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考研政治终极笔记 政经 宏观理论
2010-10-03 18:31:19 来源: 作者: 【 】 浏览:234次 评论: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宏观理论(两种制度)

    1、资本主义

    1.1、垄断与竞争

    (关系)竞争产生垄断,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2原因)垄断不可能消灭(商品经济),有商品经济就必然有竞争;不存在囊括一切部门、一切企业的绝对垄断,社会经济活动中仍存在大量非垄断企业,它们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垄断下竞争4形式)垄内;垄垄;垄非;非间

    (垄断下竞争4特点)(目的)垄断利润;(规模、范围)空前扩大;(手段)多样化,经济的、政治的、暴力灭对手;程度更剧烈,时间更持久,后果更严重。

    1.2、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1.3、垄断价格: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或购买生产资料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商品的垄断价格=生产成本+垄断利润。

    1.4、垄断资本借助国家政权,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社会主义

    2.1(本质和基本特征):以公有制为(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以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成果为(特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2、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公有制:所有制的性质):全体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国有;集体;混合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资本组织上分(独资企业、股份公司、股份合作制、合作社);经营运作上分(租赁、承包)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4个体现;3个做为)

    (4个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公有量优,质更高;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主导的控制力。

    (3个做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前提条件);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支持和帮助城乡集体经济。

    (非公有制):个体、私营、外资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的3个必须做到:(思想上)认识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政策上)清除对其歧视性规定;(法律上)完善和保护私人财产制度。

    2.3、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的5个特点):是主体,非唯一;劳动是个别,非社会; 标准在企业,非社会;劳动量是价值量,非实际付出;

    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受商品价格因素影响。

    (按劳分配之外的其它分配方式):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经营风险收入;资产收益;按资本取得的收入。

    (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增强税收刚性;完善企业所得税制

    (国家与个人分配关系):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加大违规行为处罚;调节集中财产,缩小贫富差距。

    (企业与个人分配关系)(公有制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分配的自我约束机制;(非公有制企业)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4、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

    (4点共性)经济活动(市场化);企业经营(自主化);政府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

    (3点个性)所有制(公有制为、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分配制(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并存);宏观调控(计划与市场)

    2.5、微观基础(企业)

    (现代企业制度)以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依据,以规范和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的新型企业制度。

    (基本4特征)(产权清晰)财产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支配使用权、依法处分权;(权责明确)所有者和经营者,所有者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政企分开)政府-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督、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管理科学)规范领导体制、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深化国企改革4思路)抓大放小,增强控制力;公司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垄断行业改革;管资管人管事。

    2.6、运行基础(市场)

    (市场体系的6大市场)消费品、生产资料、金融、劳动力、技术信息、房地产市场。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3作用)市场经济重要环节;现代企业制度不可缺少条件;国家间接宏观调控必要纽带。

    (目标)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商品市场):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市场

    2.7、调控体系(宏观调控)

    (必要性):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运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公有制主体

    (4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手段):计划; 经济(为主);法律; 行政手段。

    (宏观经济4政策):财政;货币;产业;收入政策。

    2.8、保障体系(社会保障)

    (必要性):公有制为主体;现代企业制度;市场经济体制;农村;小康社会。

    (5内容):保险(核心);救济;福利;互利;优抚安置。
Tags:政经 责任编辑:w48225117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考研政治终极笔记 政经 微观理论 下一篇考研政治终极笔记 马哲 历史观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