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预览:
一、案例分析题,分析所给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一)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3年,在18至70周岁的成年国民中,中国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4.77本,韩国为11本,俄罗斯超过20本,以色列最多,达到60本,同时,调查报告还显示,中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3.43分钟,中国国民阅读率为57.8%。
《2013年湖北省居民阅读指数调查报告》显示,湖北省成年居民人均每天阅读纸质书本10.27分钟,每天上网时间高达49分钟。许多人发现,阅读纸质图书更符合习惯,也更为健康;而在手机阅读接触者看来,“手机阅读”虽然提供了便利性,但是“易引发视疲劳”,“屏幕太小”“辐射大”。
“我们拥有5000年文明史和3000年出版史,却逐步成为世界上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为一顿饭去点赞,为一条狗去点赞。很多年轻人每天为此花掉很多时间”,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龚曙光在图书博览会上指出,微信等社交工具大肆侵占了全民阅读时间。就独立思考而言,读书最能给人提供一个安静思考的入口和空间。龚曙光认为,以“全民微信”为代表的碎片化、快餐式阅读流行的背后,暗藏着全民阅读的“危机”。
著名学者郑振铎先生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而书籍正是文化的载体;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全国两会上11次提出了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朱永新认为,一个人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没有全民阅读的根基,全民素养的提高就是空话,中国梦永远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1、
请作简要分析,今天的中国社会为什么会流行“以‘全民微信’为代表的碎片化、快餐式阅读”?(字数在150字以内)
2、
为什么说“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谈谈你的看法。(字数在200字以内)
(二)
“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主要指年龄在23至30岁之间,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
“啃老”已经成了就业大军里的象征性词语,与“啃老族”相对的词语就是“月光族”,他们俩是难兄难弟,共同成为了大学生就业后的感慨。
“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与“赶集网”联合发布了《90后毕业生饭碗报告》。这份基于35万余份有效问卷的报告显示,2014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为2443元/月,这要比2013年增加了324元。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应届生的每月平均储蓄为325元,其中已经找到工作的人群月均储蓄为539元。不过,调查也发现,90后在消费观念上更大胆,超前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已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被访人群数据显示,有超过三成的人毕业后父母均对其有所资助。
对于高学历“啃老族”,人们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啃老”是无能的表现,有人认为“啃老”的人缺乏独立能力,有人认为“啃老”是教育的问题,有人认为“啃老”也是迫不得已。
“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不得以无业或者其他理由要求老年人提供物质资助。”“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
真题预览结束
真题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带答案详解版《★2014年9月浙江省温州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真题》真题及一万余套全国各地事业单位考试完整版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