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预览: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四)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方法一,三级等差数列。
方法二,各项依次为13-1,23-1,33-1,43-1,53-1,(63-1)。
2.【答案】D。解析:第一项+第二项×(1/2)=第三项,以此类推,所以8+10×(1/2)=(13)。
3.【答案】C。解析:5=22+1,10=32+1,26=52+1,50=72+1,122=112+1,(170)=(13)2+1,各项均为连续质数的平方加1。
4.【答案】C。解析:从第三项起,(第一项一第二项)2-1=第三项,以此类推,(-1-15)2-1=(255)。
5.【答案】A。解析:各项分别为(-1)3+1,03-1,(13+1),23-1,33+1。
6.【答案】A。解析:原式=(123456789-1)×(123456789+1)-123456789x123456789
=123456789×123456789-1-123456789×123456789
=-1。
7.【答案】C。解析:41除以7余数为6,故3a除以7余数也为6,a最小为2,此时b=5,符合题意,选C。
8.【答案】C。解析:我们需要求出该题可选答案的种数即可。首先每个选项都有选或者不选这两种情况,故一共有25=32种,再去掉0个选项和1个选项的情况,即32-1-5=26种情况。而正确答案只有1种,所以猜对答案的概率为1/26。
9.【答案】c。解析:设由一楼到二楼的路程为1,则乘坐电梯的速度是1/10,人走的速度是1/15。根据题干可知人提了东西走下楼的速度是2×(1/15)×(3/4)=1/10。所以张大妈在电梯运行的情况下走到一楼所需的时间是1÷(1/10+1/10)=5秒。
10.【答案】B。解析:设△SRT的面积为4,那么画图可以得到,任意三点围成的三角形面积只有1、2、4这三种情况。 [www.91exam.org]
11.【答案】C。解析:单循环赛是指每队均需要和其他参赛队比赛一场,也就是所有的参赛队两两组合,有多少种组合就有多少场比赛。由题意可得,N=8,故答案为c。
12.【答案】A。解析:当乙为正班长时有种分工方法,当乙不是正班长时有种分工方法,则共有24+54=78种方法。
13.【答案】C。解析:列表分析题干条件:
由年龄差不变,可得:
所以爸爸和哥哥的年龄差为3x-x=26岁,爸爸和妹妹的年龄差为3x-9=30岁。
由“爸爸、哥哥、妹妹现在的年龄和是64岁”,现在爸爸的年龄是(64+26+30)÷3=40岁。
14.【答案】c。解析:已知5次射击有4次命中,那么可以先选出具体哪4次命中,选取的方法就有种;具体地,每次命中的概率是80%,剩下一次没有命中,概率为1-80%=20%,故所求概率为。
15.【答案】B。解析:具体是一块9平方米,三块4平方米,四块1平方米,选B。
16.【答案】A。解析:“退化”泛指事物衰退(由好变坏,由优变劣)。“蜕化”比喻品质变坏,腐化堕落,多用于形容人。“蜕变”指人或事物向不好的方向发生变化。“消解”指消除、化解。句中说的是水源地的品质在变坏,故用“退化”最合适。
17.【答案】A。解析: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干在适当的时机迅速地显现出来。崭露头角: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闻名遐迩:远近闻名。扬名天下:大名远扬。由题意可首先排除C、D。题中“随着科学技术在农村的迅速普及”强调的是一个时机,“一代新型农民”强调与传统的农民有区别,故这里选“脱颖而出”更贴切。
18.【答案】A。解析:由“或者说”可知,第一空的词语应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相对应,“稍纵即逝”、“标新立异”明显不合要求,排除B、D。“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规矩、程序办事;“循序渐进”指按照次序有步骤地逐渐提高或发展。与“制定一个框架”、“工匠活”相对应,第二空用“按部就班”更恰当。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19.【答案】D。解析:“范畴”意为范围、领域,涵盖的内容非常多、非常广。“界线”意为分界的边线,其线内包含的对象比较单一,不及“范畴”表示的范围广泛。经济交流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故这里应选“范畴”,排除A、B。举足轻重: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影响很大为世人关注。题于没有强调丝绸之路的地位,因此排除“举足轻重”,选D。
20.【答案】B。解析:由句意可知,这里不是在强调“我”的心神不定或担忧,而是强调“我”因受到先生夸奖而吃惊、激动并觉得有愧的心情,故排除C、D。再看第二空,句中是说先生在序言里给予了“我”很高评价和大力夸奖,“褒奖”符合句意。本题答案选B。
