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2016年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6(不看后悔)(一)
2016-04-18 22:42:4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校园文化的核心是_____。 A: 学校物质文化B: 学校组织文化C: 学校制度文化D: 学校精神文化



2、对基本情绪的正确描述是_____。 A: 基本情绪的种类是有限的B: 它是人类所独有的C: 它是天生的。不学而能的D: 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可以派生出复合情绪



3、下列没有对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制度化作了规定的是_____。 A: 《教师资格条例》B: 《教育法》C: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D: 《教师法》



4、某幼儿教师在教幼儿认识蔬菜的课上,拿出一个土豆,问幼儿:“谁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明明大声回答:“土坷垃。”老师面露不悦,瞥了明明一眼,说:“明明说得不对,我们看看谁最聪明,能说出老师拿的是什么?”荣荣不大自信地说:“是一只小兔子”(荣荣从某个角度发现土豆的形状像兔子的脑袋)。老师又说:“不对,谁还知道?”辉辉小声说:“是土豆。”这时老师眼睛一亮,向辉辉投来赞扬的目光,说:“辉辉真聪明!”请针对上述材料,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教育。



5、工业社会教育的突出特征是_____ A: 阶级性B: 封闭性C: 生产性D: 个别化



6、—名就读于苏州某小学的王同学,因为在上音乐课时自言自语,被音乐老师用封箱胶带施以“封嘴”半节课的惩罚。下列关于该音乐老师课堂问题处理方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该老师没有顾及王同学的自尊及人格B: 该老师应对王同学的行为进行批评训斥,而不应该以“封嘴”惩罚C: 该老师应激励王同学与其他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行为D: 该老师应及时寻找王同学自言自语的原因



7、在教育中,“揠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_____对教育的制约。 A: 人的发展的书序性B: 人的发展的阶段性C: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D: 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8、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_____ A: 布鲁纳B: 康德C: 杜威D: 卢梭



9、考试时注意自己答题速度和时间,属于_____。 A: 计划策略B: 组织策略C: 学习时间策略D: 监视策略



10、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_____。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的结合C: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D: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11、下列关于反思的方法,属于布鲁巴奇等人在1994年提出的有_____。 A: 反思日记B: 详细描述C: 交流讨论D: 行动研究



12、班主任和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是____。



13、中国海洋从北到南排序正确的是_____。 A: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B: 黄海—渤海—东海—南海C: 东海—黄海—渤海—南海D: 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14、_____应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 A: 教师B: 校长C: 教育行政官员D: 教导主任



15、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_____。 A: 《学记》B: 《论语》C: 《礼记》D: 《中庸》



16、实验法主要是指实验室实验法。_____



17、下列四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_____。 A: 人情事故对簿公堂相辅相成坐镇B: 人才倍出细水长流声名雀起金刚钻C: 挑肥拣瘦蛛丝马迹黄粱美梦寒暄D: 金壁辉煌两全齐美闻名遐迩惊愕



18、《国家中长期教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关键是_____ A: 区域公平B: 结果公平C: 机会公平D: 过程公平



19、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人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_____



20、根据《水浒传》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出武松打虎的情景的过程,就属于_____。 A: 无意想象B: 再造想象C: 创造想象D: 幻想



21、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____和真谛。



22、下列哪些方法可以训练发散思维?_____ A: 用途扩散B: 结构扩散C: 方法扩散D: 形态扩散



23、能控制自我,克制与实现目标不一致的思想和情绪,排除外界诱因的干扰,迫使自己执行已经采取的、具有充分根据的决定,这体现意志品质中的_____。 A: 自觉性B: 果断性C: 坚韧性D: 自制力



2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_____。 A: 四书五经B: 六艺C: 自然科学D: 生产技能



25、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循序渐进、以理服人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德育原则是_____。 A: 导向性原则B: 因材施教原则C: 启发性原则D: 疏导原则



26、课的类型是由_____课的种类。 A: 教师备课时决定的B: 教学的任务决定的C: 学生的学习过程决定的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要求是什么?



