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预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选项涂黑。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
教育过程是充满矛盾运动的过程,在各种矛盾中,主要矛盾是( )。
A、教育内容与社会需要
B、教育者与教育手段
C、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实水平
D、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
2、
“西邻之人有五子焉,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3、
“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种思维?( )
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集中思维
4、
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 )。
A、遵纪守法
B、教书育人
C、终身学习
D、团结协作
5、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且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深化。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 )。
A、直线式
B、螺旋式
C、分科式
D、综合式
6、
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指注意的哪种品质特性?(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7、
早晨起床后背诵外语单词效果好,重要的原因是没有(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延缓抑制
D、消退抑制
8、
( )的关系是各种教育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A、教师与家长
B、教师与教师
C、教师与学生
D、学生与学生
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获取
B、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际交往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 )的活动。
A、干预国家行政司法
B、干预国民教育
C、妨碍国家教育制度
D、恢复或者变相建立宗教封建特权
11、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思想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连贯性原则
D、一致性原则
12、
王杨经常想:“人为什么要睡觉?”一天想好几次,明知没有必要却又无法控制,以致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王杨的心理问题属于( )。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恐怖症
13、
师德修养的时代性特点需要教师( )。
A、随时代变化,彻底变革师德内涵
B、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
C、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重新确立师德规范
D、以不变应万变,守护国家的师德传统
14、
在一段时间的教学结束后,用于确定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评定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评价是( )。
A、定位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5、
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
A、能否充分考虑教学情境
B、能否更多地考虑课堂的管理
C、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D、能否关注自身的生存适应性
16、
琳琳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独立性,易受同学影响。当她发现自己的意见和同学们不一致时,往往不能坚持己见。这表明她的认知方式属于( )。
A、整体型
B、序列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17、
儿童在知道“桌子”“椅子”等概念之后,再学习“家具”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18、
某班在“每月一星”活动中,将表现突出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指导实践法
D、陶冶情操法
19、
客观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大脑中重现出来的事物的形象称为( )。
A、想象
B、表象
C、幻象
D、幻觉
20、
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这种迁移是(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垂直迁移
D、重组性迁移
21、
晚上在强光灯前要有一段时间才能适应是感觉的( )特性。
A、对比
B、暗适应
C、明适应
D、视觉疲劳
22、
一般来讲,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三个方面。
真题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带答案详解版《★2017年河北省邯郸市市直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真题及2975余套全国各地教师招聘考试完整版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