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2010年山东省事业编录用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试卷(B类)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涂黑所选答案项的信息点,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本大题共有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 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于2004年9月3日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主办国际性政党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
A.交流、合作、发展 B.地区安全与多边合作
C. 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 D.和平、合作、共同发展
【解析】A。本题为识记题,主要靠强记。
2.2004年2月8日,新华社受权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是
A.《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B.《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
C.《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D.《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解析】A。本题为识记题,主要靠强记。
3.我国处理与周边邻国关系的方针是
A. 睦邻友好,求同存异 B. 结成地区性军事集团
C. 彼此利益完全一致 D.应该从本国利益出发
【解析】A。本题适用排除法。中国历来奉行不结盟的政策,因此结成地区性军事集团(B项)不符合中国外交政策。任何国家的利益都不会完全一致,因此C项也不正确。外交行为的出发点一般说来应该是本国利益,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在不牺牲本国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也应当寻求妥协,互谅互让,这一点在处理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时尤为重要。可见D项也不全面。所以,只有A项才符合题意。
4.“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和条件”,说明真理具有
A.主观性 B.客观性 C.绝对性 D.相对性
【解析】D。略。
5.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A.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需要任何条件
B.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D.人们只能做规律的奴隶,而不能成为规律的主人
【解析】C。略。
6.“时势造英雄”是
A.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C.唯意志论的观点 D. 宿命论的观点
【解析】B。略。
7.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是
A.革命对象和革命前途相同 B. 革命领导阶级和革命指导思想相同
C.革命动力和革命前途相同 D.革命对象和革命动力相同
【解析】D。本题考查考生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异同的掌握。新旧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和前途是不同的。前者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后者则是资产阶级;前者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后者则是三民主义;前者的前途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后者则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两者的动力和革命对象是相同的,动力都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乡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对象都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因此,只有D项是正确的。
8.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
【解析】C。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消灭了私有制,从根本上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现象产生的根源。因此C项是正确的。
9.当前切实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关键是
A.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B.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C.改变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方式 D.明晰国有资产产权关系
【解析】D。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因此D项是正确的。
10.科教兴国战略形成的理论依据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 D.世界性科技革命对我国的影响
【解析】A。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A项)是党的十五大制定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依据。四个选项,A和D两项提到了科学技术,但是,D项并不是一个理论命题,不可能成为科教兴国的理论依据。其他两项与题干相去甚远,因此不符合题意。
11. 我党提出“立党为公”中的“公”的意思是
A.全体党员 B.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
【解析】B。此题适用排除法。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除了代表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A项),因此,A项不符合题意。最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D项),还包括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其他新兴阶层,所以D项也不正确。立党为公的“公”字只能是某种主体,不可能是某种精神或意识,所以C项也不符合题意。这样,只有B项才是正确的。
12.市场经济是一种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