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2015年02月教师招聘|历史学科备考:历史上重大改革易错题解析(四)
2015-02-06 12:40:3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91考试网提醒您关注最新招考信息:

 

例、【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材料二 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

材料三 北魏迁都后“洛阳大市,周围百里”,“青槐荫陌,绿树垂庭,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葱岭已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

——《洛阳伽蓝记》

材料四 孝文帝诏曰:“代人(即鲜卑人)诸胄,先无姓族,虽功贤之胤,混然未分。……

其穆、陆等八姓,皆太祖以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高祖崩,(元)禧受遗辅政。虽为宰辅之首……而潜受贿赂。禧性骄奢,贪淫 财色。……”(士族)“衣被绣绮,车乘鲜丽。犹远有简娉,以姿其情。由是昧求货贿,奴婢千数,田业盐铁,偏于远近。”

——《魏书》

(1)材料一中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从材料中找出这一改革的论据。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

(3)阅读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改革之后的社会情况。

【易错点分析】不能根据设问要求,阅读和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加以概括和分析。如第一问从材料中找出实行汉制的依据,第二问从材料中概括出迁都的策略,第三问,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后的社会状况。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和提炼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问,根据“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可以判断出实行汉制的依据。第二问,根据“外名南伐,其实迁也”可以看出迁都洛阳的策略。第三问,根据“洛阳大市,周围百里......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可得“社会经济发展,都市繁华”;根据“葱岭已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可得“各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疆域辽阔,民族融洽”;根据“潜受贿赂。禧性骄奢,贪淫财色”、“衣被绣绮,车乘鲜丽。犹远有简娉,以姿其情。由是昧求货贿,奴婢千数,田业盐铁,偏于远近”等,可得“通知阶级追求奢华享乐之风逐渐滋长,腐化之迹可见”。

【答案】(1)实行汉制,采用汉姓。鲜卑族是皇帝的后代。

(2)孝文帝迁都洛阳。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策略:以南征为借口。反映:改革面临很大的阻力,不是一帆风顺的。

(3)社会经济发展,都市繁华;疆域辽阔,民族融洽;各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通知阶级追求奢华享乐之风逐渐滋长,腐化之迹可见

【对应性训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初,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高祖曰:&ldquo ;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兴。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材料三: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

(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其实行前提是什么?援引材料说明孝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和影响。你对这一措施的影响还有哪些补充阐述?

(2)材料二中提到的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名称叫什么(援引材料说明)?指出孝文帝推行这一措施的目的。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社会的影响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答案】

(1)措施:均田制。前提:国家掌握大量无主荒地;掌握精确的人口。原因:“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影响:“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补充:均田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吸引农民农 耕定居,加速了封建化进程;增加粮食产量,促进北魏和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答“国家收入的增加,社会安定”不给分,因为,材料里已经有了)

(2)措施:“断北语,从正音”。目的: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文化。

(3)现象:民族间的服饰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影响: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基础。


Hear much, speak little./ Speak less and listen more. 少说多听.
Needs must when the devil drives.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Tags:中小学 教师 招聘 考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5年02月招教考试公告技术基础..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