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权限 侦查终结后的处理
第五节 补充侦查
补充侦查的概念 补充侦查的种类(审查批捕阶段的补充侦查审查 起诉阶段的补充侦查的形式、次数法庭审理阶段的补充侦查的形式、次数)
第六节 对违法侦查行为的申诉、控告
申诉、控告的范围 申诉、控告的受理及处理
第七节 侦查监督
侦查监督的概念 侦查监督的范围 侦查监督的途径和措施
第十三章 起 诉
基本要求:
了解:起诉、审查起诉、提起公诉、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及出庭支持公诉、提起自诉等概念。
理解:刑事公诉的一般理论,提起公诉的任务和意义,审查起诉的内容、程序,提起自诉的程序特点。
熟悉并能够运用:审查起诉的步骤和方法,提起公诉、不起诉的条件,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起诉书的制作,自诉状的制作。
考试内容:
第一节 起诉的概念和意义
起诉的概念(刑事起诉概念 公诉与自诉的概念) 起诉的意义 刑事公诉的一般理论 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犯罪追诉机制
第二节 提起公诉的程序
审查起诉(移送审查起诉案件的受理 审查起诉的内容 审查起诉的步骤和方法 审查起诉的期限) 提起公诉(提起公诉的条件 起诉书的制作和移送 适用简易程序案件的移送)不起诉(不起诉的概念 不起诉的种类 不起诉的程序 对被害人、被不起诉人的申诉进行复查 不起诉决定书的制作与宣布)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第三节 提起自诉的程序
提起自诉的条件 提起自诉的程序 自诉状的内容和格式
第十四章 刑事审判概述
基本要求:
了解:刑事审判的概念,各种刑事审判模式的概念和特征,刑事审判各项原则的概念,审判组织的概念。
理解:刑事审判的特征、任务和意义,我国刑事审判模式的改革,各项审判原则的内容,两审终审制,审判组织的组成和运行。
熟悉并能够运用:刑事审判相关原理。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刑事审判的概念和任务
刑事审判的特征 刑事审判的任务 刑事审判的意义
第二节 刑事审判的模式
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概念和特征) 职权主义审判模式(概念和特征) 混合式审判模式我国刑事审判模式(1979年模式的特点 1996年模式的特点)
第三节 刑事审判的原则
审判公开原则(概念 例外 意义 基本要求) 直接言词原则(含义 意义 适用) 辩论原则(含义 意义 适用) 集中审理原则 (含义 意义 适用)
第四节 审级制度
两审终审制
第五节 审判组织
审判组织的种类 独任庭 合议庭(合议庭的组成方式 组成原则 活动原则) 审判长选任制 人民陪审制 审判委员会(概念 性质 组织 任务 讨论决定案件的范围)
第十五章 第一审程序
基本要求:
了解:第一审程序的概念,第一审程序的分类,公诉案件庭前审查的概念,反诉的概念,简易程序的概念。
理解: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内容,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特点,简易程序的内容,判决、裁定、决定的区别。
熟悉并能够运用:《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法律解释对第一审程序的规定,判决、裁定、决定的制作。
考试内容:
第一节 第一审程序概述
第一审程序的概念 第一审程序的分类
第二节 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
公诉案件庭前审查(审查的内容和方法 审查后的处理 审查的期限) 开庭审判前的准备(开庭前准备工作的内容、程序) 法庭审判[开庭的程序法庭调查的程序(量刑事实强制证人出庭程序鉴 定人出庭)法庭辩论的程序(量刑辩论公诉词与辩护词的制作)被 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人民法院对不同
判[开庭的程序 法庭调査的程序(量刑事实 强制证人出庭程序 鉴定人出庭)法庭辩论的程序(量刑辩论 公诉词与辩护词的制作)被告人最后陈述 评议和宣判 人民法院对不同案件的裁判(量刑理由)]单位犯罪案件的审理程序 拒绝辩护 法庭秩序(对违反法庭秩序的处理及程序)法庭审判笔录延期审理(情形 程序)中止审理(情形 与延期审理的区别)终止审理(情形 与中止审理的区别)第一审程序的期限 人民检察院对审判活动的监督
第三节 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
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 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特点(反诉的条件及其与自诉的关系)
第四节 简易程序
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特点 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不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简易审判程序的特点(审判组织形式的简化 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庭 简化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程序 简易程序在必要时得变更为普通程序 审理期限)简易程序的决定适用和审判程序
第五节判决、裁定和决定
判决(概念 特点 判决书的制作要求和内容)裁定(概念 适用裁定的情形 与判决的区别 裁定书的格式与内容)决定(与判 决、裁定的区别)
第十六章第二审程序
基本要求:
了解:第二审程序的概念,上诉与抗诉的概念,全面审査原则、上诉不加刑 原则的概念。
理解:上诉、抗诉的主体范围、理由、期限,全面审查原则、上诉不加刑原则 的内容,第二审程序的审理方式、程序和审理后的处理,二审对刑事附带民事诉 讼案件和自诉案件的处理,对查封、扣押、冻结在案财物的处理程序,在法定刑 以下判处刑罚的核准程序。
熟悉并能够运用:《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法律解释对第二审程序的规定,上诉状、抗诉书的制作。

第十七章死刑复核程序
基本要求:
了解: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理解:死刑立即执行的核准权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核准权,报请复核的 要求,复核后的处理方式。
熟悉并能够运用:《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法律解释对死刑复核程序的规定。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死刑复核程序概述
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
第二节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报请复核的材料及要求 (“一案一核”和“层层复核”制度)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讯问被告人 审查核实案卷材料 听取辩护律师意见 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意见 制作复核审理报告 复核结果通报最高人民 检察院)复核后的处理
第三节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核准权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 的审判组织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具体复核程序及复核后 的处理方式
第十八章审判监督程序
基本要求:
了解: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申诉的概念。 理解:审判监督程序的特点,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范围,提起审判监督 程序的理由和方式,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程序。
熟悉并能够运用:《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法律解释对审判监督程序的规定。
考试内容:
第一节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 审判监督程序的特点
