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面书写5分
一、积累与运用(25+5+5+5+2+3+5=50分)
1.填空。(25分)
(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包括风、雅、 三部分。
(2)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
(3)宋朝著名学者 在《观书有感》一诗中有一句关于读书积累的名句:“ , 。”
(4)古代少年王勃写的《 》是千古传诵的名文,其中令人拍案叫绝的两句是“ , ”。
(5)“只要人不老,心不老,生活永远美好。”这句话韵律上的特点是运用了 。
(6)苏教版教材中选用了许多我国文学大师的作品,有 的《给家乡孩子的信》、有 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有 的《荷花》;还选用了许多外国文学大师的作品,有列夫·托尔斯泰的 、有维克多·雨果的 等。
(7)语文是最重要的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8)语文课程目标是根据 、 、 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意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9)语文课程资源包括 资源和 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 。
(10)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 提出了“儿童中心论”,他认为,“最好使学校成为儿童真正生活的地方”,儿童在这里主要是“通过做事来学习”。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南宁、虐待、思念、留恋、烦恼”中加点字的声母都是“n”。( )
(2)“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是一个比喻句。( )
(3)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
(4)所谓“四书”指的是《论语》、《庄子》、《大学》和《中庸》;所谓的“五经”指的是《易经》、《诗经》、《书经》、《礼记》和《春秋》。( )
(5)苏教版教材在习作内容编排上采取了“长短结合”、“大小结合”的策略,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从而构成了苏教版作文教学的新体系。( )
3.给下列各题选择合适的选项,把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句诗出自( )。
①《归田园居》 ②《饮酒》 ③《种豆南山下》 ④《山居秋暝》
(2)对下面复句的层次划分及分句间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㈠尽管我这个普通人对社会没有多大贡献,㈡但如果我多献出一个笑容,㈢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
①㈠|㈡‖㈢ ②㈠‖㈡|㈢
转折 条件 转折因果
③㈠|㈡‖㈢ ④㈠‖㈡|㈢
转折 假设 转折假设
(3)古诗词赏析:“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下面对李清照的《如梦令》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①词追叙一次醉洒乘船回家、误入藕花深处的情景,表现出热爱生活与自然的欢乐情趣。
②“沉醉”既指与友人尽兴畅饮而大醉,又暗示因饱览溪边美景而陶醉。
③“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写出了词人因醉酒而深感懊恼的心情。
④最后一句很有情趣,人惊鸥鹭,鸥鹭惊人,相互映衬,印象难忘。
(4)凡要求小学生写的字,苏教版教材都根据国家语委的规定一一展示了 笔顺,并要求小学生按笔顺描红。这体现了教材编写( )的特点。
①实 ②新 ③简 ④美
(5)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要求5~6年级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字的习作。
①300 ②350 ③450 ④400
4.下面这段话中有5处语病或错别字,请在原文上修改(5分)。
出于保护文化遗址的考虑,余杭地区良渚文化的大部分遗址区域都处于未发掘。但是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这里破坏性挖掘而感到担忧。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大形基建工程实施,必须经过文物部门批准。因此,余杭地区的文物保护规划已经正在紧急制定,本地区的文物保护就有了保障。
5.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2分)。
上联:忆往昔峥嵘岁月。
下联:
6.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第一、三小节主题连贯一致(3分)。
小时候, 上学后, 长大后,
母爱融在乳汁里, 母爱 , 母爱藏在枕头里,
吮着它, , 枕着它,
香甜甜。 。 爱意绵绵。
7.把你所熟知或崇拜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名气大的专家或名师写出来(至少写出4~5位),再用几句话写出其中两位专家或名师的语文教学思想或教学风格(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