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sp; D.巴甫洛夫 18.1990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式的我国心理学家是( ) A.肖锋 B.章志光 C.邵瑞珍 D.李伯黍 19.教师往往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是由于教师扮演了( ) A.知识传授者 B.学生楷模 C.学生家长代理人 D.严格管理者 20.教师注意力的特点集中表现在( ) A.注意集中能力 B.注意稳定能力 C.注意转移能力 D.注意分配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心理个体的发展具有的一般特点是( ) A.连续性与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均衡性 E.关键性 2.概念的结构包括( ) 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应用 D.概念特征 E.概念实例 3.指导学生怎样集中注意力、设置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等,都属于( ) A.元认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E.复习策略 4.知识应用的过程一般通过下面几个环节来完成( ) A.审题 B.联想 C.知识理解 D.课题类化 E.背诵记忆 5.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 ) A.群体成员的人数 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C.对活动的满意感 D.群体领导方式 E.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 课程代码:2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 2.B 3.A 4.C 5.C 6.A 7.D 8.A 9.A 10.C 11.A 12.D 13.B 14.B 15.C 16.D 17.A 18.B 19.B 20.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BCD 2.ABDE 3.ABCDE 4.ABCD 5.BCD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习: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表现出来。 2.从众:当个人与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会感到压力,这时人们往往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而“随大流”。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叫做从众。 3.个性: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也可以说,个性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 4.定势:定势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 5.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答:普通心理学是探讨人的一般心理现象,即认知过程、情感与意志活动及个性形成的规律,这些现象是所有的人都具有的;而教育心理学所探讨的是学校中师生,主要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特有的学习心理、品格形成的心理及规律。两者都研究心理现象,因此是相通的。 2.答:个体的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是教育的起点与依据,是教育的前提。而个体的身心发展又依赖于教育,是教育的产物、结果。也就是说,教育要考虑到个体的已有的身心发展状态,考虑到学习的准备性,同时要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 3.答:首先,动机与目的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即有动机必有与之相伴随的目的,反之亦然;其次,动机与目的又是有区别的,即作为活 动动机的东西并不同时就是活动的目的,反之亦然;最后,动机与目的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4.答:(1)类属同化;(2)总括同化;(3)并列结合性同化。 5.答:(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6.答:(1)教师的表达能力;(2)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3)教师的教育机智;(4)教师的独创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答:教学方法是获得学习迁移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教材内容体系的确定要兼顾科学知识本身的性质、特点、逻辑系统和学生的知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