21.【答案】A。解析:“纷繁芜杂”侧重于强调多而杂乱,没有条理。与句意不符,排除B。“扑朔迷离”、“眼花缭乱”都含有不易看清的意思,侧重的是认识上有困难。而“盘根错节”侧重强调的是客观事物的关系很复杂,难以切断。句意说的是粮食在全球范围内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故填“盘根错节”最合句意,答案选A。
22.【答案】A。解析:“成为当代哲学领域的显学”与“已经超越哲学领域”之间存在递进关系,由此排除表并列关系的“并且”。“而且”一般与其他连词共同使用。第二空讲的是文化哲学对其他领域的影响,故填“对”比“在”更合适。故本题答案选A。
23.【答案】B。解析:结合题干可知,所填词应与“强大”相对,能够表示此意思的只有“苍白无力”。苍白无力:形容贫弱无力量,没有办法改变某些事情。故正确答案为B。
24.【答案】C。解析: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无声无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觉察。不露声色:指不让自己的思想感情从声音、语气和表情上流露出来。悄然无声: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音。B、D两项强调的都是“无声”,与前文的“对话”矛盾,排除。“栩栩如生”可用来形容被刻画的人物,却不能形容“刻画人物”,排除A。“不露声色”契合句意,且与“不知不觉”相对应。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5.【答案】B。解析:精湛:(技艺)高超;(学问)精深。“深沉”多用于形容性格、感情、声音等,这两个词都不能形容作品,排除C、D。由“不落丝毫斧凿痕迹”可知“浑然天成”更适合,故本题答案为B。
26.【答案】C。解析:A项“陈芝麻烂谷子”指陈旧的事情,符合语境。B项“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意思很明了,自己都救不了,当然“救不了你”。D项“三下五除二”指干事麻利,效率高,符合语境。C项“杀回马枪”是反戈一击的意思,用在此不合语境。
27.【答案】A。解析:B项搭配不当,人不可能是单位。C项成分残缺和赘余,应删除“时”,并在最后的“我”前加上“那么”。D项成分残缺造成句意不明,“羞辱”后缺宾语。故本题答案为A。
28.【答案】D。解析:D项搭配不当,提取句子主干,为“生物入侵是指物种”,显然错误,可以把“生物入侵”改为“入侵生物”。故本题答案为D。
29.【答案】A。解析:B项搭配不当。“经过”为介词,带长状语,主谓变成“理念”“证实……正确”搭配不当。可改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的正确”。C项表意不明,“部分”既可理解为修饰福利院,也可理解为修饰孤儿。D项“完成……理想”搭配不当,可改为“完成任务”或“实现理想”。
30.【答案】C。解析:A项“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与“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搭配不当,可将“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改为“演这个角色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B项成分赘余,删去“的实验”;D项句式杂糅,可去掉“的原因”。故选C。
31.【答案】A。解析:A项的表述过于绝对。文段中只是提及“对于那些为了这个目标而素食的人来说,确实应该给予充分的尊敬”,而不是只有对为了这个目标而选择素食的人才应该尊敬。
32.【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围绕经济的高增长与能源问题的关系来进行发展模式的论证,故矛盾的中心应当是经济与能源,因此,本题选C。D项的“效能”意为效用、作用,“效能的低效益”本身说法就不正确。
33.【答案】B。解析:作者首先提出了知识分子常有的一种错误的想法,就其中“对于那些手段、权谋、伎俩则不屑一顾”的想法进行了更正,并进一步补充了“有学问、技能、才智的人大多是笑在最后的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4.【答案】A。解析:由“再加上装腔作势”中的“再”字可知,第二个横线处填入的内容所表示的程度要比第一个横线处的重,“催人呕吐”比“令人生厌”重,应放在第二个横线处,排除B、C。“仅有的几枚银币”与“贫儿”更相对应,A为正确答案。
35.【答案】B。解析:文段先阐述文化对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性,说明忘记民族文化的根本会对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造成伤害,由此引出对近代以来“国学”研究传统清理总结的紧迫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6.【答案】B。解析:提问是文段支持什么论点,A项的观点与文中的论述恰恰相反,故可首先排除。C项,文段只是用它作为事例来说明危难时刻,我们不能只顾自我保护意识,而没了勇气和血性,也排除。D项表述过于绝对,文段只讲在危难时刻我们更需要勇气和血性,并未说自我保护意识应取消。故答案选B。
