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2016年04月《凤阳花鼓》说课稿
2016-04-25 14:51:1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初中音乐人教版歌唱课的内容。音乐课是是一堂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的过程,所以在我的课程中我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着同学们一起感受音乐的魅力。这首歌一个课时完成,首先是教材分析: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今凤阳县东部)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歌曲热烈活泼、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喜爱。

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开始进入到思维心理上的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有着自己对音乐的看法,生活中更关注的是流行音乐、通俗音乐,对于民族民间音乐有的甚至有觉得很“土”的想法,甚至有的会有“崇洋媚外”的感觉。《凤阳花鼓》则刚好是一个契机,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形式的兴趣,一方面需要老师通过各种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营造渲染课堂的氛围。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水平,我从本课的目标定以下三个。

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为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产生的背景,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音乐的喜爱之情。过程与方法体现在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产生的背景,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音乐的喜爱之情。知识与技能体现为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并能够为音乐进行乐器创编。

本课的重难点:新大纲指出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贯彻审美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只要有音响就要伴随着情感,重点不仅仅是歌唱,更多的是学生对歌曲感情的抒发。而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音乐课不仅仅是单纯的表面的学习演唱歌曲,他们还需要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因此本课的难点设置为了解《凤阳花鼓》的特点以及两首《凤阳花鼓》的不同特点。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引导法、体验法、小组合作法、欣赏法、比较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能够在小组创编中探索音乐的魅力。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表演法,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用具的准备: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有PPT以及音频设备、钢琴、打击乐器。

音乐课是学生们都喜爱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我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兴趣,进行课程。那教学过程具体设计如下:

在视频导入环节,为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播放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带领学生体会传统音乐的趣味性,并通过提问“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咱们湖南有许多特色的音乐形式,大家知道哪些哇”来增加学生对于当地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在具体的课程中我会这么说“其实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音乐形式,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音乐一起走进安徽,进入到凤阳花鼓的世界”进而真正导入到本节课的主题《凤阳花鼓》。之所以这么设计是因为通过音乐的体验,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在新课教学的环节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取教师示范演唱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通过提问“那么现在老师想来给大家表演一段,同学们听听你们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绪和场景?”引导学生熟悉歌曲的内容,想象歌曲的热闹场景。如此设计的目的是因为通过教师范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做到“声像结合”。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大多喜欢流行通俗的音乐,对于传统的民间音乐有的会“嗤之以鼻”,所以在学生之前听教师范唱的基础上,我会进一步的通过同龄人表演的凤阳花鼓的视频,并通过提问“师从大家的表情中感受到了大家对凤阳花鼓的喜爱,那现在请大家观看一段表演视频,看看你觉得你最喜欢的是哪句呢”,学生回答B乐段高潮部分的语气句,进而抓住这一点,来对学生进行B段的音乐教学。当然这一部分由于节奏、衬词的变化学生不能马上掌握清楚节奏、准确演唱,所以我会通过在前两小节每拍加入击掌,第三小节在强拍处加入击掌的方式进行熟悉节奏,进而掌握B段的演唱。

在学唱歌曲A段的环节,通过学生自由跟随钢琴演唱的环节熟悉乐曲,教师对于学生不太好掌握的大切分通过由学生榜样的教唱进行练习,进而掌握A段的演唱。之所以这么设置,是因为同龄人的榜样的作用发挥出来往往比其他来得更加有效。最后在通过完整的演唱,表现歌曲。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集情感体验、知识认知、能力培养为一体。由于有前面的铺垫,学生对歌曲已有所了解,并产生喜爱之情。当学生有了较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时,再进行认知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学生采用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打击乐器的创编表演,增加音乐技能、音乐知识的掌握。之所以设计乐器的创编环节,是由于通过之前对于乐曲的学习,再加上对乐曲的乐器创编,在锻炼能力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做到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趣味性十足。

在对比听赏环节,通过旧版与新版《凤阳花鼓》的对比,学生了解《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歌词都是较为悲切的内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并通过提问学生“如果让大家用一个颜色来表现这首歌曲,你们会选择什么颜色呢”,加深学生对于旧版《凤阳花鼓》的了解。之所以如此设计是由于任何版本的音乐通过描述背景、内容、情绪的不同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学生充分了解乐曲的产生背景能够很好的增加其音乐素养知识,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而不认为单纯的凤阳花鼓就一定是表现了欢乐愉悦的场景。

在课堂小结部分我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内容,并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最后是板书设计,其中展现的是歌曲的节奏难点和情绪,使得学生能够准确的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能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凤阳花鼓》的教学设计,当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的批评指导

资深讲师邱嫱解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教师考试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师考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The secret of study lies in the integration of throry with practice. 学习的秘诀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Compromise is simply changing the question to fit the anwser. 妥协只不过是修改问题以迁就答案.
Tags:中小学 教师 招聘 考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6年04月《电子商务》说课稿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