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预览:
一、单选题(40题,每题1分。共计40分)
1、
“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句话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所体现的战略主题是( )。
A、德育为先
B、能力为重
C、终身学习
D、全面发展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措施的是( )。
A、加快薄弱学校改造
B、教师配置向农村倾斜
C、鼓励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
D、促进农科教结合
3、
下列说法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规定的是( )。
A、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收取学杂费
B、义务教育实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管理的体制
C、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D、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
4、
“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在漫长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训练和培养的综合”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
A、全民教育思想
B、终身教育思想
C、特殊教育思想
D、精英教育思想
5、
在教育部印发的教师专业标准中,不属于通识性知识领域基本要求的是( )。
A、了解中国教育基本情况
B、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C、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和表现知识
D、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6、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精神的是( )。
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B、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C、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D、初中阶段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 )。
A、“安全教育”
B、“艺术学习”
C、“体育与健康教育”
D、“研究性学习”
8、
青少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 )。
A、抓关键期教育
B、启发诱导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9、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D、知识的巩固和保持
10、
“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
A、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
B、巴班斯基的最优教学法
C、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
D、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
11、
教师用做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的方法是( )。
A、参观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1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主要是( )。
A、自主、合作、探究
B、参与、合作、活动
C、讲授、练习、探究
D、反思、生成、探究
13、
下列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B、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
C、课程资源越多越好
D、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
14、
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
A、讲授课和复习课
B、讲授课和练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15、
影响教育发展规模、速度以及教育结构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文化
D、人口质量
16、
透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自觉地对外在道德要求作出能动反应,这种教育方式依据的德育规律是( )。
A、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B、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C、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的规律
17、
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C、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D、完善学生的人格
18、
在品德发展过程中,个体主要通过社会榜样、观察学习等替代强化习得道德行为的模式为( )。
A、体谅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19、
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接受、反应、价值判断、组织、价值观或价值观体系的个性化”属于( )。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意志领域
D、动作技能领域
20、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闪光点来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这种教育方式遵循的原则是( )。
A、长善救失
B、正面疏导
C、知行统一
D、从实际出发
21、
老师讲课时“抑扬顿挫”,语速时快时慢,容易引起学生的( )。
真题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带答案详解版《★2014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真题及2975余套全国各地教师招聘考试完整版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