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这种教学过程在教育史上
一般被称之为“教学五步”。在杜威看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可以学到创造知识以应付需求的方法。
34.【答案】B。解析:范例教学是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所创立的一种教育方法,是对教材中关键性问题的实
例进行研究,引导学生理解学科的知识结构,帮助他们选择未来的生活。范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
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
法。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35.【答案】D。解析:皮亚杰认为成熟在于揭开新的可能性,它是某些行为模式出现的必要条件,每个人认知
发展阶段存在本质差异之处就在于成熟。
36.【答案】B。解析: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37.【答案】B。解析: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
3 8.【答案】D。解析: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
法》,而非<教师资格条例》。
39.【答案】A 。解析:我国依法执教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教育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教
育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40.【答案】C。解析:A项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B项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C项关爱学生是师
德的灵魂所在,D项过硬的专业知识是教师的知识素养。
:、多项选择题
4 1.【答案】AC。解析:赫尔巴特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四阶段教学过程,并提出来了教育性教学,认
为不存在没有教育性的教学,教学是实现教育的重要手段。B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杜威提出来的,D项自然主
义教学是卢梭提出来的。
42.【答案】ACD。解析: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洛克的《教育漫话》,
斯宾塞的<教育论》,卢梭的<爱弥儿》,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等。凯洛夫的《教育学》形成于20世纪教育学发
展的成熟期◆ACD项符合题意。
43.【答案】ABCD。解析:中学教学的一般任务主要包括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
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ABCD项均符合题意。
44.【答案】BD。解析: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是同样重要的,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的同时,也不能
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坚持以内部动机为主,外部动机为辅。故A项正确。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让学
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强化),在教学过程中应给所有学生鼓励,尤其尽可能
奖励进步大的学生而非成绩好的学生,故B项错误。老师应该注意个别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进行鼓
励,故c项正确。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开展竞赛活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方式,开展竞赛并非是最好的方
法,故D项错误。
45.【答案】ACD。解析:A项华生否认行为的遗传,强调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从刺激一反应的公式出发'认为
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B项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者。c项洛克提出“白板说”,强调环境对人发展的
重要性。D项斯金纳认为外界的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只要了解强化效应,操纵好强化技术,及时有
效地施于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并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行为。这也是强调外界环境对人的
发展的重要性。
46.答案ABC。解析:为了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状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可以组织多
样化的教学活动形式,允分利用直观教具,设置情境进行教学等,学生要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可以围绕老师
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不是随意发表个人意见。
47.【答案】ABC。解析: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主要是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
能力与适应能力及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只有D项不符合题意。
48.【答案】ABCD。解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的方法主要有: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
约定、价值辨析、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ABCD项均符合题意。
49.【答案】ABC。解析: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主要有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及同辈群体,D项生物遗传
因素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而非社会因素,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50.【答案】BD。解析:皮亚杰从自然本性的角度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做出了解释,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
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j强调的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维
果茨基则是从社会本性的角度对个体心理发展本质做出了解释,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
社会规律制约BC者对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的观点是不同的。两者都强调教学在学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e
5 1.【答案】Bc。解析: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1分钟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
i己。忆的过渡阶段。编码方式7以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种,复述是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存储的有效方式c短时
记忆的容量有限,容量一般为7t2,即5-9个组块,平均值是7 0
52.【答案】BD。解析: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一般是以知为开端,以
行为为终结'但是德育影响是多样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有多种开端,并非一定以知为开端,故A项是错误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的。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品德赖以形成的内部因素,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斗争主要是自我教育转化的,
故B项是正确的。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
环境'故c项是错误的。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
过程,故D项是正确的。 残教育相结合的
53.【答案】AC。解析: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_是教育理论,即掌握荔
教育技巧。 E育学、心理学等;二是
54.【答案】AD 。解析: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主要是: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
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
课程强调合作。 j思;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
55.【答案】A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管所的教职员工
F
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3《中华人民
共和国义务教育D》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
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舅
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他侮辱
56.【答案】Bc 。解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所在,是核心要求,故A项是错误的。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做好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故B项是正确的。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
求’强调的是示范性的重要性,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故c项是正确的。依法执教是
而非基本原则,故D项是错误的。 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
57.【答案】ABcD 。解析:衡量教学测验质量的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58.【答案】ABc 。解析:在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中,主要的课程有创造发明课、直觉思维训练课、发散思维
训练课、推测与假设训练课、自我设计训练课、假设课、侧向思维训练课等,ABc项均符合题意。
59.【答案】ABcD 。解析: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与教材特点,学
—一1 2—
生年龄特征,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60.【答案】ABC。解析:教师教态语言主要有身体变化,包括站姿、手姿和走姿;面部表情,包括眼神、微笑;外
表修饰,包括衣着服饰、发型修饰、化妆。
三、辨析题
1.【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对于课堂上发生的预设之外的
情况,教师应该灵活地选择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而不是盲目地对于所有的预设外的情况都
进行开发。故本题说法是错误的。
2.【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一个学生是否想要学习、学习的努力
程度、积极性、主动性等都与学习有关,但不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故本题说法是错误的。
3.【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当班级成员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时,便会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一致,相互之间形
成一定的依存性,这是班级形成的基础,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明确班级奋斗目标,故本题说法是
正确的。
四、简答题
‘ 1.【参考答案】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加强教师职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