是命题作文,所不同的只是命题的方式而已。命题作文,都在构思方面形成了限制性。这种限制性,有的是由词语构成的,有的是由图形或文字材料构成的。

①词语构成的限制。文《自嘲),虽然字数很少,也要好好分析一下。“嘲讽”的对象只能是“自己”,也就是较为客观、冷静、风趣地介绍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②材料构成的限制。作文题中起限制作用的材料,可以采用文字形式,也可以采用图像(或图像加文字)的形式。但不管采用哪一种形式,和标题相比,它都往往要包含一定的非必要信息甚至是冗余信息,需要学生加以辨析、筛选。因此这类题目在审题要求方面往往带有不同程度的隐蔽性,其审题的难度与所提供信息数量的多少有关,也与非必要信息的干扰程度有关。“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为话题写作文,就是以文字的形式介绍出玻尔教授的一句话“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来引出不太相关的话题。

3.审清题目带有哪些启发性

需要注意的是,作文命题对写作构思的启发性恰恰正寓于其限制之中。如果我们解剖一个人的写作构思过程(包括我们自身的经验),我们就会看到它往往要经历一个各种思绪、素材纷至沓来的阶段,所谓“神思方运,万涂(途)竞萌”(《文心雕龙·神思))。随着认识的深化,它又由庞杂而单纯,由多头绪而逐渐形成统一的线索,从大量感性的材料、凌乱的思路到形成明确的观念,组成清晰的表达程序。好的作文命题,其作用有点类似于照相机的镜头,把学生的思路集中在一个不大的焦点上,并且使目标清晰起来。焦点集中了,方向明确了,学生的思维也就有了深化的可能。这样,作文题目的启发性一般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①题目的限制性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明确,排除其他思绪的干扰,便于作者集中精力作更深入思考,从而使思维强化。

②与此同时,由于题目的触发,引起作者的联想,把潜存于头脑中而平时并未注意的思想材料集中起来,并且逐渐条理化,从而使思想活跃起来。

二、关于话题作文

1.话题作文的审题。①确定文体。话题作文往往有“文体不限”的要求。但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讲文体,考生仍然应该有鲜明的文体意识。②确定中心。不管是记叙还是议论的文章,都少不了明确的中心。中心是文章的“魂”,没有“魂”的文章,材料不过是一堆散沙。话题作文因其话题宽泛,往往使考生觉得怎么写都可以,结果是大而无当、泛泛而谈的文章居多,言之有物、有的放矢的文章少。③确定思路。中心明确了,文章的大体思路也就形成了。在中心确定之后,同学们应该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大胆地驰骋想象,充分地展示才情,酣畅地吐露思想,把一次作文当做一次和朋友真诚交流的机会。

2.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①结构分析法,即分析标题的方法。标题是文章的窗户,通过分析标题可以找到写作的对象、范围、重点和主旨。其方法是分析标题的语法结构特点,标题一般是以词语或短语的形式出现,分析短语的结构大有文章。例如,以“双赢的智慧”为题写一篇作文,中心词语是”智慧”,即写出一些生活中的哲理;但”双赢”是限制,是范围,所写的内容必须是双赢的,而不是简单的道理。②圈点批注法,即对话题作文的材料,能认真细致地阅读材料,筛选有关写作要求的重要信息(写作对象、范围、重点、题旨等),圈画重点词语、关键句(尤其要注意中心句)等,认真分析材料要点之间的关系,概括材料提示的精髓、主旨,并在适当位置作批注,完成审题应有的任务。③排列剖析法,即将审题中筛选的重要信息全部挑选出来,加以排列,进行排列比较,抓住重点要点,进行通盘考虑和安排。

3.写好话题作文的诀窍。①扩展话题法。在原来的话题基础上加以扩展,以增加内涵而达到缩小外延的目的。扩展的方法主要是添加一些限制性成分,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后,文章选材、主题或中心论点的指向会更加明确和集中,便于我们写作时从小处着眼而有机展开。②提问话题法。围绕话题,多提一些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我们的写作思路自然越来越明确,愈来愈深入,较小的写作切入口就形成了,能顺利地实现“化大为小”。③类比话题法。类比话题法就是将话题同其他类别的事物相比较,用其他事物的特点与规律来体现本话题。

三、仔细取舍,巧拟文章标题。

1.标题的形式。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写作应试的成功与否。一般地说,记叙文的标题主要有五种,即以人物为标题,如(我的老师);以事件为标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以线索为标题,如(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以记叙对象为标题,如(威尼斯);以时间为标题,如(海滨仲夏夜)等。

议论文的标题主要有四种,即论点性的,如(改造我们的学习);论题性的,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关系性的,如(树木、森林、气候);修辞性的,如(文学与出汗)等。

所谓新颖,指的是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能给人新鲜感。所谓有意蕴,指的是有内在的深意、韵味和情趣。

3.怎样拟标题。

自拟题目是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可以考察考生选择角度、确立中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反映考生概括表达的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古人把拟题比作点“睛”。题目是文章内容与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既然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那么,怎样才能拟出好标题呢?既要注意题目简明、突出、又要具有独创风格,力争使文题贴切;鲜明、生动、活泼、寓意深刻。拟写时可尝试下面的几种方法:①引用式。直接引用或改用现成的诗文、歌曲、影视广告等,以引起共鸣。如《怎一个“情”字了得》,《一枝一叶总关情》。②公式式,即借用数学公式拟题的作文,如《7—1=0》,以特殊的等式为题,暗示了“诚信”这一背囊的重要性,去掉“诚信”,其他如“美貌、金钱、荣誉”等都会失去存在的意义。③并列式。以相关或不相关的词语并列在一起作标题。如鲁迅先生的《文学和出汗》就是将“文学”与“出汗”看似没有任何关系的事物并列在一起,用以证明人类“出汗”这一极普通的自然现象,一旦写进文学作品,也就会有“阶级性”,所谓”普通的人性”是不存在的。④修辞式。以比喻、拟人、双关、移用、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拟题,如《眼睛上的“窗帘”》。⑤观点式。直接用文章的观点做标题,一般用作议论文的标题,它能让读者对文章的主题一目了然。如有考生拟题为《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Tags:中小学 教师 招聘 考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5年07月教师招聘美术必知考点..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