28、元认知策略一般包括_____。 A: 计划策略B: 监控策略C: 调节策略D: 复述策略



29、在全体人口中,智力呈何种状态分布?_____ A: 正态分布B: 偏态分布C: 正偏态分布D: 负偏态分布



30、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



31、形式训练说的依据是官能心理学。_____



32、在教鸟的概念时。列举出“鸡、鸭、鹅”等,是恰当地运用了_____。 A: 变式B: 反例C: 同位概念D: 以上三者兼有



33、不属于牛顿主要研究领域的是_____。 A: 物理学B: 天文学C: 数学D: 化学



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教育机智是不能事先计划的,因为它总是在具体的、出人意料的、无法预见的情境中自然迸发出来的B: 教育机智总是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随机事件,针对活生生的教学实践领域,针对紧密关联的师生关系C: 教育机智的发生是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为前提的,不热爱学生是出不来教育机智的D: 教育机智有很强的现场适应性和快速反应性,需要时它能快速应对



35、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自然观,认识与自然关系的美与恶,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体现了学校教育的_____。 A: 政治功能B: 经济功能C: 文化功能D: 生态功能



36、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_____。 A: 学生是发展的人B: 学生是独特的人C: 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D: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7、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38、下面是中外教育家关于教育的论述:荀子说:“干越夷铬之子,生长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康德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教育家洛克说:“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没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问题: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上述说法中的不尽科学之处。



39、某些学校随意开除学生或者勒令学生退学的行为,侵犯了未成年学 生的_____。 A: 人身权B: 受教育权C: 人身自由权D: 人格尊严权



40、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_____。 A: 强度律B: 差异律C: 活动律D: 组合律



41、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就是未成年人。



4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_____。 A: 以综合课程为主B: 以分科课程为主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43、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是由_____所著的。 A: 普莱尔B: 皮亚杰C: 霍尔D: 陈鹤琴



44、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 A: 复式教学B: 分组教学C: 设计教学D: 道尔顿制



45、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强调课程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孩子_____ A: 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B: 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C: 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事D: 学会读书、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46、班级建设的设计中应以_____的制定最为重要。 A: 具体方法B: 工作程序C: 班级建设的目标D: 实现目标的途径



47、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的保教目标有_____。 A: 体育B: 智育C: 德育D: 美育



48、在幼儿教育机构中,对0~6岁幼儿进行教育影响的专职工作人员称为____。



49、在Word的编辑状态下,当前输人的文字显示在_____ A: 鼠标光标处B: 插人点C: 文件尾D: 当前行尾



50、2010年10月,党中央在《“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____。



51、教师威信



52、学生德育教育必须遵守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_____



53、学习迁移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_____



54、教师公正的核心是____。



55、个人的性格、气质属于_____。 A: 内归因B: 外归因C: 稳定归因D: 非稳定归因



56、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受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这句话能体现当代教学的哪一种趋势:_____。 A: 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B: 从重视结果向重视学法转变C: 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D: 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转变



57、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的选择。_____



58、____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



59、对在学校教育与管理之外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可以免责。_____



60、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_____ A: 《论语》B: 《学记》C: 《理想国》D: 《大教学论》



61、如何衡量一个问题能否成为研究课题?



62、1.简述《义务教育法》对从事义务教育的教师的要求。



63、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正确的做法是_____。 A: 对学生一视同仁,提出一样的要求B: 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C: 在学生之间鼓励竞争,更多地关注个别优秀学生D: 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



64、从迁移的角度看,前摄抑制属于_____。 A: 顺向正迁移B: 逆向正迁移C: 顺向负迁移D: 逆向负迁移



65、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个人”反映了德育的_____原则。 A: 疏导B: 因材施教C: 导向性D: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66、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具有主导作用。_____



67、属于社会公益活动的项目是_____。 A: 打扫校园B: 植树造林C: 拥军优属D: 帮老助残



68、武汉市经过了“禁鞭——限鞭——又禁鞭”的过程。从决策的过程来看_____ A: 经历了质变——量变——再质变的过程B: 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C: 经历了肯定——否定——肯定的过程D: 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



6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 育,为培养(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_____ A: 有理想B: 有道德C: 有文化D: 有纪律



70、_____是心理活动中对于有关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初中生反映心理活动专注程度的一个特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A: 注意B: 感知C: 意志D: 思维



71、教师突然中断讲课,引起分心学生的注意。这种注意是_____。 A: 有意注意B: 无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随意注意



72、儿童美感发展过程大致经历的阶段有_____。 A: 无意识反应B: 有意识反应C: 模仿表现D: 有意识表现



73、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_____ A: 社会生产B: 人口数量C: 科学技术D: 自然环境



74、简述学习教育学原理的实践意义。



75、德育内容是为了达到德育目的,而在德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_____



76、支架式教学模式是由_____提出来的。 A: 奥苏伯尔B: 布鲁纳C: 维果斯基D: 皮亚杰



77、童年期又称____,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



78、“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所蕴含的哲理是_____。 A: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B: 意识活动本身可以改变客观事物C: 人们的精神活动依赖于物质活动D: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79、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_____。 A: 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B: 师生共同参与的C: 在学校里进行的D: 学生自愿参加的



80、要将Word文档中所选文本移动到剪贴板上,这样的功能按钮是_____ A: 格式刷B: 复制C: 删除D: 剪切



8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关键是_____ A: 机会公平B: 过程公平C: 结果公平D: 区域公平



82、某幼儿园在其教学计划中大量增加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内容,该幼儿园的做法_____。 A: 正确,有利于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B: 错误,背离了幼儿教育的的基本目标C: 正确,有利于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水平D: 错误,只能适量增加小学教育的内容



83、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教师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被称作_____。 A: 文献法B: 观察法C: 经验总结法D: 行动研究法



84、当学生考试失败后,如何指导他们进行正确归因?



