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试题预测最新版(二)
2020-04-09 04:32:0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填空题  内化阶段的行为具有一定的____和____的特点。

参考答案: 自觉性 主动性



2、简答题  试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有效的说服。有效的说服是提高道德认知的途径。用言语说服学生需要一些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②发挥情感的作用,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动人;③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
(2)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是加强道德行为的途径。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本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有着较大影响力的榜样具有如下特征:①这些榜样的行为达到了要求并得到了奖励,而其他人也常常会效仿他们的行为;②这些榜样有权利、有能力奖励学习者,尤其是巳经奖励或奖励过学习者的榜样,如家长、教师、同伴等;③这些榜样与学习者有类似之处,如性别、年龄等,即这些榜样可以反映学习者的自我概念和志向。
(3)利用群体约定。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的集体约定,来改变学生的态度。利用群体约定的具体步骤如下:①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②唤起班集体成员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③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④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⑤使全班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践,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⑥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⑦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
(4)价值辨析。价值辨析是指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5)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和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道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奖励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给予奖励时:①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一般来讲,应奖励诸如爱护公物、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等一些具体的道德行为,而不是奖励一些概括性的行为。②应选择恰当的奖励物。同一奖励物,其效用可能因人而异,应考虑个体的实际情况,选用最有效的奖励物。③应强调内部奖励。外部的物质奖励只是权宜之计,不可过多食用,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强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做出道德行为后的愉快感、自豪感、欣慰感,以此转化为产生道德行为的持久的内部动力。
除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



3、单选题  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_____。
A: 品德
B: 态度
C: 意向
D: 个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4、简答题  简述道德判断与评价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从他律到自律;(2)从效果到动机;(3)从律他到律己;(4)从片面到全面;(5)从笼统到具体。



5、单选题  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问题进行判断的心理学家是_____
A: 皮亚杰
B: 科尔伯格
C: 班杜拉
D: 奥苏贝尔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进行研究,最典型的就是用“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判断。研究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虽然种族、文化各有不同,社会道德标准各异,但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却相当一致。



6、填空题  在____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参考答案: 初中



7、单选题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_____
A: 知识经验
B: 观念和信念
C: 道德认识
D: 道德观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8、简答题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采用“对偶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皮亚杰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发展过程。他律是指早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客体性;自律则是指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主观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主体性。他律水平和自律水平是儿童道德判断的两级水平。在此基础上皮亚杰还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年龄阶段。他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10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大多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权威阶段即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可逆性阶段即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4)公正阶段。



9、单选题  “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这一年龄阶段处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_____。
A: 前习俗水平
B: 后习俗水平
C: 习俗水平
D: 公正道德阶段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10、单选题  儿童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在皮亚杰看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_____。
A: 前道德阶段
B: 他律道德阶段
C: 自律道德阶段
D: 合作道德阶段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 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关于惩罚,儿童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驯服地接受抵罪的惩罚,而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



11、单选题  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_____。
A: 依从
B: 认同
C: 内化
D: 服从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因此,答案选C。



12、单选题  看到电影《雷锋》中雷锋雨中送大嫂的场景,有的学生心中非常激动,此时处于_____
A: 直觉的道德情感
B: 想象的道德情感
C: 伦理的道德情感
D: 理智感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



13、单选题  小学生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_____
A: 道德情感不深
B: 缺乏合理行为技能
C: 道德认识不足
D: 道德意志力不够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小学生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善于分析具体情境后再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与方法,或不具有某些行为技能。遇到这类情况时,教师首先应当肯定他们的动机,而后指出思考不周、行为不当的问题,或者通过交谈、集体讨论让学生自己做出必要的结论。



14、单选题  认同的出发点就是_____。
A: 得到他人认可
B: 试图与榜样一致
C: 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
D: 与他人相接近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因此,答案选B。



15、填空题  在科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____。

参考答案: 前习俗水平



16、判断题  如果道德知识与道德实践的结果不一致,就会妨碍道德观念的形成。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正确。解析:这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通过道德实践,获得与道德知识相符合的道德经验。道德知识在道德实践中被证实,道德规范便具有了可信性,学生的亲身体验会使外在的道德知识转化成内在的道德观念。如果道德知识与道德实践的结果不一致,就会妨碍道德观念的形成。



