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2016年03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
2016-03-14 16:30:3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备战教师招聘面试,讲师特为考生整理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各位评委、教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一号考生,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第五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高中必修5第二章第五节内容。它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延续,与前面学习的函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从实际问题中抽离出来的数学模型,在分期付款等实际问题中有广泛地应用。同时,在公式推导过程中蕴含着分类讨论等丰富的数学思想。

二、说学情

好的教学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高中阶段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地理知识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学习数学的一般方法,能够初步分析所学的数学知识。但是,由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有限,空间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不能自主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再加上学生的知识面有限,生活阅历较浅、对重难点的地理知识不熟悉,不了解,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地理知识并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 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因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能够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公式推导,提高数学建模意识,体会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过经历对公式地探索,激发学生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此推导过程中蕴含了分类讨论,递推、转化等重要思想,是解决一般数列求和问题的关键 ,所以非常重要。为此,我给出了三种方法来推导公式,加深学生理解,突出重点。

难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但是两者相似度低,不能通过类比得到。同时,错位相减法是第一次出现,学生不容易理解。为此,我引导学生分析等比数列的性质,联想到等比定理,首先通过等比定理推导出求和公式。之后再引导学生观察上述公式引出错位相减法,如此,成功地突破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和难点,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四、 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基于本节课时公式推导课,应着重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分组讨论和自主探究为主,辅之以启发性的问题诱导点拨,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服务于学生的思路。

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结合教师点拨提问,经过交流讨论,形成认识过程。通过训练,发现自身不足并及时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 说教学过程

以新课标为基准,本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思维的原则,我将从课程导入、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四个方面进行我的教学。

1、 课程导入

一个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采用了设

置情境导入,将实际问题与理论相结合。

由一个还贷问题引入,通过生生、师生间探讨合作,解决情境问题:

这样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运用学生熟悉的人物编拟故事,以趣引思,激发学习热情。

1、 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上述问题中的数字特征,引出本节课新内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即

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知识迁移。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生生,师生探讨合作,给出三种推导方法,分别是:利用等比定理推导,错位相减法,提取公比法。由于错位相减法是第一次碰到,学生难以接受。所以我首先是引导学生分析等比数列的性质,从中联想到等比定理,并运用等比定理推导的出求和公式。再引导学生对上述推导过程进行分析,自然地引出错位相减法,这样就成功地突破了难点。在这一过程中,我采用了三种方法,一方面,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是突出重点的一种手段。

3、 巩固提高

在此环节中,我提出了两个习题,比较简单,采用请同学口答得方式。在回

答问题中,剖析公式中的基本量,及结构特征,起到识记公式的作用。

给出课本中的例1和例2和例3

例1和例2请同学自己思考,让部分同学上台板演,最后由我总评学生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正解。例3由师生共同合作完成。

例1是对公式的直接运用,使学生熟练运用公式。例2是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在求解过程中运用方程的思想和对数知识,加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感受到数学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例3是一般数列求和的应用题,是对本节内容中所学的对倒方法的应用同时结合了程序算法,给学生一个用计算机求一般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也体现了无限逼近的思想。

4、 小结与作业

引导学生从知识、思想、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小结,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我设置了必做题和选做题。针对学生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 www.91eXam.org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简洁工整,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能够根据板书进行自行梳理。

七、教学反思

讲师董海光解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教师考试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师考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Better to ask the way than go astray. 问路总比迷路好.
Wonders will never cease. 奇迹无穷尽。
Tags:中小学 教师 招聘 考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6年03月《金属的化学性质》说..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