85、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_____



86、许多人利用早晚的时间学习,记忆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_____。 A: 双重抑制B: 单一抑制C: 前摄抑制D: 倒摄抑制



87、“离差智商”是_____提出的概念。 A: 比纳一西蒙量表B: 斯坦福一比纳量表C: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D: 瑞文推理



88、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这是_____的观点。 A: 宗教本位论B: 社会本位论C: 个人本位论D: 文化本位论



89、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方面最明显的变化在记忆广度的增加。_____



90、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_____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A: 3年B: 4年C: 5年D: 10年



91、“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描述的是_____ A: 注意的分散B: 注意的分化C: 注意的转移D: 注意的分配



92、鲁迅先生领着学生去采集标本,同学们看到路边有一株小黄花,就问生物教员这花的名称,生物教员回答说:“这叫‘一枝黄花’”,同学们都认为他是在信口开河,便哄然大笑,鲁迅先生严肃地对学生说:“我们做学问的,知就是知,不知就是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论学生还是先生,都是这样,这种植物是不是叫‘一枝黄花’你们可以去查植物大辞典,这是菊科植物,是叫‘一枝黄花’。” 请分析该材料符合_____教育原理。 A: 思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B: 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C: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D: 智育与德育相结合



93、王老师评价毛主席《沁园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_____ A: 联想B: 幻想C: 理想D: 想象



94、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_____。 A: 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 同化性迁移与顺应性迁移C: 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D: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95、下列属于王维《山居秋暝》中的诗句的是_____ A: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D: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96、最为便利和经济的直观教学手段是_____。 A: 实物直观B: 模象直观C: 课件直观D: 言语直观



97、教师道德不仅在教育过程中有重大作用,而且可以促进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这表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_____ A: 高尚性B: 奉献性C: 全局性D: 导向性.



98、在教学“比喻”这一修辞方法时,学生懂得了“比喻”就是用乙事物来打比方说明甲事物,但并不太明白,为什么要用打比方来说明曱事物,即使要这样又为何以乙事物不以其他事物来说明?为此,王老师给出了一个简单普通的比喻:把“大地”比作“母亲”。他问这个比喻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生答表达了对大地的热爱与依恋之情。”王老师又问:“为何把大地比作母亲而不比作别的事物?”生答因为母亲的形象是我们最熟悉、最热爱的。”“难道你对自己的父亲不熟悉、不热爱吗?为什么选择母亲而不选父亲呢?”于是学生就“大地”“母亲”“父亲”之间进行比较与思考,得出“母亲生养哺育了我们”这一特点类似于“大地生长哺育万物”的特点,并由此得出:比喻的两事物之间必须有为人们所熟悉的共同的特点这一“比喻”修辞格的基本要求。王老师进一步问:“直接地把大地的这一特点说出来不就行了吗?何必绕着弯子说呢?”经过思考,学生发现:比喻是为了将事物表达的更为生动形象,这是比喻的本质特征。试结合教育学知识分析上述案例。



99、《老残游记》《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四部作品的作者依次是_____ A: 高鹗 吴敬梓 蒲松龄 吴承恩B: 刘鹗 吴承恩 蒲松龄 吴敬梓C: 刘鹗 吴承恩 章炳麟 吴敬梓D: 高鹗 吴敬梓 章炳麟 吴承恩



100、社会经济发展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动因之一。2001年美国的《企业之周刊》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为《“无限制”发展的科学技术》。文章指出,知识经济是指发展的经济,出现无限制的企业家和无限制思维。这篇文章的到来实际上是知识经济到来的信号,它是按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标准来划分的。人类经历了几百多年的工业经济时代(自然资源经济阶段),现在正转向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经济发展不再取决于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速度加快,形成知识经济对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起决定性因素。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高技术产业以科技为其重要资源,知识经济在内容 上以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等为标志。知识经济强调对知识和信息的占有、应用和创新成为对一个人的基本要求。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素质的要求非常全面,因而对教育的影响及冲击力也是多方面的。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教育要培养创新人才,因而教育必须把培养高智力的人才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之一,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试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理论,简析知识经济社会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性。




Tags: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6年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教师招..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