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预览:
1、【背景资料】
材料一:江西安远县原县委书记邝光华在赣州市安远县、会昌县任职期间,受迷信思想入骨入心的侵蚀,理想信念严重“出轨”,思想蜕化变质,不信苍生信鬼神,特别相信风水先生谢某、郭某能够指点迷津,常常把他们的话当作金科玉律。
材料二:因贪污受贿而成为阶下囚的山东省原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从“风水大师”处得知自己有“入阁”官拜副总理的运道,但命里还差一座“桥”,便下令将国道工程改道,使其穿越一座水库,并由此在水库上修起一座大桥。
材料三:广东亿元腐败书记陈弘平极度迷信风水,动用公款为自己修建阴宅,还曾上演了多幕城市“风水”规划建设的闹剧。
【参考答案】
长期以来,诸多官员不信苍生信鬼神,信仰所谓的风水大师、修办公楼之前要选个“风水宝地”,坐的办公室要安置“靠山石”。这种官员“风水病”是信仰缺失、价值观畸变的表现,不仅给地方政治、社会发展造成恶劣影响,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更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威胁党的肌体健康。
官员热衷风水,究其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一是精神空虚寻求寄托。一些官员“不信马列信鬼神”,从病根上说,是官员信念畸变、理想丧失、价值观扭曲的产物。二是妄图靠所谓的风水使得自己官员亨通。一些官员信奉“干得好不如夸得好,夸得好不如烧香烧得好”观念,权欲熏心,力求鬼神保自己节节高升。三是做贼心虚为求自保。一些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取私利,甚至贪污受贿,又成天担心东窗事发,通过烧香、为寺庙捐功德或为菩萨塑金身来缓解压力自我安慰。
官员“风水病”需下猛药治。一是对官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定对党的信仰,踏实工作,为民服务。二是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应通过群众评议、实绩考核以及科学的能力素质测评来决定。那些追求风水和迷信的官员坚决不用。三是要相关部门启动问责制,对那些丧失理想信念,挥霍纳税人钱财的昏官、庸官进行问责,触犯刑法的依法制裁,绝不姑息迁就。
2、最近成都某公司董事长在微信群里发了个红包,结果抢得最快的3个人每人被罚500元,理由是上班时间玩手机。董事长罗先生说,公司属于特殊行业,关系到千家万户安全,容不得一点马虎。有人认为,上班时间玩儿手机罚款理所应当,也有网友觉得企业管理过严,质疑公司领导“钓鱼执法”。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当前微信抢红包嫣然已成为一项全民运动,不仅有好友发的红包,还有摇一摇的企业红包。某公司董事长在员工微信群里发红包,可以说是一种亲民的创新管理方式,有利与拉近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但事后抢红包的人却被处罚,此举难免有“钓鱼执法”之嫌,这样的做法无论对个人还是企业本身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一方面,该做法无法使员工心悦诚服,还可能加剧单位与员工之间的矛盾,甚至导致人才流失。董事长发红包,大家以为老板高兴,给员工发福利,或者让大家放心一下,逗乐大家,虽然有一些有疑惑的员工没有参与抢红包,但对于董事长的这种做法打心眼里是认可的。但到最后大家发现情况并非他们想的那样,员工们被”引诱”着进入了董事长事先设定的”陷阱”中了,这与通常所说的“钓鱼执法”无异。此举不仅伤了几个员工的心,更伤害了一个企业、一个团队最弥足珍贵的信任。这种不够大气的“钓鱼式处罚”必然引起员工的抵触情绪,而这种抵触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今后的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抢红包罚款500元,缺少合理的法律依据。不管是否私人公司,罚款都应该有据可依,更不能信口开河,毕竟员工受《劳动法》保护,而不可以由个别管理者任意责罚。但从该事件来看,显然该公司的相关制度中并没有与此相关的处罚规定,否则员工们也不会盲目抢红包了。因此,没有相关工作制度规定的处罚,显然是不正当、不合理的管理手段。
总之,一个健康的企业,其制度一定是透明的,其管理一定是人性化的。因为企业管理,究其根本是对人的管理,这种管理是建立在对人格、对法律、对平等的尊重和追求基础之上的,而非管理者高高在上、花样百出的随意监督和处罚。只有让尊重成为一种习惯,企业采取的各种举动,才会更加令人信服,这样的企业才会充满信任和凝聚力!
3、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修改山东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的通知》,自2016年起,涉及空气质量奖惩金额的生态补偿资金系数由20万元提高至40万元,即各设区市倘若“治气”不力、超标一微克将罚40万元,好转一微克则奖励40万元。各设区市获得的补偿资金,统筹用于行政区域内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项目。对此怎么看?