37.【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填饱肚子。在这个需求得以满足的前提下,人类便产生了追求更高一级的生活方式的需求。而诸如制陶之类的生产形式的改进就是在这种需求推动下产生的。A项“艺术创造”不是文段主要说明的内容,排除。B、D两项“制陶”只是生产形式改进的一个典型例证,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8.【答案】B。解析:文段由《大秦帝国》、《汉武大帝》、《雍正王朝》等歌颂盛世之治文艺作品的繁盛引出此类叙事作品在思想方面存在的缺陷。可见文段主要说的是歌颂盛世之治的文艺作品,而非“历史叙事作品”、“文艺作品”,排除A、C两项;文段只提到了此类作品存在“思想缺失”的情况,但并未说明其需要重新审视,D项属无中生有,排除;B项“‘盛世情结”’、“价值局限”较为恰当、全面地概括了文段主旨,故为正确答案。
39.【答案】C。解析:本题6个小句讲了两个方面意思,③句说目前大好形势,①②④⑥说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⑤句是两方面意思的过渡。根据开头已知句,我们可以判定③句排在开头,因此四个选项只能从A和C中选,根据⑤是过渡句,再观察出④⑥②①按总一分一总顺序作句群内部排列,很容易得出答案为C项。
40.【答案】C。解析:第⑤句点出对象“种子”,指出种子正身处逆境,应放在段首,排除A、B两项。接下来的几句话都是按照种子成长的顺序来写的,即汲取养料一努力生长一变成嫩芽一开出花朵。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C。
41.【答案】B。解析:文段最后一句“这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是对前文的总结,分析此句中的“这”所指代的内容即可抓住文段主旨。根据就近原则,此句中“这”指代的是前一个句子,即“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结合文段最后的总结句,本文的主旨就是“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即答案为B。
【快速突破】一般情况下,文段最后一句为“这是……”的总结型句式时,该句中提到的概念多为文段的关键信息。例如本题,文段最后一句“这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其中“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即为文段的关键信息。四个选项中只有B提到了这个关键信息,故可迅速判断B为正确答案。
42.【答案】D。解析:作者首先将今人的创作与古人相对比,说明今人的创作态度不如古人严肃。接着指出这种不严肃的创作难出精品。最后得出结论,“创作”的重点在于一个“创”字。结合题干,可知答案为D。A、B、C三项都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不是作者的主要观点。
43.【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从正面强调了加快市场化改革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然后从反面对这一重要性进行进一步论证。其论述的目的在于倡导加快农业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44.【答案】C。解析:文段先是指出一些啤酒生产企业提出甲醛有害的言论,然后通过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的声明来反驳这一论调,提出新的观点,即“甲醛在啤酒产品中的含量都在较低范围,对身体健康无害。”A、B、D三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排除。正确答案是C。
45.【答案】D。解析:文段说的是“某些新兴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可能……”,A项表述过于绝对。B项推断错误,由“与其他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超强的渗透、扩散作用”,得不出“其他产业不具有渗透、扩散作用”的结论。C项表述有误,原文说的是“某些新兴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可能成为战略产业”,由此不能推出战略产业都是由新兴产业发展起来的。D项可由文段最后一句得出,故为正确答案。
46.【答案】A。解析:原文是“肇庆星湖风景区是中国第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和中国第一批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而肇庆星湖湿地公园是我国首个湿地公园。
