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考虑事件一、二的影响,总工期55天
如果钢筋制作,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按两个流水段组织等节拍流水施工,其总工期最短变为49.5天,能满足原合同约定50天工期。横道图如下:

3.劳动力投入量:2700/(15 × 4.5)=40 人
编制劳动力需要量计划时,需要考虑:工程量、劳动力投入量、持续时间、班次、劳动效率、每班工作时间。
4.专业分包:防水工程,地基基础工程;
劳务分包:钢筋制作,钢筋绑扎,模板工程,混凝土浇筑,垫层和胎膜。
(二)
背景资料
某商业建筑工程,地上六层,砂石地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24000m2 . ,外窗采用铝合金窗,内门采用金属门。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砂石地基施工中,施工单位采用细砂(掺入30%的碎石)进行铺填。监理工程师检查发现其分层铺设厚度和分段施工的上下层塔接长度不符合规范要求,令其整改。
事件二:二层现浇混凝土楼板出现收缩裂缝,经项目经理部分分析认为原因有: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合格(骨料含泥量大),水泥和掺合料用量超出规范规定。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选用合格的原材料,合理控制水泥和掺合料用量。监理工程师认为项目经理部的分析不全面,要求进一步完善原因分析和防治方法。
事件三:监理工程师对门窗工程检查时发现:外窗未进行三性检查,内门采用“先立后砌”安装方式,外窗采用射钉固定安装方式。监理工程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事件四:建设单位在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竣工资料时,发现工程资料有涂改,违规使用复印件等情况,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问题
1.事件一中,砂石地基采用的原材料是否正确?砂石地基还可以采用哪些原材料?除事件一列出的项目外,砂石地基施工过程还应检查哪些内容?
2.事件二中,出现裂缝原因还可能有哪些?并补充完善其他常见的防治方法?
3.事件三中:建筑外墙铝合金窗的三性试验是指什么?分别写出错误安装方式的正确做法。
4.针对事件四,分别写出工程竣工资料在修改以及使用复印件时的正确做法。
参考答案
1.正确(用细沙碎石含量25%-35%);
还可以用中砂、粗砂、卵石、石屑等;
施工过程中还应检查:夯实时加水量、夯压遍数、压实系数。
2.原因还有:混凝土水灰比、坍落度偏大,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振捣差,养护不及时或养护差。
防治措施:
根据现场情况、图纸设计和规范要求,由有资质试验室配制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并确保拌质质量;
确保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并在初凝前进行二次抹压;
确保混凝土及时养护,并保证养护质量满足要求。
3.窗户的三性: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性
内门应先砌后立;窗要采用膨胀螺栓。(金属、塑料门窗预留洞口)
4.工程资料不得随意修改,当需要修改时,应实行划改,并由划改人签署。
当为复印件时,提供单位应在复印件上加盖单位公章,并由经办人签字和日期,提供单位应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三)
背景资料
某新建工程,建筑面积28000m²,地下一层,地上六层,框架结构,建筑总高28.5m,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约定项目施工创省级安全文明工地。在施工工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对工程施工安全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安全思想、安全责任、安全制度、安全措施。
事件二:施工单位编制的项目安全措施计划的内容包括有:管理目标、规章制度、应急准备与响应、教育培训。检查组认为安全措施计划主要内容不全,要求补充。
事件三:施工现场入口仅设置了企业标志牌、工程概况牌,检查组认为制度牌设置不完整,要求补充。工人宿舍室内净高2.3m,封闭式窗户,每个房间住20个工人,检查组认为不符合相关要求,对此下发了整改通知单。
事件四:检查组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对本次安全检查就行了评价,汇总表得分68分。
问题
1.除事件一所述检查内容外,施工安全检查还应检查哪些内容?
2.事件二中,安全措施计划中还应补充哪些内容?
3.事件三中,施工现场入口还应设置哪些制度牌?现场工人宿舍应如何整改?
4.事件四中,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定结论有哪些等级?本次检查应评定为哪个等级?
参考答案
1.除了事件一中所述的检查内容外,施工安全检查还应该检查的内容: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教育培训、操作行为、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和伤亡事故处理。
2.事件二中安全措施计划还用补充的内容:工程概况、组织机构与职责权限、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资源配置与费用投入计划、检查评价、验证与持续改进。
3.事件三中,施工现场入口还应设置的制度牌有:环境保护制度牌,安全生产制度牌,文明施工制度牌,消防保卫制度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
员工宿舍的整改:现场宿舍必须设置可开启式窗户,室内净高不得小于2.4m,每间宿舍居住人员不得超过16 人。现场宿舍内应设置生活用品专柜,门口应设垃圾桶。现场生活区内应提供为作业人员晾晒义务的场地。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定结论等级有优良、合格、不合格
本次检查应评定的等级为不合格
(四)
背景资料
某新建图书馆工程,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某施工单位中标。双方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合同约定总造价14250万元,预付备料款2800万元,每月底按月支付施工进度款。竣工结算时,结算价款按调值公式法进行调整。在招标和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建设单位自行组织招标。招标文件规定:合格投标人为本省企业;自招标文件发出之日起15天后投标截止;招标人对投标人提出的疑问分别以书面形式回复给相应提出疑问的投标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审招标文件时,任务个别条款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整改后再进行招标。
事件二:合同约定主要材料按占总造价比重55%计,预付备料款在起扣点之后的五次月度支付中扣回。
事件三:基坑施工时正值雨季,连续降雨致停工6天,造成人员窝工损失2.2万元。一周后出现了罕见特大暴雨,造成停工2天,人员窝工损失1.4万元。针对上述情况,施工单位分别向监理单位上报了这四项索赔申请。
事件四:某分项工程由于设计变更导致该分项工程量变化幅度达20%,合同专用条款未对变更价款进行约定。施工单位按变更指令施工,在施工结束后的下一月上报支付申请的同时,还上报了该设计变更的变更价款申请,监理工程师不批准变更价款。
事件五:种植屋面隐蔽工程通过监理工程师验收后开始覆土施工,建设单位对隐蔽工程质量提出异议,要求复验,施工单位不予同意。经总监理工程师协调后三方现场复验,经检验质量满足要求。施工单位要求补偿由此增加的费用,建设单位予以拒绝。
事件六:合同中约定,根据人工费和四项主要材料的价格指数对总造价按调值公式法进行调整。各调值因素的比重、基准和现行价格指数如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