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株洲市2008年教师业务考试 高中语文试卷 语文教师招聘试题
2014-09-20 18:00:0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91考试网倾情奉献: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所在单位和准考证号。
2.答题时,切记答案要填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都交给监考老师。
 
第Ⅰ卷:选择题(30分)
 
一、公共知识(2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            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2.中小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的最基本途径是:
A.德育工作。       &nb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sp;  B.教学工作。
C.课外活动。          D.学校管理。
3.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其中,教师参与学校的案例教学活动属于:
A.一种个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B.一种群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C.一种网络研修的学习方式。   D.一种专业引领的研修方式。
4.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方法与过程目标。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D.课堂教学目标。
5.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
A.教育方针。             B.教材。
C、课程标准。             D.课程。
6.某学校英语老师王老师辅导学生经验非常丰富,不少家长托人找王老师辅导孩子。王老师每周有5天晚上在家里辅导学生,而对学校安排的具体的教育教学任务经常借故推托,并且迟到缺课现象相当严重,教学计划不能如期完成,学生及家长的负面反响很大。学校对其进行了多次批评教育,仍然不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可给予王老师什么样的处理。
A.批评教育。                B.严重警告处分。
  C.经济处罚。                D.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7.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是:
A.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C.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D.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8.小芳的父母均为大学毕业,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很重视学习,初中期间,当她自己在看书学习时,旁边如果有人讲话,就特别反感。进入高中后,小芳成绩优秀,担任了班长,但同学们都认为她自以为是,什么工作都必须顺着她的思路和想法,一些同学很讨厌她,为此她感到十分的苦恼。如果小芳同学找你诉说心中的烦恼时,你认为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进行辅导:
A.学习心理。                         B.个性心理。    
C.情绪心理。                         D.交往心理。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是每个教师的:
A.权利。                      B.义务。
C.责任。                      D.使命。
10.教育部先后于1999年和2002年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两个重要文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形式和具体内容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文件精神和当前中小学实际,你认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辅导与治疗相结合,重点对象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B.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关键是加强学校的硬件投入,每所学校都要建立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室。
C.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将该项工作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D.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
 
二、学科专业知识(1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A.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统一。
B.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C.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D.交际工具与品德修养的统一。
12.下面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B.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D.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
13.下面的“教学建议”,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B.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C.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D.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系统有用;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14.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朝以后对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统称为西域。
B.七曜是古人对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称。
C.五音即宫、商、角、徴、羽,是中国五声音阶上的5个级
D.十二生肖按顺序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豕。
1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文化典籍中,最大的类别是集部,它包括各种汇集历代作家不同体裁作品的书籍,内容以诗文创作为主。
B.收集个人作品的书称为“别集”,收录众人作品的书称为“总集”。如《白氏长庆集》、《欧阳文忠公文集》都是别集,梁萧统编的《文选》则是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C.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旦、正旦、末、正末均是杂剧角色名。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
D.冯梦龙编订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其中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
 
第Ⅱ卷:非选择题(70分)
 
三、公共知识(10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第1、2题。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着9种基本智能,只不过,不同个体的优势智能是存在差别的。
赵元任是解放前清华大学国学大师之一,他精通多种国内方言和8、9种外语。在巴黎和柏林的街头,他能够分别用地道的法语和德语与当地老百姓拉家常,使别人误以为他是本地的常住居民。在国内,每到一个地方,赵元任甚至可以用当地方言与人们随意交谈。
周舟是湖北武汉的一个弱智少年,在大多数人面前,他都显得说话木讷,反应迟钝,表情呆滞。在父母、老师的倾心教育、培养和影响下,周舟在乐团指挥方面显示了自己的才能,多次在盛大的场合指挥着交响乐团完成了表演,其指挥才能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科技大学就在全国招收少年大学生,这些少年大学生都是数理化生等理科学生,大多获得过全国奥赛的最高奖励,或者在理科的学习中拥有着他人难以企及的天赋。湖南省的谢彦波同学,在80年代就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国科大的少年班。
鲁冠(化名)目前已经成为了拥有数亿人民币产业的著名商人。小时候的他并不聪明,学习成绩较差,小学毕业就走入了社会。除了勤劳和精明之外,鲁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善于组织和管理,善于观察和了解周围人的性格、爱好、行为方式等,善于调动企业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他的团队发挥着最大的力量。他所管理的企业和公司很快取得了成功,他本人也成为了拥有足够影响的浙商。
1.填空,每空1分,共5分。
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来分析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国学大师赵元任的优势智能是(       ),鲁冠的成功主要源于他的优势智能是(      ),周舟的优势智能是(       ),谢彦波之所以能够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主要取决于他的优势智能,即(       ),此外,姚明、刘翔等体育明星的优势智能多表现为(        )。
2.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借鉴作用。(5分)
 