47.【答案】A。解析:“密布”和“遍布”都与“众多”有语义重复之嫌,排除B、C两项;“罗列”不如“纵横”生动,故本题答案为A项。
48.【答案】C。解析:原文是:星湖的水体生长着包括水鳖科、眼水菜科等13科的密齿苦草、黑藻等16个种类的水生植物。
49.【答案】A。解析:原文是区内七里岩景区湖面达6.04平方公里。
50.【答案】D。解析:原文是“这里既有众多湖泊纵横,又有宽阔的滩涂湿地,大面积茂密森林”,不包括溶石。
51.【答案】C。解析:题干图形的封闭区域数都是5,选项中只有C有5个封闭区域。
52.【答案】B。解析:题干各个图形有且只有一条对称轴,选项中只有B符合这一特征。
53.【答案】C。解析:第一组图形的直线数分别是3、2、2,曲线数分别是1、1、2;第二组图形的直线数分别是l、l、(2),曲线数分别是3、2、(2),呈对应关系,所以应该选择有两条直线和两条曲线的图形,选择C。
54.【答案】B。解析:第一个图形上面的小图形翻转得到第二个图形;第二个图形上下两个小图形平行放置,上面的小图形置于左侧,得到第三个图形;同理,第二组图形选B。
55.【答案】D。解析:题干图形中都有4个锐角,选项中只有D符合这一特征。
56.【答案】D。解析:题千图形均是由简单直线构成的对称图形,首先考虑图形的直线数。
从每行来看,直线数依次减少1,应选择一个直线数为5的图形,选项中A、C、D都符合,又因为题干图形均含有水平对称轴,由此选择D。
57.【答案】B。解析:将图中的四棱台展开可以发现侧面的梯形不会同时在一侧出现,故先排除C、D两项,A选项合成后无右侧面的梯形,故B选项正确。
58.【答案】A。解析:黑色长方形的长和黑色大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同边,故排除B项和C项;黑色小直角三角形的长边所接的面是空白面,故排除D项。所以选A项。
59.【答案】D。解析:A、B、C中,图形均可一笔画成,只有D不符合这一特征。
60.【答案】D。解析:图开的封闭区域数分别是0,1,2,3,4,5,6,7,最后一个应该是8,选D。
61.【答案】C。解析:市场细分的定义要点是:①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等的差异;②将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消费群的市场。A项中的消费群体是“对乘飞机持肯定态度,只是还没有乘过飞机的高收人群体”.B项中的消费群体是“重度饮用者”都属于市场细分的结果;C项承接了各类建筑类型的设计,没有对市场进行细分,不符合定义;D项网络销售商通过数据分析对目标市场进行了划分,符合定义。故答案选C。
62.【答案】C。解析:詹森效应的定义要点是:①平时表现良好;②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③导致失败。A项患感冒是身体原因,不符合要点②;B项小亮平时训练成绩平平,不符合要点①;C项符合定义要点;D项旧伤发作,不符合要点②。故答案选C。
63.【答案】D。解析:决策瘫痪的定义要点是:①碎片化信息洪流的冲击;②超载的大脑在必须做出决定时变得麻木。A项不符合①;B、C两项不符合②;D项符合定义,故答案选D。
64.【答案】C。解析:补偿原则的定义要点是:①通过补偿使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恢复到原来水平;②被保险人不能因损失而得到额外收益。A项和B项都不符合②;C项符合定义;D项不是被保险人得到收益,不符合定义。故答案选C。
65.【答案】B。解析:四个选项都符合“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危难处境”这一定义要素。B项让陈某日后加倍努力工作不算违背陈某的本意或者对陈某不利的条件,因此不是乘人之危。A项年息100%是一个对张某不利的条件;C项付巨款和透露国家秘密显然是违背崔某本意的;D项要倪某嫁给他也是对倪某不利的条件。
66.【答案】B。解析:技术性听众的定义要点主要有:①努力听别人的话,重视字义、数据等;②在感受、同情和真正理解方面做得不够。A项和D项不符合属性①;C项不符合②,而B项“记录很多笔记”、“与领导意图不一致”分别符合两个要点,故答案为B。
[事业单位真题]
67.【答案】D。解析:“授权”是指主管或领导者授副职或下属以一定责任与部分理事权,存在一种由“上”而“下”的关系。而A、B两项都是一种由“下”而“上”的关系,所以排除。C项中“领导委托他的秘书去买份报纸”是一件个人的事情,不存在“授权”。所以答案选择D。
68.【答案】B。解析:博弈思维是一种带有选择性的思维方式,它是在权衡和比较的前提下完成的最优选择。B项错在“焉知非福”的结果并不在塞翁的预料之内,因此并不是“使用理性分析力”选择“收益最大的策略”。故答案选B。
69.【答案】B。解析:公众参与的定义要点是为了防止和化解冲突而通过交流进行的一种社会行动。B项对居民产生影响,并且被投诉,说明该水泥厂没有为了防止冲突而采取行动,不符合该定义。A项为了避免纠纷而在初步设计阶段对村民进行调查,C项为了获取当地居民的支持召开座谈会,D项征求管理机构意见,均符合定义。故答案选B。
