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199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二)
2011-11-26 20:20:35 来源: 作者: 【 】 浏览:491次 评论: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脱离了人的社会实践,不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而在总体上是错误的,是不结果实的。(2分)

23[理]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

答案要点:

(1)一定的社会形态是同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统一体。(1分)

(2)人类历史是人自觉创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当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人们必将在客观可能性的基础上,变革陈旧的社会形态,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社会形态。(3分)

(3)但是,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生产力,从而人们也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1分)

24[文]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答案要点:

(1)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1分)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1分)

(2)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3分)

24[理]股份制形式实现了资本积聚,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答案要点:

(1)股份制是一种资本组织方式。股份制形式借助竞争和信用两大杠杆,把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实现的是资本集中,不是资本积聚。(2分)

(2)资本集中只改变社会资本的组合,不增大社会资本总额;(1分)资本积聚是个别资本通过积累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大。(2分)

五、论述题。

27[文]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只要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就上去了。试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评析上述观点,阐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12分)

答案要点: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落后反动的社会意识则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3分)

(2)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密切相关的范畴,但不是完全对等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二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3分)

(3)精神文明重在建设。那种认为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就自然而然上去了的观点,在理论上是否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反作用的自发论;在实践上否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是造成实际工作中“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重要原因之一。(3分)

(4)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在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战略性方针,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分)

27[理]试从认识主体的含义和特征,阐述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怎样不断增强主体认识能力。(12分)

【答案】

(1)认识的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主义关系之中、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人。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的特征。(4分)

(2)认识主体是社会地、历史地形成的。当代社会生活的急速变化,使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日益突出出来。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场新的革命,迫切需要增强主体认识能力,同时也为主体认识能力的增强提供了广阔的社会条件。(3分)

(3)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不断增强主体能力,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拓展自己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改善人的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各方面潜能;以恰当的方式把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结合起来,使个人主体上升为社会主体,突破个体的局限性;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5分)

28.试述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一著作中提出的新理论及其意义。(10分)

答案要点:

(1)在这一著作中,毛泽东以苏联经济为鉴戒,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新学说。(1分)

(2)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得到解决。(3分)

(3)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两类矛盾性质不同,处理的方法也应不同,前者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后者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3分)

(4)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1分)

(5)这一理论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加了新内容,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分)

六、材料题。

29.下列是中国与美国、日本宪法有关国家制度的材料:

材料1

美国的“全部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应召为合众国服现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不时规定和设立的低级法院。”众议院“独立拥有弹劾权”,“参议院独自拥有审理一切弹劾案的权力。”“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每一议案,在成为法律前应送交合众国总统。总统如批准该议案,即应签署,如不批准,则应将该议案连同其反对意见退回最初提出该议案的议院。该院应将此项反对意见详细载入本院议事录并进行复议。如经复议后,该院三分之二议员同意通过该议案,该议案连同反对意见应一起送交另一议院,并同样由该院进行复议,如经该院三分之二议员赞同,该议案成为法律。”

摘自1887年美国宪法

材料2

“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统一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属的日本国民之意志为转移。”“天皇有关国事的一切行为,必须有内阁的建议与承认,由内阁负其责任”,“天皇根据国会的提名任命内阁总理大臣、最高法院法官”。“国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惟一立法机关。”“行政权属于内阁”,“内阁总理大臣经国会议决在国会议员中提名,”,“内阁总理大臣任命国务大臣”,“内阁在众议院通过不信任案或信任案被否决时,如十日内不解散众议院必须总辞职。”“一切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由法律规定设置的下级法院。”

摘自1946年日本宪法

材料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摘自1982

Tags: 责任编辑:91kaoshiwang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199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 下一篇199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