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2015年07月教师招聘考试《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2015-07-30 10:51:4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学生通过“读”来体会安塞腰鼓激昂的气势,雄壮的场面,感受课文表现出来的美。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看表演、听录音、读课文,积极参与学习,主动交流;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类别艺术的特征和功能;

【难点】学生能从本课学习中培养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情境法、讨论法、比较法、体验感悟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播放安塞腰鼓视频)。看了这段视频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待学生回答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

(多媒体投影:课题、作者)[page]

(二)新课授知

1.初读,整体感知

听一听这篇课文的朗读。在听读过程中,要将课文中觉得特别的词语句子和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

2.初步分析课文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来对比一下,看看为了表现安塞腰鼓的激越,开头和结尾都写了怎样的场景?

(这是以声衬静,以声衬静的手法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早有运用,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2)作品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安塞腰鼓的?(引导学生依据“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间隔反复出现4次,梳理出文章描绘的四个方面。)

(“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反复出现了四次,是文中写安塞腰鼓艺术特点的分水岭,分别从四个方面写安塞腰鼓的美。据此,我们可以将课文分为这样四个部分。场面美、鼓声美、后生美、舞姿美。)

(3)表现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画面美、音乐美,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把安塞腰鼓雄浑壮美的视觉冲击转化成了对我们心灵的震撼。我们要进一步的感受和体会。

(三)朗读品味

1.朗读哪些段落使你有痛快淋漓、拍手称快的感受?为什么这些语言给你这种感受?怎样朗读才能传达出这种感受?

(学生在教师组织下,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爱的段落,并互相交流感受、互打分、点评。)

2.小组讨论:师引导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们似乎听到了激昂的鼓声,感受到了那烈火般的舞蹈,文章为什么会这么有气势?你能否从文章的语言材料中找一点依据?(课件出示)

(1)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生动、具体。

(2)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也很适当。

(3)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句段及短句,如“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短促、激烈,有强烈的节奏感,正如急促的鼓点。

3.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声地朗读出来,再一次体会安塞腰鼓的壮美,然后谈谈你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歌颂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D.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与表现自我。[page]

(四)质疑探究

1.学生合作探究

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为什么对黄土高原情有独钟?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这些思想感情?请找出来,一起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有可能发表的见解及收集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准备,并适时点拨(课件出示)。

(1)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难道江南真的打不得腰鼓么?任何艺术的产生都与特定的地域和历史文化渊源有关。江南的文化风格是柔美的,孕育不出这样的腰鼓。安塞腰鼓只能是原始粗犷的黄土文化的产物。

(2)为什么又强调黄土高原土层的“厚”?──因为这厚厚的土层,正是生命元气的积蓄,也是黄土文化的深深积淀!赞美安塞腰鼓,实际上也是赞美黄土高原的文化底蕴!

(3)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这句话怎么理解?

(4)“好一股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劲儿!”(第9至13自然段)要挣脱、冲破了、撞开的是什么呢?

(5)“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怎么理解?

3.小结

大家对课文的有关语句的意蕴内涵发表了很多见解,如果你还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和疑惑之处,还未在投影中展示,可以再次补充,我们结合课文内容共同探讨解决。

(五)布置作业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文化。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秀美的山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都令我们无比的自豪。咱们南方也有独具魅力的地域文明和地方文化,长兴的“百叶龙”以它特有的艺术形式,舞进了中南海,舞遍了大江南北。请大家学用课文句式、段式,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绘一下长兴的“百叶龙”的表演场面(播放表演录象《百叶龙》。[page]

五、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响前鼓——打鼓时 场面热烈,鼓声巨大,鼓手有力,物资变幻——鼓停后

六、教学反思

^91考试网资深讲师武波解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91考试网教师考试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91考试网教师考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Tags:中小学 教师 招聘 考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5年07月招教考试小学英语《Uni..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