17、多选题  道德情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的是_____。
A: 义务感
B: 责任感
C: 事业感
D: 自尊感
E: 羞耻感

参考答案: ABE

本题解释:
【答案】ABE。解析: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



18、简答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我们国家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做出了“以德治国”的科学论断。“以德治国”对教育领域指明了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性。请根据品德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因素,简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参考答案:

参考框架:
一、有效地说服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利用群体约定
四、价值辨析
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19、单选题  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人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的控制,个体行为具有一定的_____
A: 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 积极性
C: 适应性和社会性
D: 内化性和意志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人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的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20、多选题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的阶段有_____。
A: 前道德阶段
B: 他律道德阶段
C: 自律道德阶段
D: 好孩子定向阶段
E: 普遍的伦理原则阶段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共分为四阶段,分别是:自我中心阶段(前道德阶段)、权威阶段(他律阶段)、可逆性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公正阶段。而好孩子定向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阶段是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中提出的。



21、简答题  试述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小学生的品德发展特征:小学阶段是品德发展的奠基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小学生品德发展具有明显的形象性、过渡性和协调性。(1)良好行为习惯(自觉纪律)的养成在小学品德发展中占据显著地位;(2)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形象性;(3)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过渡性;(4)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
中学生的品德发展特征:(1)逐渐从他律变成自律。表现在:①能独立、自觉地按道德标准来调节自身行为;②道德信念、理想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③道德情感发展,理性的道德情感占据主导地位,道德情感的社会性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提高;④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明显化;⑤中学生主导性道德动机明确,道德意志力有显著增长;⑥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⑦品德发展与世界观形成的一致性;⑧品德结构的组织形式完善化。(2)品德发展由起伏向成熟过渡。具体表现在: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波动性;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22、单选题  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_____
A: 道德认知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道德行为是道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23、单选题  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们属于品德的_____。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



24、单选题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的发展依赖于个人的_____
A: 认知能力的发展
B: 学习能力的发展
C: 自控能力的发展
D: 交往能力的发展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25、填空题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之为____。

参考答案: 态度



26、单选题  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_____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27、填空题  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

参考答案: 品德



28、单选题  _____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
A: 学前阶段
B: 小学阶段
C: 初中阶段
D: 高中阶段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初中阶段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其中初中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29、单选题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_____
A: 外化
B: 内化
C: 行为
D: 从众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30、多选题  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有_____
A: 前习俗
B: 习俗
C: 后习俗
D: 他律阶段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答案】ABC。解析:他律阶段是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



31、单选题  “有问题想与父母商量”、“想去河边钓鱼”,这属于态度的_____
A: 情感成分
B: 行为成分
C: 认知成分
D: 结构成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32、单选题  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_____。
A: 斯腾伯格
B: 科尔伯格
C: 埃里克森
D: 弗洛伊德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
科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故事中包含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情境,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论,从而了解被试的道德发展水平。因此,答案选B。



33、单选题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_____。
A: 初二年级
B: 初三年级
C: 高一年级
D: 高二年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初中生道德动机的多变性与稳定性交织在一起,以多变性为主,随年龄增长,总的趋势是向稳定性发展,多变性减少。初中生在活动中,容易被“诱因”引起的欲望所驱使,道德
动机简单,情境性动机、情绪性动机、兴奋性动机突出,动机容易发生变化。随着社会化水平提高,理智性动机发展,兴趣趋向稳定,道德动机向稳定性发展。品德不良、违法犯罪多发生在这个时期。根据研究,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34、填空题  先向被说服者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当被接受后再向其提出更大的要求,后者往往才是真正的规范要求。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

参考答案: 登门槛效应



35、单选题  有的学生看见警察在时,遵守交通规则;警察不在时,就违反交通规则;其态度和品德属于哪一阶段?_____
A: 解冻
B: 依从
C: 认同
D: 内化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对行为的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行为受外界的压力,而不是内在的需要。