70.【答案】B。解析:适度人口是使经济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B项中并没有达到“最大收益点”,因此不符合适度人口的定义,故答案选B。
71.【答案】C。解析:前提型题目。题干由“逻辑在经验中建立,并在实践中应用”得出“逻辑对人类极端重要”的结论。要使上述论证成立,需要在论据和结论之间建立联系,即在经验中建立并且在实践中应用的东西对人类极端重要,C项正确。
72.【答案】B。解析:评价型题目。题干由“很多科学家的职业行为只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对于真理的追求则被置于次要地位”得出“科学家共同体的行为也是为了改善该共同体的状况,纯粹出于偶然,该共同体才会去追求真理”的结论。显然论证中的谬误是从很多科学家具有某一品质,不合理地推出科学家共同体也有该品质,即B项。
73.【答案】C。解析:削弱型题目。A项表明膨大剂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B、D两项说明西瓜裂开是“另有他因”,均削弱了题干推论。C项一直使用并不代表其对人体无害,也不能说明这次的西瓜开裂就不是膨大剂的原因,属于无关项。故答案选C。
74.【答案】D。解析:前提型题目。题干的结论是:实名制的方法可以解决售票难、买票难的问题。D项说明实名制可以杜绝黄牛票,从而有效的保证了需要购票的人能够买到车票,是解决买票难问题的前提。A项是实名制的结果,不是前提;B项是对买票难的具体描写;C项是打击铁路犯罪,只是实名制的作用之一,与题干论点无关。故答案选D。
75.【答案)B。解析:考查直言命题及其推理。“通过李明而认识大楚公司董事的都是软件工程师”换质换位之后为“非软件工程师都不是通过李明而认识大楚公司董事的”,也即“非软件工程师通过李明认识的人不是大楚公司董事”。由“李明的所有网友都不是软件工程师”得,“李明的一个网友不是软件工程师”,又“李明的一个网友通过李明认识了王刚”,因此,可以知道“王刚不是大楚公司董事”,即B项。
76.【答案】C。解析:考查复言命题推理。题于后两句可转化为:①F股票不涨→E股票涨;②E股票不涨→F股票也不涨。
①②可组成连锁推理:E股票不涨→F股票也不涨→E股票涨;假设“E股票不涨”为真,则该推理前后矛盾,因此“E股票涨”;再根据题干第一句话“E股票和F股票不同时涨”,可推出“F股票不涨”。故答案选C。 [www.91exam.org]
77.【答案】D。解析:考查复言命题推理。题干中为两个充分条件假言。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律,否定后件必然否定前件,联盟没有名存实亡→巴西和智利都没有抵制联盟→阿根廷没有参加联盟。所以答案选D。
78.【答案】C。解析:考查直言命题推理。由题干“所有参观沙特馆的职工都未能参观德国馆。凡参观沙特馆的职工也未能参观日本馆”得,参加德国馆的职工可能参观日本馆,参观日本馆的职工可能参加德国馆,故A、B两项无法得出:由“有些参观丹麦馆的职工参观了沙特馆”和“所有参观沙特馆的职工都未能参观德国馆,凡参观沙特馆的职工也未能参观日本馆”得出C项正确;D项说“所有”,不能得出。故答案选C。
79.【答案】C。解析:复言命题推理。题干逻辑关系是:(1)人的灵魂不能进天堂→“上帝之爱”就不是普适的→上帝的存在就不是合理的;(2)所有人的灵魂都能进天堂→信教与不信教、信仰不同宗教之间没有重大区别。
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规则,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否定前件则不能否定后件。
由逻辑关系(1),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A项不能推出。
由逻辑关系(1)和(2)得,“上帝之爱”是普适的→人的灵魂都能进天堂-信教与不信教、信仰不同宗教之间没有重大区别,B项错误。
上帝的存在是合理的→人的灵魂能进天堂→信教与不信教、信仰不同宗教之间没有重大区别,C项正确。
D项“上帝关爱的对象”题干没有提及。
综上,故答案选C。
80.【答案】A。解析:由题干“副驾驶员挣得最少”和“王飞钱挣得比驾驶员多”得,王飞是飞行工程师。由“张刚的姐姐”和“副驾驶员是个独生子”得,张刚是驾驶员,则余味是副驾驶员。对比选项,答案选A。
81.【答案】A。解析:银的光泽可以是暗淡的,金的光泽可以是耀眼的。D项硅的光泽可以是明亮的,但纵向来看,金和银都属于金属,硅属于非金属,故答案选A。
82.【答案】A。解析:坚持不懈与半途而废互为反义词;异口同声与众说纷纭也互为反义词。
B项春风拂面是形容春风吹在脸上舒服的感觉,寒风凛冽是形容非常寒冷,反义词应该是炎热,故排除。
C项提纲挈领是用来比喻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优柔寡断是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二者也不是反义词。
D项万象更新是比喻更换了新的面貌,显出一派生气,用来指新春欣欣向荣。因循守旧是比喻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二者也不具有严格的反义。
