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2014年12月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基础知识考点十九:熟语
2014-12-05 17:57:3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91考试网提醒您关注:


 

熟语,《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固定的词组,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成分,它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成语的内容有两个特点:一是意在言外;二是意在言中。

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谚语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反映人生哲理的,一类是反映生产经验的,还有一类 是反映阶级斗争的。

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例如:(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So many countries ,so many customs. 异国不同俗。
Good things are worth waiting for. 好事值得等待。
Tags:中小学 教师 招聘 考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4年12月2015教师招聘考试生物..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