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一)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 (二)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 内涵:坚持全面发展 重点:培养独立个性,创新神与实践能力 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目的:提高全民族素质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构成 1、德育: 三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2、智育: 知识、技能,非认知因素、智慧与创造才能等 3、体育:运动知识技能、身心卫生保健知识等 4、美育: 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知识与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知识技能,态度、观点和习惯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德育——首位、方向、灵魂 智育——核心、基础 体育——物质保证 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均具有系统性 其基本组织形式:上课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 “全面发展,五育并举”与“个性发展”并不矛盾。 教育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 (四)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 1、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存在主要问题 片面追求升学率 危害: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忽视全体学生发展; 注重学生个别方面发展,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对策: (一)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1、建立灵活开放的教育体制 2、课程改革 3、高考制度改革 4、中等教育的结构改革 5、加强中小学学校建设 (三)中小学本身进行行积极改革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素质增长率的概念 (2)素质增长率的特点 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未来性 其中,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三要义:全体、全面、主动 (3)素质教育的内涵(简答、填空、选择) (全体、全面、个性、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行全面发展 3、促进个性发展 4、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核心、时代特征本质区别) (4)素质教育的意义 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 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5)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推进教育改革。 建立保障机制。 建立运行机制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6)实施素质教育的误区【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