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TOP

2012年10月某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附解答)(八)
2012-12-19 12:49:28 来源: 作者:91考试网教师考试频道 【 】 浏览:646次 评论: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教育形态趋于定型的标志是教育实体的出现。教育实体的形成具有以下特点:(1)教育主体确定;(2)教育对象相对稳定;(3)形成系统的文化传播活动;(4)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当这些形式化的教育实体的特点比较稳定并形成教育的简单要素时,教育初步定型。
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    )。

A.汉武帝

B.董仲舒

C.郑玄

D.朱熹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3、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
4、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    )。

A.兼爱、非攻

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伪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杜威强调教育为现实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
5、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杨贤江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一般来说,小学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小学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小学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6、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    )。

A.小学教育目的

B.小学教育目标

C.小学教育原则

D.小学教育内容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揭示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阶级偏见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障碍,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消除阶级偏见,将社会劳动与教育有机结合,将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有机结合,我国制定教育目的就以此为理论基础。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
8、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9、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
10、小学生的思维(  )。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和初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11、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和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

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隐私权指学生有权要求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教师不应该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和隐私,不应该随意私拆、毁弃或采取强硬态度拆毁学生的信件、日记等。
12、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A.公正评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13、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    )。

A.平等关系

B.上下关系

C.道德关系

D.教育关系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14、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思考和判断等心智活动,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
15、在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上,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

A.唯一选择

B.内容

C.途径

D.基础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为如果教学不按一定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故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即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16、《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17、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
18、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19、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    )。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2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建立学生档案

C.了解学生

D.操行评定

Tags:教育学 历年真题 模拟题 责任编辑:小编01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3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教育.. 下一篇2013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