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TOP

2008年山西省特岗教师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真题(三)
2011-01-02 19:03:45 来源: 作者: 【 】 浏览:2059次 评论: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和学生都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教师能引导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智力活动,整个课堂活动都能表现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积极性。     答案解析:
2、试述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案例分析题
(本大题共2道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参考答案: (1)张老师的要求是正当的。校长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给予张老师一定的权力,让他担任实习小组副组长的做法是正确的。(2)这里涉及领导用人原则的问题。领导用人要用人不疑,并用其所长,重在使用,注意责、权、利的结合。(3)案例中的张老师是学生信任、家长放心的老师,对这样业务成熟的教师,领导要适当给予一定的权力,这样既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更利于工作的完成。     答案解析:
1、张老师是个让领导头疼的人物,他总是挑领导的“不是”。学校工作有时难以避免出现一些问题,张老师就抓着不放。张老师的教学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极强,在学校里很有影响力。学校交给他的工作他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学生信任、家长放心,但他那股直冲冲的傲气让人难以接受。学校该实习了,王校长按惯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副校长、教务主任依次排列,最后考虑到要有个能干的组员,于是请到了张老师。张老师爽快地答应了,并讲到了自己对实习的设计,听得王校长一个劲地点头。最后张老师提出条件:“要我干,我一定干好,但要给我一定的权力。”最后,王校长考虑再三,终于同意了他的要求,任命他为实习小组副组长。他果然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问题:根据以上案例,你认为张老师向校长提出给予权力的要求是否正当?
  
参考答案: 本案例中外部控制很强。外部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任务的设置上,必须完成一篇关于某一特定题目的学术报告,任务强制性比较强。(2)从完成的形式上,学术报告也有确定的标准,如10页纸、打印、双倍行距等。(3)从完成任务的时间上,必须在三周内完成。(4)从完成的内容上,报告中必须包含至少10篇参考文献。(5)从完成的条件上,必须单独完成,只能在图书馆或者家中完成。从案例的“必须”和“只能”上可看出,外部控制是起绝对作用的,自我调节的作用似乎不太明显。在这个案例中,外部控制和自我调节的关系不密切。     答案解析:
2、一位教师告诉学生,他们必须完成一篇关于某一特定题目的学术报告。这篇报告必须有10页纸,打印出来,双倍行距,而且报告中必须包含至少10篇参考文献;必须在三周内单独完成,并且只能在图书馆或者家中完成。问题: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本案例中外部控制是否很强?如果是,表现在哪些方面?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2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等。
1、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参考答案: [C,  ] 答案解析:
2、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第三阶段的道德或道德推理()。
 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  B.以相对的快乐主义为定向  C.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   D.以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3、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由发展   B.自我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4、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A.《论语》  B.《理想国》  C.《学记》  D.《大教学论》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贝尔-兰卡斯特制的组织形式是: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
5、贝尔-兰卡斯特制又被称为()。
 A.巡回教学制  B.导生制  C.学年制  D.班级授课制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道德的知、情、意、行四个环节最终应落实到行动上。
6、衡量人的品德的主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弟子达三千之众。
7、在教育对象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参考答案: [D,  ] 答案解析:
8、在自然情境下进行的,比较灵活且适用范围较广的一种观察方法是()。 
 A.教育实验观察  B.严格控制的观察  C.全结构式观察  D.教育现场观察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发掘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社会本位论的观点是教育的目标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文化教育的公民。
9、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决定,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培养的对象,教育的目标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文化教育的公民观点的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形式教育   D.实质教育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这是一种典型的内发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10、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模象直观是指在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直觉的能动反应,各种图片、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即为模象。
11、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
 A.形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象直观  D.言语直观  
参考答案: A &nb
Tags:山西省特岗教师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真题 责任编辑:w48225117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湖北2010年9月教师资格真题及答案.. 下一篇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