综上,故答案选A。
83.【答案】A。解析:书籍中包含图片和文字;公园中有植物和湖泊。B项历史是抽象名词,C项混凝土属于材料的一种。D项火车与铁路不是包含关系。
84.【答案】D。解析:飞机在天空中飞行,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且飞机和汽车都是现代交通工具。
85.【答案】C。解析:麻将和纸牌都是娱乐用品,毛笔和钢笔都是书写工具。
86.【答案】A。解析:欠债和丈夫、儿子病逝是自杀的原因,应该排在自杀的前面,又欠债和丈夫、儿子病逝之间有因果关系,所以(2)在(1)之前,(3)在(1)之后发生,故答案为A。
87.【答案】A。解析:从事有害身体的工作是得病的原因,所以(2)排在首位,排除B、C。奔波于医院求证在病情得到证实之前,所以(5)在(1)之前,排除D。正确答案为A。
88.【答案】C。解析:首先要下班往家赶,排除A;先连人带车掉进坑里,然后才被送往医院治疗,所以(2)在(3)之后,排除B;路上有坑是掉进坑里的前提,所以(1)在(3)之前,排除D,所以答案选C。
89.【答案】B。解析:先去国外学习然后回国创业,创业的结果是为国家节省开支,所以(1)在(3)之前,(3)在(4)之前,排除A、C;比较B、D两项,先使国产支架市场占有率提高,然后才能为国家节省开支,所以(4)在(5)之后,答案选B。
90.【答案)D。解析:观察培养葡萄球菌的瓶子是发现绿色霉及其杀菌作用并用于挽救人的生命的前提,所以(5)排在首位,观察选项可以直接得出正确答案为D。 [www.91exam.org]
91.【答案】C。解析:金砖四国包括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此次会晤南非加入,五国被称为金砖国家。
92.【答案】C。解析:《宪法》第6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的职权。A、B、D三项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93.【答案】C。解析:《刑法》第6条第3款规定,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94.【答案】B。解析:《公司法》第128条规定:“股票发行价格可以按票面金额,也可以超过票面金额,但不得低于票面金额。”所以A选项不正确。
《公司法》曾经规定股票溢价发行的须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公司法》修订后将该规定删去,所以B选项正确。
第168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以超过股票票面金额的发行价格发行股份所得的溢价款以及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列入资本公积金的其他收入,应当列为公司资本公积金。”所以C选项不正确。
第127条规定:“股份的发行,实行公平、公正的原则,同种类的每一股份应当具有同等权利。同次发行的同种类股票,每股的发行条件和价格应当相同;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所认购的股份,每股应当支付相同价额。”根据该条规定,D选项不正确。
综上,故本题答案为B。
95.【答案】B。解析:《企业所得税法》第4条第1款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B为正确答案。
96.【答案】C。解析:党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之一,即加强党的建设是党实现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的根本保证。只有党的建设搞好了,党自身具有非常的先进性,才能确保中国革命始终在党的领导下顺利进行。AB是党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D项内容是党的基本工作思路,
97.【答案】B。解析:这句诗出自杜牧的《赤壁》,其中的“周郎”指周瑜,“铜雀台”是曹操所建,整首诗是杜牧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具体描写的是赤壁之战。
98.【答案】B。
99.【答案】B。解析:核酸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物质,是生命中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故答案选B。 [事业单位真题]
100.【答案】D。解析:煤气中毒时,应立即关闭煤气,打开门窗,及时抢救。
101.【答案】D。解析:维生素B2又叫核黄素,自然存在于胡萝卜、奶类、动物肝脏等食物中,不是发酵产品。
102.【答案】D。
103.【答案】A。解析:“中山舰事件”发生于1926年3月,冯玉祥五原誓师是1926年9月,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是1927年2月,北伐军占领南京是1927年3月。