【参考答案】
近年来,越来越重视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这给一些空气质量差的地方政府造成不小的压力,作为全国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山东省,为了尽快改善行政区域内的大气环境质量,使生态补偿金翻倍,这种做法体现山东省治理环境的决心和力度,但将地区环境治理和巨额奖励放在一起,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难免让民众会认为,这又是一种“走样”的治污方式。
对此,民众的质疑有三点:一是治污本来就是地方政府的应尽职责,环境治理好了政府拿奖励来说话,未免有些牵强。二是治污需要政府拿钱来刺激民众参与治污,那么一旦金钱奖励不再,那么民众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环境治理恐怕也很难再持续。三是空气补偿金容易对相关政府部门产生一种误导作用,使他们认为是在鼓励地方政府追逐奖励,而不是鼓励治污,这就大大偏离了治理环境污染的初衷。而且单从奖励形式而言,也会存在一些施行中的难题。如设定的考核指标精细到“微克”,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达到如此精细的程度,能否对环境治理形成倒逼作用,仍是一个疑问。
环境污染非一日形成,彻底改善环境质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从根本上治理空气质量,除了将治理效果与官员考核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安排出台更精细、更有力的制度,将环境保护工作状况纳入考核指标当中,强化落实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执法监管外。最关键的还是要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形成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环境治理机制,程度地激发地方政府的治理自觉,形成一种机制倒逼作用。当然,每位民众也应参与环保事业,承担环保责任。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和改善空气质量。
4、青春放飞梦想,创业未来。2015年10月24日,兰州大学生“放飞梦想·未来”创业论坛在兰州交通大学隆重召开。兰州市表彰奖励了100名创新创业典型代表。在先进典型代表中有在校或毕业的大学生、留学回国人员、下岗工人、农民工、残疾人,涵盖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等各个行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已经在兰州生根发芽。
【参考答案】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创新驱动成为发展的大战略。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上重要的节点城市,兰州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在这些利好消息的带动下,全市上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进一步被激发,与之相配套的扶持创业的好政策也频频出台,各级政府也在加大力度,尽己所能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双创”战略看似属于经济政策,其影响和意义却不仅仅止于经济领域。依托经济基础,以激发经济活力为手段,“双创”战略还可产生其他功效。
一是,增添产业技术含量,增加居民收入,以更好地稳增长、保就业、促转型,助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二是,倒逼政府转变施政理念,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双创“战略的实施,是让群众唱主角,把大众请到经济发展的中心舞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转变了经济工作思路,转变了社会事务管理方式,思考如何更好提供公共产品,进而实现鼓励社会创新创业的目的。三是,加快不同群体和阶层间的流动融合,形成更加良性和谐的社会互动。”双创“战略为一切有才能、肯拼搏、愿奋斗的人搭建公平的竞争平台和上升通道,为他们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以在全社会发挥巨大的示范引领意义和精神凝聚力量。
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要使其浪潮在神州大地上激流涌动也并非易事,需举全国之力,共襄壮举。
首先,要通过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强创业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创业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限度提供政策支持。其次,要切实落实“三张清单”制度,以监管促执行,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政府真正肩负起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改革创新的“守护神”的职责。再次,应加大创新资金投入,通过设立创业专项基金、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最后,应降低创业门槛,通过提供多项优惠扶助,为创业创新主体提供更多便利,减少创业创新阻力,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等社会兜底机制,进一步提高社会水平,以减少创业者的后顾之忧,调动创业主体的创业积极性。
5、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我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法律规定的考试中,组织作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明确组织作弊、提供作弊器材、非法出售或提供试题答案、代考替考等4类行为,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然而,从媒体接到的不同来信爆料称,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初试出现漏题的迹象,“史上最严”考研泄题丑闻引来了网友的大量评论。
【参考答案】
近年来关于考生作弊的报道一直贯穿着各大考试的始末,也一直受到众多家长与考生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作弊入刑”条例,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但在这种高压打击下,还是会有人继续铤而走险,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在我国现实的社会诚信制度还不太完善的情况下,教育公正成为衡量社会公平的一个底线,社会民众对高考改革的公正性、公平性、性和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别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可以称之为人生的“第二次高考”,其严肃性不言而喻,加上全国人大常委会不久前刚通过《刑法修正案(九)》,增加了对考试作弊违法行为的处置,但在这种情况下,“史上最严考研”仍被泄题,这不禁令广大学子心寒。
