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资料分析共20题,参考时限20分钟 1、 下列所给出的图、表、文字或综合性资料均有若干个问题,请你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正确选项只有一个,请将正确答案选出。
一、请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中国家庭居民的消费水平持续提高,与2006年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结果比较,消费支出总额从17388元升高到22555元(未考虑价格变动因素),消费结构也进一步改善,作为家庭生活水平标志的恩格尔系数(家庭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进一步降低。在2008年城乡家庭消费支出细项中,列前三位的消费类型是食品、教育和医疗,分别占总支出的34.09/6、11.5%和10.6%。调查还显示,城乡居民消费的总体结构及家庭生存型消费(包括食品与衣着类)与发展型消费(包括居住、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医疗保健、旅游等)所占比重,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情况看,城乡居民消费层次有所提高。大众耐用消费品普及率提高较快,但家庭消费率总体仍偏低。
- 1城乡家庭居民的消费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A.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总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B.城乡居民消费商品化程度较高,但消费层次存在明显差异
C.家庭消费率总体偏低,消费率随收入提高而边际递减
D.大众耐用消费品普及率较高,农村消费发展潜力巨大
-
- 2“城乡家庭居民的消费结构”说明:在城乡家庭消费支出中,生存型消费的比重约占到消费总支出的近()。
A.31%
B.41%
C.51%
D.61%
-
- 3由“城乡家庭居民的消费结构”可见:在城乡家庭消费支出中,发展型消费的比重占到消费总支出的()。
A.40%以上
B.50%以上
C.60%以上
D.70%以上
-
- 4城乡家庭居民的消费结构图说明:中国的消费结构已经在总体上完成了从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过渡,进入了()。
A.大众消费阶段
B.适度消费阶段
C.中等消费阶段
D.较高消费阶段
-
- 5教育和医疗支出占城乡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比较高,分别占11.5%和10.6%,教育和医疗的家庭消费支出比例较高,主要显示了()。
A.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
B.教育、健康方面的支出是一种刚性消费
C.教育、医疗的费用和支出,存在比重过高的问题
D.教育、医疗的费用和支出增长过快,影响到居民一般生活质量的改善
-
2、 二、请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一般说来,恩格尔系数可以衡量家庭生活水平状况,但在调查中发现了低收人家庭恩格尔系数
比中低和中等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较低的特殊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消费率明显偏低。
- 1由“城乡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分析得出: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差异和问题主要
是()。 A.城乡家庭消费水平差异较大,消费结构差异明显
B.教育、医疗等发展型消费呈刚性特点
C.低收入家庭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D.家庭消费率总体偏低,消费率随收入提高而边际递减
-
- 2上述文字资料主要显示()。
A.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例越高,家庭生活水平就越低
B.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例越低,家庭生活水平就越高
C.低收入家庭的食品支出数额较低,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也较低
D.城市低收入家庭食品支出数额高于中等收入家庭食品支出数额
-
- 3调查发现,城市低收人家庭平均食品支出数额为4898.8元,占消费总支出14321元的比例
为()。 A.24.2%
B.28.2%
C.34.2%
D.38.2%
-
- 4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低收人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较低的特殊情况,主要是因为()。
A.为了保证教育和医疗等发展型消费而省吃俭用
B.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支出数额较高
C.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保险等消费数目较大
D.城乡低收入家庭食品类消费支出一直不高
-
- 5我国家庭的消费率长期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其原因主要是()。
A.与长期形成的勤俭持家的传统有关
B.与中国家庭文化和消费观念有关
C.为了应对住房、医疗、教育等大宗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
D.消费品零售价格偏高
-
3、 三、请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测算,家庭平均消费率在76%左右,城市家庭消费率为77.6%,高于农村家庭的
74.1%,说明城市家庭的即期消费倾向要略高于农村。调查结果表明,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庭消
费率随着收入增加而递减。低收人家庭消费率高达90%以上。高收人家庭消费率比较低,城市和
农村高收入家庭的消费率分别为57.9%和53.9%。高收入家庭的消费水平与其他几类家庭的差距
较为悬殊,高收入家庭的消费绝对数额约等于中等收入加上中高收人家庭的消费数额。以城市为
例,中等收入家庭年平均消费支出24790.5元,中高收人家庭年平均消费支出为31508.7元,两者相
加仅比高收入家庭年平均消费支出55772.6元高526.6元。
- 1“分城乡按收入水平划分的家庭支出收入比”显示:不同收入层次的家庭,其消费率的变化呈现出规则性的曲线,以家庭消费率代表家庭即期消费的倾向,比率越高,即期消费倾向()。
A.越强烈
B.越微弱
C.越显著
D.越明显
-
- 2由“分城乡按收入水平划分的家庭支出收入比”说明:从增加收入以刺激消费的角度来看,高收人家庭收入的增加()。
A.不会在短时问内带动商品消费的增长
B.会在长时间内带动商品消费的增长
C.会在短时间内带动服务消费的增长
D.将不会产生更多的家庭积累和储蓄
-
- 3调查结果表明:“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庭消费率随着收入增加而递减。低收人家庭消费率高达90%以上。”根据这一结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低收入家庭每年收入几乎全部用于消费
B.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提高,能够更快、更多地提高消费支出水平
C.增加低收人家庭的收入比增加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对刺激消费更加有效
D.低收入家庭每年收入的10%以上用于储蓄和积累
-
- 4高收入家庭消费率比较低,意味着城市和农村高收入家庭每年收入的()。
A.20%以上用于储蓄和积累
B.30%以上用于储蓄和积累
C.40%以上用于储蓄和积累
D.50%以上用于储蓄和积累
-
- 5拉动内需,促进城乡居民消费是重要对策,为此投资的重点应该是加大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资力度,最关键的措施是()。
A.认清当前我国家庭消费所处发展阶段,促消费保增长保就业
B.改革和完善住房、医疗和教育制度体系,解决家庭正常消费的后顾之忧
C.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减少农村家庭公共服务消费支出比例
D.理顺收入分配关系,重点帮扶农村和低收入家庭提高收入水平
-
4、 四、请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 12001—2008年财政拨款用于地质勘查投资的增长幅度最大的是()。
A.2002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8年
-
- 2若按照2005年的增长率来计算,2009年的社会投资用于地质勘查投资的资金约是()。
A.675亿美元
B.765亿美元
C.640亿美元
D.456亿美元
-
- 3用于地质勘查投资的资金最多的一年比最小的一年多出()。
A.152%
B.225%
C.252%
D.352%
-
- 42001—2008年,社会投资用于地质勘查投资的资金平均每年约增加()亿美元。
A.52.1
B.59.5
C.72.9
D.416.8
-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8年来,财政拨款用于地质勘查投资的资金逐年上升
B.与2003年相比,2007年社会投资用于地质勘查投资的比重增加了
C.社会投资用于地质勘查投资的增长幅度从2001—2007年一直高于财政拨款的增长幅度
D.2004年财政拨款用于地质勘查投资比2002年增长了约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