第二节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申诉与上诉的区别 申诉的期限 申诉的提出、受理及审查处理)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和审判委员会 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认定事实上的错误 适用法律上的错误)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方式(决定再审 指令再审 决定提审 提出抗诉)
第三节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
再审立案 重新审判的程序(再审 提审 开庭审理的情形 不开庭审理的情形 不得加重刑罚的情形 开庭前的工作 强制措施与中止执行 审理程序 中止审理与终止审理)重新审判后的处 理重新审判的期限
第十九章执 行
基本要求:
了解:执行程序的概念。
理解:执行的依据,执行机关,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执行的变更程 序,对新罪和申诉的处理程序,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程序。
熟悉并能够运用:《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法律解释对执行程序的规定。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执行概述
执行的依据(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执行机关(人民法院 监狱 公安机关 社区矫正机构)
第二节 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
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的执行(执行死刑命令的签发 执行死刑的机关和期限 执行死刑的场所和方法 执行死刑的具体程序 执行死刑后的处理)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判决的 执行(执行机关 执行程序)管制、有期徒刑缓刑、拘役缓刑判决的
第二十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基本要求:
了解: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法律依据。
理解: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和特点。
熟悉并能够运用:《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法律解释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 讼程序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以及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概述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法律依据
第二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分案处理原则 不公开审理原则 及时原则 和缓原则
第三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点
必须査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准确出生日期 由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承办 诉讼工作的全面性和细致性(社会调查报告制度)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特别的诉讼权利(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 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严格限制强制措施的适用 区别对待的起诉政策(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相对和缓的办案方式
第二十一章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基本要求:
了解:刑事和解的概念。
理解: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刑事和解适用案件范围。
熟悉并能够运用:刑事和解的程序规则。
考试内容:
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 刑事和解适用案件范围 刑事和解的程序规则
第二十二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 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基本要求:
了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的法律依
据。
熟悉并能够运用:《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法律解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的规定。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的法律依据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的适用条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的没收对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的启动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的管辖及公告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的裁判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的上诉、抗诉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的终止 救济措施
第二十三章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基本要求:
了解:强制医疗程序的概念、意义。
理解:强制医疗程序的特征。
熟悉并能够运用:《刑事诉讼法》关于强制医疗程序的规定。
考试内容:
强制医疗程序的适用条件 强制医疗的启动和决定程序 强制医疗的救济程序

附录:法律法规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 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 决定》第二次修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第三款的解释
(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第五款、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二款的解释 (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抽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二款的解释
(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2年12月26日发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2012年1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59次会议通过2012年12月20日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法释〔2012〕21号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
(1997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届检察委员会第69次会议通过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