学科专业知识(60分)
 
一、默写苏轼《前赤壁赋》开头至“羽化而登仙”。(5分。每错一字扣1分,每掉一句扣2分)
 
二、给下面文字加上标点。 (5分。每错一处扣1分)
                          浙 东 学 术
    天 人 性 命 之 学 不 可 以 空 言 讲 也 故 司 马 迁 本 董 氏 天 人 性 命 之 说 而 为 经 世 之 书 儒 者 欲 尊 德 性 而 空 言 义 理 以 为 功 此 宋 学 之 所 以 见 讥 于 大 雅 也 夫 子 曰 我 欲 托 之 空 言 不 如 见 诸 行 事 之 深 切 著 明 也 此 春 秋 之 所 以 经 世 也 圣 如 孔 子 言 为 天 铎 犹 且 不 以 空 言 制 胜 况 他 人 乎  故 善 言 天 人 性 命 未 有 不 切 于 人 事 者 三 代 学 术 知 有史 而 不 知 有 经 切 人 事 也 后 人 贵 经 术 以 其 即 三 代 之 史 耳 近 儒 谈 经 似 于 人 事 之 外 别 有 所 谓 义 理 矣 浙 东 之 学 言 性 命 者 必 究 于 史 此 其 所 以 卓 也
           (节选自章学诚《文史通义》内篇五《浙东学术》篇。中华书局1994年版)
 
三、《玉阶怨》是乐府旧题。请比较下面三首《玉阶怨》的优劣,并分析说明理由。(10分)
                              (一)
          紫藤拂花树,黄鸟度青枝。思君一叹息,苦泪应言垂。
                              (二)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三)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四、下面是某老师的观摩课《中国建筑的特征》的教学过程;请你根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对其教学内容的定位、其中的某一教学环节的不当之处分别进行评析。  (10分)
    1、让学生不看文本,“独立思考”中国建筑的特征。
    2、快速从课文中找答案,要求学生快速记住这些特征。
    3、让学生“推荐”男女生各一人,进行上述特征的默写比赛(写到黑板上)。
    4、学习文中的几个词语(“用一分钟看课文注释”)。
    5、出示本课学习的定向目标:学习事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读懂课文,会说、会写、会用。
    6、鼓励学生用一分钟记住文中的举例。
    7、让学生“说一遍”上述例子。
    8、让学生把全文阅读一遍(达到了“懂”的目标)。
    9、让学生将“中国建筑的特征”相互大声说一遍(达到了“会说”的目标)。
    10、因时间关系,将“会写”目标改为课后作业,进入“会用”学习阶段;指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继承与发扬中国建筑传统风格的实例,即达到“会用”的目标。
 
