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学生。对个别学生的违法违纪现象,教师可以采用惩戒手段'但 不能超越法律的限度。 79.【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 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80.【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8 1.【答案】D。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 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 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第十条规定,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有下列情形 之一,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二)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 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三)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 的。第十三条规定,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 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一)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A 项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 任;B,C选项责任在于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D选项责任在于学校。 82.【答案】C。解析:题干所述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义务教育法》等 法律中规定的公民享有的一项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无论以何种理由妨碍公民行使其受教育权,都难逃侵犯他 人基本权利之嫌疑。 83.【答案】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 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 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A选项所述情形未造成恶劣影响 84.【答案】D。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 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体现了德育方法中的榜样示范法。 85.【答案】C 。解析: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几方面的教育形成合力,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 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体现的是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86.【答案】D 。解析:中小学德育的途径多种多样,包括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 外活动,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校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和班主任工作等。其中,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 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体育竞赛不属于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 87.【答案】D。解析:小学班级管理中,对班级学生的了解既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又是决定班主任 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 8 8.【答案】D。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89.【答案】D。解析:班级文化是影响班集体建设的重要因素,包括班级环境布置、班级人际关系与班风、班 级制度与规范等方面,但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不属于其范畴。 90.【答案】B。解析: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并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 其与班级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 9 1.【答案】B。解析: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可分为: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92.【答案】C。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上。 93.【答案】B。解析:课堂导人的好坏对教学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反对 注入式教学,因此,导人也要具有启发性,这是现代教学指导思想,它既贯穿于教学之中,又体现在开讲之时。 94.【答案】D。解析:体态语言是一种以身体姿势、手势、眼神和面部表情为主要表达手段的交际工具。语音 语调不属于体态语言。 95.【答案】B。解析:教师通过采用讨论、试验、演示、竞赛等形式进行的结课方式是活动结课。 96.【答案】B。解析:关键语词式板书又称词语式板书,是教师在对讲授内容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中找出一 些关键性的词语,或者总结出一些能准确反映讲授内容的词语,在授课时把这些词语分区域、按次序地书写在 黑板上。它是语文教学板书的特有表达形式之一。其特点是:紧扣课文、突出教学的重点,激发学生思考,引起学 生的联想。 97.【答案】C。解析:讲解是教师通过语言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分析、讨论等,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 识的讲授方式。 98.【答案】B。解析:体态表达技能是指以头部动作、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态等肢体动作来表情达意。对分 心的学生进行目光凝视属于对体态表达技能的运用。 99.【答案】A。解析:研究性说课是指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为突破重点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进行 的说课。 1 00.【答案】B。解析:课堂教学技能是整个教学技能的核心。 二、判断正误题 1 0 1.【答案】A。解析: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是教育的主体。 1 02.【答案】A。解析: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 03.【答案】B。解析: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 1 04.【答案】B。解析:备课是对教材、知识、学生、教具的准备过程,在备课中涉及的知识要大于传授给学生 的知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对知识增减,在书写教案中将知识梳理。备课与写教案既有联系也有 区别。 1 05.【答案】A。解析:新课改认为师生关系是一种人格上交往对话的平等关系'.“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新 课改中受到责难。 106.【答案lA。解析: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要遵循规律 107.【答案lA。解析关键期是根据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提出来的。 108.【答案lA。解析: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校外之校”影响作用的是社会教育。 109.【答案l B。解析:班级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越多,学生间的差异越大,课堂管理遇到的阻力可能也越大,但并非学业成绩也越差。 110.[答案JB。解析:科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11I.【答案lB。解析:在课后评价时,新教师比专家烈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 112. 【答案】B。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屡加工策略,主要包括做笔记、多种记忆术、提问等。组织策略是椎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主熨包括域幽表、列提纲。 113.【答案】B。解析: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114.【答案1A。解析: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商“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其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5.【答案lB。解析: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目标的一致程度。 116.【答案lA。解析:个体的好奇心、求知欲望越强,知识经验越丰富,活动的积极性越高,越善于发现问题., 117.【等泰】B。解析:学生液现H{-次正确行为时,米必表求他已确蜜学到了该种行为,短时记忆学到的东西不加复习,就难以存储长时记忆中。 118.【答案lB。解析:问题解决具精明确的目的性,漫无目的地幻想是没有明确目的指向的心理活动,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119.【答案JA。解析: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小李无论是在陌生的环境还趋在家恩都寡育少讲,说明其人格具有稳定性。 120.【答案lA。解析:理智感时是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错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小毛在解决了斛扰他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理智感。 121.【答案1A。解析: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一种感觉的丧失可由其他感觉来弥补。盲人失去了视觉机能,会增强其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的感受性,以发挥其补偿作用。 122.【簪案lA。解析:遗传索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任何人的发展都不能离开遗传素质。 123.【答案lB。解析:对于大多数学习而甯,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的效果。 124.【答案】A。解析: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内容埘先学习的内容的阻碍和干扰。在迁移中,根据迁移所产生的效果,可以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超促进作用,负迁移起阻碍作用。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先学习内容对蔚学习内容的影响烂顺向迁移,反之则是逆向迁移。由此可知倒摄抑制属于逆向负迁移。 125.【答案lB。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