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院校:
原中国人民银行所属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
中国的金融学最突出的特点是货币银行学比其他方向更具实力。中国传统的金融业基本上就是银行业,所以原附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的院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学生的就业还是金融学科的交流都与银行有着天然的联系,许多银行高层就是从这些学校毕业的,如果成为这些学校的学生,其潜在的意义不言自明。
不过,中国人民银行的附属院校有优势也有弱点。这类院校无论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都围绕银行展开,然而现代金融是以金融市场为核心,金融机构只是金融市场的一个主体,这就限制了这类院校与现代金融的接轨,但是经过最近几年的调整和转轨,这些院校扬长避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西南财经大学、
推荐理由:国家级重点学科,西部地区经济学术交流中心,设有国内唯一获准以“中国”冠名的金融学科研究机构——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专业特色:中国金融中心作为教育部的改革示范基地,中心的硕士生都参加导师的课题组;西南财经大学银行学的研究在全国十分突出。此外,电子商务学院开设的金融电子化十分有特色。
师资科研:曾先后在该学科长期任教的著名专家有建国后第一部马克思主义货币银行信用理论专著的作者彭迪先教授、何高著教授,以及留法博士梅远谋教授、留英学者程英琦教授、温嗣芳教授、柯瑞麒教授、汪桂馨教授等。现有教授24人(其中兼职教授8人)。
西安交通大学
推荐理由:全国重点大学,211名校,科研实力强劲。
专业特色:是国内最早成立的金融系之一。金融学专业1988年被确定为中国人民银行直属院校重点专业。近年国际学术与交流活动频繁,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及香港与台湾等地区多所著名大学建有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关系。
师资科研:经济与金融学院现有教授48人、副教授61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66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及省部级以上有突出贡献专家12人。设有博士后流动站、金融研究中心、保险精算考试中心。
就业状况: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有:(1)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2)中资与外资金融机构;(3)各级政府管理部门;(4)高校及研究机构。
湖南大学
推荐理由:底蕴深厚,老牌名校,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专业特色:湖南大学拥有湖南省创办最早的金融学科,也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首批部级重点学科,建有比较金融、金融管理和资本市场等3个研究中心。设有货币金融学、应用金融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等3个系。
师资科研:拥有湖南大学——诺丁汉国际金融研究中心、金融管理研究中心、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资本市场研究中心等4个研究中心。师资队伍中,院长杨胜刚教授系全国优秀教师、中国金融学会理事,国家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及全国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教授18人,副教授34人,50%以上的教师有出国留学、访问经历。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推荐理由: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唯一下属硕士点,导师都是人民银行系统各个司局的干部,号称中国金融界的“黄埔军校”。
专业特色:没有本科生层次。由于中国人民银行的背景,有了其他学校不可及的优势。研究生部非常注重务实性,每个学期,研究生部都为同学们开设专题讲座,邀请国内外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来校对最新的金融问题、经济问题进行阐述、讨论。每学期至少有两门由国外大学教授用英语主讲的专业课。研究生部硕士研究生均为金融学专业,下设四个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和保险学。
师资科研: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学校的导师大多是奋斗在金融前线的高管,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研究生部除了聘请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著名教授担任学术顾问外,基础理论与工具课的国内教授主要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国际关系学院等院校。另外,利用北京外资银行多的优势,经常请外资银行驻京代表来校介绍各国银行制度与业务。
原财政部所属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
总体概貌依据原来部门分工,财政部的学校主要是培养财政管理干部,这些学校并不以金融学见长。但最近10年来经济金融领域的跨学科发展,学科的交叉融合十分突出,金融学专业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代表性院校:
上海财经大学
推荐理由:位于金融中心的财经名校,广受考生推崇。
专业特色: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科在全国的金融教学和学术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声望和较大的影响,现在的目标是在行为金融、保险精算、货币银行、国际金融、证券期货、信用管理、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等学科领域业界领先。
师资科研:目前学院已形成一个机构比较合理的学术梯队,黄明教授、施锡铨教授、俞自由教授、许谨良教授、戴国强教授、金德环教授、奚君羊教授、龚仰树教授、丁剑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