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2016年05月浅谈中国美术史复习策略
2016-05-12 13:06:4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教招美术学科笔试部分这几年由于不同地区都进行了相关强化与改良,形成了不同的考试形式,同时出题面也越来越宽泛,也越来越受到同学们的重视。

目前来看,考情较难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山东、浙江、江苏等地区,这几个地区在题目在美术史的考查上由于侧重面较偏,因此也被称为死亡之组,甚至出现了不定项选择和判断说明题,这样的题目在进行作答的时候,本来就带有很强的灵活性,同时漏选和错判的情况也经常发生;相比之下,另外的一些地区考情就相对明朗与轻松很多,福建、江西等地方在进行测试的时候,着重考察的题型还是比较固定,而且题目的难度上来讲也不是很高,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如果问美术学科笔试哪个部分最难复习,可能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将矛头指向中外美术史。而中外美史部分又以中国美术史内容之繁杂、系统之丰富让每位考生大伤脑筋。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了解几种中国美术史部分的相关复习策略,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1.心态要摆正,不要以为美术史就是在强行背东西,自己要将美术史的发展脉络想象成故事。

这一点其实不仅是大家,所有人可能对于史论性的东西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反感。因为主要是觉得历史类的东西太枯燥了,但是细细品味,其实大家会发现一些中国美术史中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比如北宋时期,因为这一时期绘画主要为院体风格,表现皇家趣味,因此只有宋徽宗赵佶一人在画上题字,其他画家不论等级地位高低,一律不准题名,所以这一时期很多大尺幅的山水之上既没有题目也没有作者姓名,以至于后来很难揣测是不是董其昌的仿迹。唯一例外的可能就是官至待诏郭熙,待诏是北宋翰林图画院最高的品第等级。在郭熙的《早春图》上左上角有一行小字题名,但与气势磅礴的巨幅山水来比,真的了若蚊蝇,从中可以窥见北宋皇家等级秩序的森严;相比之下,“天下一人”这样的题名几乎可以见于每张宋徽宗的作品当中,于是大家就可以按照这样的次序,来揣测出题人的出题思路,即北宋部分最重要的就是院体画家和绘画,然后再进行题材上的细分,会明朗很多。

另外一位就是元四家之一王蒙,王蒙是由元入明的画家,年轻的时候隐居黄鹤山,因此取号黄鹤山樵。在隐居的这一段时间里,王蒙认识了很多当时的画家、诗人,比如倪瓒,倪瓒和王蒙经常在一起切磋画艺,同时也承蒙当时显赫一时的官员顾瑛的照顾,创作了许多表现隐居题材的作品;而且,这个人是一个很纠结的人,一直在官场和自然中摇摆,虽然隐居,但一直都有一个向往出仕的心。1369年,也就是王蒙60岁左右的时候,受人引荐,王蒙效力于当时的大将军胡惟庸。但此时已经入 明,朱元璋听闻王蒙的才学,很想笼络他,但是由于此时,衷心元代的胡惟庸已被列为反贼,再一次王蒙去胡惟庸家看画的时候被人举报,最终被逮捕,悲殒狱中。

上面两个故事聊为笑谈,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美术史要看成戏剧才会有意思,不枯燥的同时我们也能更好地记忆,因此首先就是心态一定要摆正。

1.切忌生记硬背,搭配题本进行巩固记忆更有针对性。

教育的研发团队为了搜集各地试题和考情,殚精竭虑,结合考试趋势和考生易错点,编写了美术笔试考试的题本,因此题本中的题目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大家在进行复习的时候,可以先把题本上的内容做一遍,检验在学习的所得,其次再翻看讲义查找不会的地方,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有目的和针对性的去记忆,记忆的效果会增强几倍。尤其是针对一些考情复杂的地区,同学们先做题在有针对性地去背记东西,效果会好很多;比如,有一道之前山东考过的真题,题目以判断的形式进行考察,说米勒的《拾穗者》帽子和衣服分别都是以红、黄、蓝三原色来搭配的,这道题属于一道典型的图片记忆题,出题人思维之奇特,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如果不留心看,可能真的注意不到,只记得衣服是白布衫,真没注意到他们的下装和帽子的颜色,那么这类题目要求我们在读图的时候要细致,因为巴比松画派的米勒似乎想通过这一形式向同为现实主义的先驱——荷兰画家维米尔致敬。从这幅作品中,能读出两幅作品都用到了三原色,因为原色之间对比最为强烈,似乎也能给人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针对性的理解到出题人的意图了;另外,还会有一些细节的题目,可能涉及到画家生平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也是有可能会考查的,比如有一道题目是:

属于海派画家而并未定居上海的是_____和_____?

这道题很明显,也不需要运用逻辑,纵观海派,前期的画家分部主要在浙江和上海这两个地区,赵之谦和虚谷就是这一时期两个典型的例子,如果不留心细节,很有可能就会造成疏漏,而这种记忆知识细节的题最好是先凭自己的感觉进行作答,之后再对照讲义查找,会加深印象,便于深层次记忆。

3.在记忆知识点的时候注意组织逻辑,切忌漫无目的、应付任务

有很多时候我们在背记作品分析题的时候都是抱着背一道少一道的态度,很少有抱着掌握的态度,背完后一问“印象艺术的特点”?结果关键词一个都答不上来,背半句想半天,这样无效率的背诵方式,是坚决不提倡的。因此在回忆知识点的时候应注意:

①找到两种知识之间的关联。就中国美术史而言,应该做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具体来说就是要会将知识构建成一个统一的逻辑框架。比如,对于一个名词“没骨法”,这里我们要知道没骨法的首创者是徐崇嗣,而恽寿平将其丰富,除了了解这两点以外,还可以顺带把徐崇嗣的条理理清楚,包括他的绘画风格和地位,那么与之相关的选择题及其考察点就会一目了然。

②中国美术史存在着作品风格发展变迁的脉络,我们在唐之后就可以采用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就其绘画流派和画家进行划分,在头脑中形成对于一个画派的整体认识。其实按照这种方式来理一下,我们就可以理出很多东西,比如先说南派,鼻祖是王维,作品《雪溪图》,技法破墨法等等。

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这里是说我们在了解一个时期的美术特点时,可以先从最简单的点入手,有可能只是一个人和一幅作品,其次把所有了解的要素组合起来,就能达到逐个击破的目的。

除以上几种备考策略外,其实根据每个人学习特点的不同,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一定要把握复习的方法和技巧,明确自己努力的核心,最终才能从容不迫的应对考试,自然也会事半功倍,通向成功!

资深讲师孟昆解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教师考试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师考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A friend to all is a friend to none. 对一切人都是朋友,对哪一个也不是朋友.
He that thinks too much of his virtues bids others think of his vice. 念念不忘自己长处的人,使别人想起他的缺点。
Tags:中小学 教师 招聘 考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6年05月教招高频考点之儿童的..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