36、单选题  态度是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_____的反应倾向。
A: 持久性与稳定性
B: 稳定性与短暂性
C: 一致性与短暂性
D: 持久性与一致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它不同于能力,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任务,态度决定个人完成任务的意愿;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37、单选题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4‐8岁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属于下列哪个阶段?_____
A: 他律向自律过渡阶段
B: 他律阶段
C: 前道德阶段
D: 自律阶段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他律道德阶段(2~8 岁):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38、多选题  学生思想品德的心理结构要素有_____
A: 道德认识
B: 道德行为
C: 道德情感
D: 道德意志
E: 德育内容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答案】ABCD。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39、单选题  _____是指学前及小学低年级儿童(10岁之前)只关心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他人设定的外在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A: 主观道德
B: 客观道德
C: 他律道德
D: 自律道德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他律道德阶段(2~8 岁):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40、单选题  把道德发展分为三级水平六个阶段的是_____。
A: 皮亚杰
B: 华生
C: 布鲁纳
D: 科尔伯格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



41、判断题  态度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能力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比如,爱护公物的行为不是由能力决定的,而是由态度决定的。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解析: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例如,爱护公物的行为不是由能力决定的,而是由态度决定的。



42、简答题  简述道德意志的表现。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控制和调节个人的愿望;
(2)道德的动机战胜不道德的动机;
(3)对道德情感的自我调节;
(4)克服道德行为中的困难。



43、单选题  个体品德的心理结构中,_____是核心部分。
A: 道德认知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道德认知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道德上的表现。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的基础。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知。



44、简答题  刚上一年级的小刚,在超市拿起话梅就吃,被同学告诉老师。
老师找到小刚,问他为什么吃话梅。小刚说:“在家就是拿起来就吃。”
老师说:“你的话梅是哪儿来的?”
小刚说:“妈妈买的。”老师说:“妈妈怎么买的?”
小刚说:“用钱买的。”
老师说:“钱是怎么来的?”
小刚说:“妈妈用劳动换来的。”
老师说:“所以是妈妈用劳动换来钱,然后才能买话梅来给你吃。你没有给人家钱,是不能吃别人的话梅的!”
小刚说我知道了,老师。那人家说我是小偷,老师,我是吗?”老师说:“小刚不是,小刚是还没分清在家和在外面有什么区别。”
问题: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什么?对小刚的品德形成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小刚的品德认知能力,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就是培养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2)知即道德认知,道德认知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道德上的表现。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的基础,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调节机制。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知。(3)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对话引导小刚认识到在超市拿起话梅就吃的行为是不对的,对是非进行判断,使小刚产生正确的道德认知,为品德形成奠定了基础。



45、单选题  以下不是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是_____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原则水平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



46、单选题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_____
A: 行为方式
B: 意向或意图
C: 行为习惯
D: 语言或行为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47、填空题  ____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可能出于自愿,也可能是被迫的。

参考答案: 服从



48、简答题  试述根据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如何提高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由于儿童道德判断和推理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教师对儿童道德思维和行为水平的预期应符合儿童的年龄,对于处于不同阶段的儿童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应有所不同。对早期儿童教条式的说教,忽略儿童对权威的看法与对需要的满足,很容易造成看似道貌岸然实则功利横行的现象。对于处于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的学生,讲解遵守法规问题多半是没有好效果的。
(2)开展道德两难故事讨论,用矛盾的观点看待道德情境,有利于儿童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利用假想的或真实的道德两难情境,进行道德推理训练,可以使儿童学会综合考虑当事人的行为动机和行为结果、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以及道德情境条件,经过权衡,做出适当的道德选择。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扮演海因茨和药剂师,对道德两难情境做出判断。
(3)按照“加一原则”提升儿童道德推理水平。科尔伯格从理论上提出,在引导儿童发展其道德认知能力时,一次只提升一个阶段。儿童与比自己高一个阶段,至多高两个阶段的人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其道德推理水平。
(4)及时进行道德教育。负责教养者不应抱“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想法,让“趁热打铁,,的各时期荒废过去。因为某一时期的道德观念若不能充分发展而欲于后来设法补救,其功效可疑。



49、单选题  爱国主义情感属于_____
A: 直觉的道德情感
B: 想象的道德情感
C: 伦理的道德情感
D: 法律的道德情感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如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



50、简答题  简述利用群体约定培养学生的态度与品德的基本操作程序。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群体成员共同讨论规定、原则。具体可按如下程序操作:
(1)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
(2)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
(3)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
(4)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
(5)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
(6)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
(7)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
如果态度改变未获成功,则应鼓励学生重新制定方法,直至态度改变。



Tags:教师招聘考试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题库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职业理念》考..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