作弊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固然与考生个人诚信密切相关,但最重要的还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方面,这与当前我国的考试制度相关。目前我国的考试制度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在巨大的升学及就业压力下,不少考生能考上好的学校,不惜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获取考试相关信息。另一方面,作弊现象暴露的是相关部门的监管和责任缺失。例如指纹验证形同虚设、无线电屏蔽无效,甚至一些公职人员为了获取相关利益,不惜在考试中冒险为考试舞弊行为“保驾护航”。
要想从根本上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要改革当前不合理的考试制度。逐步改变当前的应试教育模式,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多样化人才考评形式,使得考生不再需要过高考这一条“独木桥”,而是能够有多种选择,能够有多种途径找到自身位置。当然,相关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强高考监管,从制度方面形成有效的约束,使高考进一步在阳光下接受公开、透明的监督。此外,还应严格执行相关考试法,在刑法层面加大作弊的执行力度,严格执行《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并依据《刑法》有关内容来对背后的权力腐败进行问责,才能遏制替考这种不公平的事件发生,进而保证考生的公平、公正。
6、在雾霾笼罩,让人忧心忡忡之时,环境保护部派出4个督查组,分赴北京、天津、石家庄、廊坊等城市采取暗查、暗访等方式重点督查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工作开展情况。对此,有人发出质疑,“督查暗访,‘霾祸’会被彻底铲除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据环保部通报,京津冀及周边31个城市现今均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北京空气重污染预警也屡屡升级为橙色预警。对此,环保部实施的督查暗访工作行动值得点赞,加大督查力度体现其责任担当,采取暗查、暗访等方式,也更能及时发现真问题。
与此同时,质疑声音也引发更多的深思。诚然,督查暗访发现问题并不难,难的是有效解决问题。现今,环境检测数据造假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企业造假手段层出不穷,一些企业检测设备安装在一个管道,而实际排放则是在另一个管道;有些企业安装了检测设备,但是却暗自做了手脚,每天晚上对在线监测设施烟尘仪电位器进行调整,并对其系数进行修正,甚至通过修改设备工作参数等软件手段造假,真可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顶“霾”作案、偷梁换柱的系列事件背后,我们更需深究的是少数地方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缺乏与走过场的督查形式,甚至于为保一方发展而为顶“霾”作案人跑环评、跑数据、跑总量的错误政绩观。
为让“等风来”不再成为雾霾来临之时人们的共同祈愿,为使督查暗访任务真正落到实地,我们的“作战方式”需升级。一方面,将督查工作常态化,加大督查暗访的力度,力图摆脱“雾霾才督查”的怪圈,并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力量,力抓顽固派“把柄”;另一方面,处置方式进一步升级,除了警告、通报之外,对那些不按要求整改、有多次不良记录的企业,让其“关门大吉”。与此同时,加大对不达标企业的整改力度,督促环保不达标的企业整改到位,完善检查巡查机制,让其严格执行审批事项,坚决堵住权钱勾结、利益输送的“暗门”。更为重要的是,应重视发展清洁能源、淘汰落后产能,走一条绿色发展之路。雾霾来袭,任谁都无法独善其身。唯有同心协力驱霾,才能打造美丽中国、健康中国。
7、据报道,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机制的通知》。通知强调建设并办好寄宿制学校,慎重稳妥撤并乡村学校,努力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当地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请谈谈对“撤点并校”的看法。
【参考答案】
撤点并校,本为有效整合教育资源,通过“一撤一并”助推学生就近入学,理顺教育资源,并进行合理配置,达到义务教育全覆盖的目标。
然而,从现实来看,一些地方撤并校,是出于推卸义务教育责任,通过减少办学点来减少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没有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来布局学校,适龄学生就近入学;在一些山区或丘陵地区,在撤点并校之后,上学路途消耗体力大,导致学习和在校活动时间相应减少,在受到离学校距离远和负担重的影响,该地区学生实际辍学人数上升幅度较大;此外,有些地区撤点并校之后,校车问题、寄宿制问题、辍学率反弹等问题也未能得到合理解决。
为此,国务院提出谨慎稳妥撤并乡村校,正是要有效解决历史遗留的撤点并校问题。想要切实贯彻落实通知精神,真正科学化、有效化地实现“撤点并校”,必须从教育决策机制、问责机制、教育经费的分摊机制来着手。
首先,必须建立公众参与的教育决策机制。撤点并校要听取老百姓的意见,以此来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要避免盲目撤并校,必须建立开放、民主的教育决策机制,在撤不撤、怎样撤、撤之后如何教育质量、减少家长后顾之忧方面充分听取意见。唯有此,盲目撤并校才能真正被遏制,乡村学校布局才能得以优化。
其次,完善严肃追究盲目撤点并校责任的问责机制。强化行政问责,引入人大问责,对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机制,全国人大、地方人大应该就此发挥质询、监督功能,根据现实调查结果,严肃追究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在盲目撤点并校中的责任,不能让盲目撤点并校不承担任何责任。
最后,建立合理的义务教育经费分摊机制,统一城乡义务教育标准,需要强化省级财政统筹,并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力改以地方财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机制的不合理之处,从而给乡村学校办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真题预览结束
真题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带答案详解版《★广东事业单位面试真题和答案100道》真题及11018套全国各地事业单位考试完整版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