104.【答案】A。解析: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麦克白》、《李尔王》、《哈姆雷特》和《奥赛罗》。
105.【答案】C。解析:“义,利也。”出自《墨子·经上八》。《墨子-兼爱中》有“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一句,意为君子要兴盛天下人的公利,消除天下人的公害。可见墨子所说的利指社会的公益、正义,而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利益。
106.[答案】D。解析:A项,准贷记卡的发卡总量同比下降,A错误;
B项,借记卡的发卡量大于贷记卡,B错误;
C项,借记卡的发卡量是准贷记卡的140968.78÷1864.75<141000÷1800=1410÷18,而18×80=1440>1410,所以141000÷1800<80,从而140968.78÷1864.75<80,C错误;
D项,根据第一段第二句话“其中,借记卡140968.78万张,同比增长30.36%..;准贷记卡1864.75万张,同比减少7.9%”.D正确。
综上,应选择D。
107.【答案】A。解析:2007年办理银行卡业务总额为1114692.82亿元,同比增长57.94%,则2006年办理银行卡业务总额为1114692.82÷(1+57.94%)<1200000÷1.5=800000亿元=80万亿元,只有A项满足条件。
108.【答案】C。解析:2007年存现业务的金额为354222.26亿元,2007年办理银行卡业务总额为1114692.82亿元。354222.26÷1114692.82=0.3XX,根据首数法,选择C项。
109.【答案】D。解析:根据第二段“各项银行卡业务中,存现业务300832.03万笔,金额354222.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24%和46.67%;取现业务696597.58万笔,金额301498.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62%和28.76%;转账业务189637.01万笔,金额429030.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49%和103.19%;消费业务174118.86万笔,金额29940.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4.36%和58.11%”,可知只有消费业务金额增长幅度58.11%,低于业务笔数增长幅度64.36%。
110.【答案】C。解析:A项,转账业务的笔数同比增长19.49%,A错误;
B项,每笔银行卡业务的平均金额为1114692.82x104÷1361185.48<104元=1万元,B错误;
C项,转账业务金额为429030.88亿元,是各银行卡业务中最高的,C正确;
D项,取现业务为696597.58万笔,大于1361185.48-2=68XXXX,所以超过了银行卡业务总笔数的一半,D错误。
综上,应选择C。
111.【答案】C。解析:辽宁省的2009年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之间相差约2.257-1.439≈0.8吨标准煤历元,河北为2.999-1.640≈1.4吨标准煤/万元,海南为2.613-0.850≈1.8吨标准煤/万元,广西为2.235-1.057≈1.2吨标准煤/万元,故相差最大的是海南,选C。
112.【答案】A。解析:与上年相比,2009年辽宁、天津、上海、广东每万元GDP耗电量减量分别为1119.99×6.82%/(1-6.82%)、782.88×8.49%/(1-8.49%)、808.49×6.39%/(1-6.39%)、1002.09×6.13%/(1-6.13%),式子均为A×[a/(1-a)]结构。
列表比较四个算式对应位置上的数据
可知,辽宁的减量大于上海、广东,只需再比较辽宁、天津的减量即可。
1119.99×6.82%/(1-6.82%)=1119.99×(6.82/93.18)=1119.99×[(6.3+0.52)/(90+3.18)]>1119.99×0.07>1100×0.07=77千万时/万元,782.88×8.49%/(1-8.49%)=782.88×(8.49/91.51)<782.88×[(8.1+0.45)/90]<800×(0.09+0.005)=76千万时/万元,辽宁减量较大,应选择A。
113.【答案】A。解析:目标值0.55约是2009年北京万元GDP能耗的0.55÷0.606=(0.54+0.01)/(0.6+0.006)>90%,则下降不足l-90%=10%;每年降幅保持2009年水平即5.76%,一年后不足以降到目标值,两年后下降1-(1-5.76%)×(1-5.76%) =1-(1-2×5.76%+5.76%×5.76%) =2×5.76%-5.76%×5.76%>11%-1O%×10%=10%,即2011年北京万元GDP能耗能降低到0.55吨标准煤以下。
114.【答案】D。解析:
所以三项均在前5位的是河北、辽宁、广西,共3个地区。