五、用下面材料,根据全国考试大纲,为高三学生命制总分30分的阅读与鉴赏检测题。(共命4~5小题,其中有一道任选角度、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的小题;每小题标出分数,并做好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30分)
                                     夜
                                            徐 讠于
    窗外是一片漆黑,我看不见半个影子,是微风还是轻雾在我屋瓦上走过,散着一种低微的声音,但当我仔细谛听时,觉得宇宙是一片死沉沉的寂静。我两手捧我自己的头,肘落在膝上。
我又听到一点极微的声音,我不知道是微风,还是轻雾;可是当我仔细倾听时,又觉得宇宙是一片死沉沉的寂静。
我想这或者就是所谓寂静了吧。
    一个有耳朵的动物,对于寂静的体验,似乎还有赖于耳朵,那末假如什么也没有的话,恐怕不会有寂静的感觉的。在深夜,当一个声音打破寂静的空气,有时就陪衬出先前的寂静的境界;而那种似乎存在似乎空虚的声音,怕才是真正的寂静。
在人世之中,严格地说,我们寻不到真正的空隙;通常我们所谓空隙,也只是一个若有若无的气体充塞着,那么说寂静只是这样一种声音,我想许多人一定会觉得对的。
    假如说夜里藏着什么神秘的话,那么这神秘就藏在寂静与黑暗之中。所以如果要探问这个神秘,那末就应当穿过这寂静与漆黑。
为夜长而秉烛夜游的诗人,只觉得人生的短促,应当尽量享受,是一种在夜里还留恋那白天欢笑的人。一个较伟大的心境,似乎应当是觉得在短促的人世里,对于一切的人生都会自然的尽情的体验与享受,年青时享受青年的幸福,年老时享受老年的幸福。如果年青时忙碌于布置老年的福泽,老年时哀悼青年的消逝,结果在短促一生中,没有过一天真正的人生,过去的既然不复回,将来的也不见得会到。那么依着年龄、环境的现状,我们还是过一点合时的生活,干一点合时的工作,享—点合时的享受吧。
 既然白天时我们享受着光明与热闹,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夜里不能享受这份漆黑与寂静中所蓄的神秘呢?但是这境界在近代的都市中是难得的,叫卖声、汽车声、赌博声、无线电的声音,以及红绿的灯光都扰乱着这自然的夜。只有在乡村中、山林里,无风无雨无星无月的辰光,更深人静,鸟儿入睡,那时你最好躺下,把灯熄灭,于是灵魂束缚都解除了,与大自然合而为一,这样你就深入到夜的神秘怀里,享受到一个自由而空旷的世界。这是一种享受,这是一种幸福,能享受这种幸福的人,在这忙碌的世界中是很少的。真正苦行的僧侣或者是一种,在青草上或者蒲团上打坐,从白天的世界跳入夜里,探求一些与世无争的幸福。此外田园诗人们也常有这样的获得。至于每日为名利忙碌的人群,他永远体验不到这一份享受,除非在他失败时候,身败名裂,众叛亲离,那么也许会在夜里投身于这份茫茫的怀中获得了一些彻悟的安慰。
世间有不少的人,把眼睛闭起来求漆黑,把耳朵堵起来求寂静,我觉得这是愚鲁的。因为漆黑的真味是存在视觉中,而静寂的真味则是存在听觉上的。
于是我熄了灯。
思维的自由,在漆黑里最表示得充分;它会把旷野缩成一粟,把斗室扩大到无限。于是心板的杂膜,如照相的胶片浸在定影水里一般,慢慢地淡薄起来,以至于透明。
我的心就这样的透明着。
在这光亮与漆黑的对比之中,象征着生与死的意义的,听觉视觉全在死的一瞬间完全绝灭,且不管灵魂的有无,生命已经融化在漆黑的寂静与寂静的漆黑中了。
看人世是悲剧或者是喜剧似乎都不必,人在生时尽量生活,到死时释然就死,我想是一个最好的态度;但是在生时有几分想到自己是会死的,在死时想到自己是活过的,那就一定会有更好的态度,也更会了解什么是生与什么是死。对于生不会贪求与狂妄,对于死也不会害怕与胆怯;于是在生时不会虑死,在死时也不会恋生,我想世间总有几个高僧与哲人达到了这样的境地吧。
于是我不想再在这神秘的夜里用耳眼享受这寂静与漆黑,我愿将这整个的心身在神秘之中漂流。
这样,我于是解衣就寝。
                  (《中国散文鉴赏文库*现代卷》。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a>

It takes two to make a quarrel. 一个巴掌拍不响.
The principal thing in this world is to keep one's soul aloft. 人生在世的首要大事是保持灵魂的高尚.
Tags:教师 招聘 考试 真题 答案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09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模拟.. 下一篇:2008年小学语文教师选调考试模拟..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