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构,外交部贯彻执行国家总体外交方针和国家外交政策,维护国家最高利益,代表国家处理双边和多边外交事务等。承担外交职能的国家机构主要是外交部。因此,本题选择A项。
2010-北京-15.下列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其作用主要在于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答案】D
【题型】时政常识
【考点】小康社会
【作者】孙雨林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主要还规定犯罪和刑罚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调整因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执行保护环境这样的社会公共事务。因此,本题选择D项。
2010-北京-16.将法律文件按照一定的目的或标准,作出系统排列,汇编成册,称 为:
A.法律整理
B.法律汇编
C.法律编纂
D.法律制定
【答案】B
【题型】法理常识
【考点】立法活动
【作者】孙雨林
【解析】法律清理亦称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对一定时期制定的或一定范围内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从体系、内容上进行审查、分析和整理,并做出继续适用,需要修改、补充或废止决定的活动。法律汇编,即将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予以排列,编辑成册,不改变文件的内容,也不是制定法律。法律编纂:又称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全部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内部的加工整理而使之成为一部系统化的新法典的活动。法律制定,又称法律创制,法律创立,最通常的称之为“立法”。它是指有法的创制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法律的一项专门性活动。符合题意的只有法律汇编。因此,本题选择B项。
2010-北京-17.法律的实施可以分为执法、司法、 守法和法律监督等几个环节。其中执法的主体是:
A.国家权力机关
B.国家检察机关
C.国家审判机关
D.国家行政机关
【答案】D
【题型】立法常识
【考点】执法机关
【作者】孙雨林
【解析】国家权力机关是立法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是国家的司法机关和法律监督机关。国家行政机关是执法机关。因此,本题选择D项。
2010-北京-18.法律的制定包括准备阶段、确立阶段和完备阶段。下列选项中处于法 律完备阶段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立法动议的形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实施细则》的制定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的起草
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的起草征询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意
见
【答案】B
【题型】立法常识
【考点】法律制定 [事业单位招聘]
【作者】孙雨林
【解析】法律制定活动基本上可分三个相互独立而又有联系的阶段,即(1)法律制定的准备阶段。(2)法律制定的确定阶段。(3)法律制定的完备阶段。动议的形成属于制定的准备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实施细则》的制定颁布属于法律的完备阶段。草案的起草和征询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意见是法律制定的准备阶段
2010-北京-19.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法可划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下列 属于国际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
B.《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
C.《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出境管理法》
【答案】B
【题型】法理常识
【考点】法的分类
【作者】孙雨林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会制定的非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出境管理法》属于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他们都属于国内法,只有《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由联合国制定的,属于国际法。因此,本题选择B项。
2010-北京-20.法律的规定得到具体实施后,对普通人将来的行为会产生影响。这表 明法律具有:
A.教育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答案】A
【题型】法理常识
【考点】法的作用
【作者】孙雨林
【解析】法的规范作用分为五个方面:第一,指引作用。这是指法律对个体行为的指引作用,包括确定的指引、有选择的指引。确定指引一般是规定义务的规范所具有的作用,有选择的指引一般是规定权利的规范所具有的作用。第二,评价作用。这是法作为尺度和标准对他人的行为的作用。第三,预测作用。这是对当事人双方之间的行为的作用。第四,强制作用。这是对违法犯罪者的行为的作用。第五,教育作用。这是对一般人的行为的作用,包括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法律的教育作用是对普通人将来的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本题选择A项。
2010-北京-21.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是:
A.民法
B.刑法
C.宪法
D.行政法
【答案】C
【题型】法理常识
【考点】法的渊源
【作者】孙雨林
【解析】中国现时成文法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行政规章、特别行政区 法、国际条约。其中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中国法的渊源体系中分别居于核心地位和尤为重要的地位。ABD都属于法律,不具有概括性,都不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只有宪法是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因此,本题选择C项。
2010-北京-22.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 A.多党制
B.人民民主专政
C.中国共产党一党专政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答案】D
【题型】宪法常识
【考点】政党制度
【作者】孙雨林
【解析】。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即国家性质。多党制和中国共产党一党专政都不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http://baike.baidu.com/view/67557.htm>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http://baike.baidu.com/view/11175.htm>主义政党制度。因此,本题选择D项
2010-北京-23.有些自然科学家没有学过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其中原因在于:
A.科学研究同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不一定有必然联系
B.科学研究同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没有什么联系
C.科学研究自发地倾向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D.科学研究自觉地贯穿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答案】C
【题型】哲学常识
【考点】唯物辩证法
【作者】孙雨林
【解析】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认识的对象 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 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 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由此只可,自然科学研究过程中,会自发地倾向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此,本题选择C项。
2010-北京-24.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错误的说法是:
A.它主张对以往的一切哲学进行彻底的否定
B.它坚持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普遍规律
C.它自身并不是一个绝对真理的封闭体系,而是一个随着实践的发展 而不断自我更新完善和发展的生机勃勃的开放体系
D.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的道路
【答案】A
【题型】哲学常识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作者】孙雨林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具有彻底革命性的理论。作为科学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它除了承认一切具体事物对于它赖以生存的条件来说具有暂时的合理性以外,不承认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它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它把世界看作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因而在其本质上,它是批判的、革命的。作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一切剥削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所固有的
阶级狭隘性和片面性,它的阶级性和真理性、阶级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因而具有彻底革命的性质,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科学体系。可知,BCD的表述是正确的。A项不正确,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主张对以往的一切哲学进行彻底的否定 ,而是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因此,本题选择A项
2010-北京-2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第一个宣言书是:
A.《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B.《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答案】D
【题型】政治常识
【考点】邓小平理论
【作者】孙雨林
【解析】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是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也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因此,本题选择D项
2010-北京-26.在国际国内严重政治风波考验面前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宣言书是:
A.《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
D.邓小平南方谈话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