115.【答案】B。解析:A项,2008年浙江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123/(1-4.96%)<1.123/0.95=(1.123×2)/(0.95×2)=2.246/1.9=(1.9+0.346)/1.9<1.2,江苏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107/(1-10.17%)>1.107/0.9>1.2,A错误;
B项,2009年单位CDP能耗最高地区是河北的1.640吨标准煤/万元,最低的是北京的0.606吨标准煤/万元,则最高是最低的1.640÷0.606>2倍,B正确;
C项,2009年,广东的单位GDP能耗和电耗降幅相差6.13-4.27>1个百分点,海南为2.81-2.61<1个百分点,C错误:
D项.2009年单位GDP电耗在千度以上的有7个,由于它们的同比增长率均为负值,则这7个省市区2008年的单位GDP电耗也必然在千度以上,但山东2009年单位CDP电耗为97249千瓦时历元,2008年为972.49/(1-3.86%)=972.49/0.9614>1000千瓦时/万元,故表格中2008年单位GDP电耗千度以上的省市区数和2009年的不相同,D错误。
综上,选B。
116.【答案】C。解析:观察题图数据可知,自2006年起,普通高中招生数连续下降,而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之和连续上升,故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之和占三类教育招生总数比重最大的一年为2009年。该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数为640万人,选C。
117.【答案】D。解析: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增长率为(748-656)/656=92/656=46/328,2007年为(810-748)/748=62/748=31/374,2008年未(812-810)/810=2/810=1/405,,2009年为(874-812)/812=62/812>60/812=15/203。比较可知,增长率最小的一年是2008年,选D。
118.【答案】A。解析:观察条形图高度,可知2009年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数之和最大的一年。该年的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数为640万人,在六年中排第一位,所以选择A。
119.【答案】C。解析:2004-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平均每年招生数为(447+504+546+566+608+640)÷6= 3311/6,中等职业教育平均每年招生数为(566+656+748+810+812+874)÷6=4466/6,两者之比为(3311/6):(4466/6)=3311/4466≈3/4=0.75。选项中最接近的是C。
120.【答案】D。解析:(1),2004-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数占三类教育招生总数的比重依次为447/(447+566+822)=447/1835=24.3%,504/(504+656+878)=504/2038=24.7%,546/(546+748+871)=546/2165=25.2%,566/(566+810+840)=566/2216=25.5%,608/(608+812+837)=608/2257=26.9%,640/(640+874+830)=640/2344=27.3%,该比重在六年里逐渐增加,所以(1)正确。 [www.91exam.org]
(2),观察条形图,由(1)可知2007年三类教育招生总数为2216万人,2008年为2257万人,2009年为2344万人,可见2008年的增加幅度为( 2257-2216)÷2216=41÷2216<41÷2200<2%,2009年为(2344-2257)÷2257=87÷2257>69÷2300=3%,不是逐年减小的,(2)错误。
(3),观察条形图2006年与2007年的数据可知,高等教育本专科的招生数2007年比2006年增加了566-546=2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2007年比2006年增加了810-748=62万人,所以2007年高等教育本专科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的比值比2006年的比值要小,故(3)错误。
综上所述,(2)、(3)错误,应选择D。
真题预览结束
真题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2012-2013年广东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答案解析四》真题及1841套全国各地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