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选择题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为识记题。李振声,1931年2月25日出生,山东淄博人。遗传学家。1951年与毕业于山东农学院(现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06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1、2007年2月27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 )获得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A.袁隆平
B.李振声
C.季羡林
D.童第周
-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六三三分段的学制又称“1922年学制”,“壬戌学制”,“新学制”。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 2、我国最早实施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略。
- 3、对下列诗句的作者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③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A.①谭嗣同②李清照③赵翼④诸葛亮
B.①龚自珍②陆游③鲁迅④李白
C.①谭嗣同②陆游③赵翼④岳飞
D.①龚自珍②李清照③赵翼④诸葛亮
-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 4、“四书五经”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下面对“五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诗》、《书》、《礼》、《易》、《春秋》
C.《诗》、《书》、《易》、《论语》、《孟子》
D.《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
-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中心,这是由学校的本质属性决定的。自古以来,学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培养人才的地方,这是它区别其他部门的本质特征。
- 5、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
A.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B.以教学为中心
C.教学、科研并重
D.教学与安全并重
-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麦基奇将学习策略分为以下三大类:认知策略是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所用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它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重复、抄写等都属于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精加工策略的种类很多,如类比和记忆术就是两种比较重要的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是一种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的策略,如概念图、图表、层级图、群集策略、纲要法等属于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是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而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指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有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包括时问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寻求支持策略等。
- 6、建立学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学习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属于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是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重组性迁移是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
- 7、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属于哪种迁移?( )
A.同化迁移
B.顺应迁移
C.重组迁移
D.逆向迁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