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bsp; 【解析】被历史证明了的好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而不是全部抛弃。故答案为A。 [事业单位题库]
106.C 【解析】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我国民法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同时民法通则第11条第二款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据此,答案为C。
107.A 【解析】行政诉讼中的原告是指依《行政诉讼法》提起诉讼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政诉讼法中的被告是指由原告指控其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经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据此,答案为A。
108.D 【解析】以判例作为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的是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系。罗马法系,又称大陆法系,以制定法作为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社会主义法系一般属于大陆法系。据此,答案为D。
109.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110.A 【解析】我国宪法第59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据此,答案为A。
111.A 【解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为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发展和优化重大经济结构的目标和政策;提出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112.D 【解析】我国现行行政强制执行的实施,实行以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实施为主,由行政机关依法律、法规授权,独立实施为辅的制度。据此,答案为D。
113.B 【解析】权利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既享有法律权利,又必须承担法律义务。行为能力指主体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参加法律关系,享受法律权利,承担法律义务的资格。法律事实是符合法律规范,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据此,答案为B。
114.B 【解析】我国宪法第1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由此可知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据此,答案为B。
115.B 【解析】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向境外机构或组织非法提供国家秘密,而泄露国家秘密罪则不以明知是境外机构为前提。本题中,林某故意向境外机构非法提供国家机密、绝密,构成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据此,答案为B。
第五部分 资料分析
116.A 【解析】这道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只需要从资料中找出相关的数字来进行大小比较就可以了。由题干知人口密度高的地区上升了37.8%,人口密度居中的地区人口增加了50.9%,人口稀少的地区上升了63.9%,可见人口密度越稀少的地区,人口相对增长幅度越大,故选项A正确。
117.C 【解析】根据数据资料,1982年我国的第三次人口普查中,我国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为107人,比1964年的每平方公里74人增加了33人,所以我国1982年的人口比1964年的人口增加的水平为:33÷74≈44.6%。故本题应该选C。
118.B 【解析】根据1964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平方公里的人口为74人。根据地理常识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所以我国1964年的人口约为:9600000×74≈7.1(亿),即我国1964年的人口约为7亿1千万。
119.D 【解析】文章资料中并没有给出西藏自治区的相关人口数目,文章中人口稀少的地区包含了西藏,但同时也包含了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地区。所以无论是1982年还是1964年的西藏自治区人口都无法知道,其增加的幅度也不能统计。故选D。
120.A 【解析】1964年的全国人口为平均每平方公里74人,到了1982年,全国人口为平均每平方公里107人,如果设平均每年人口递增X,则74(1+X)的18次方就等于107,运算的结果为X≈2.1%,故本题选A。 [事业单位招聘]
121.A 【解析】全国企业的总和应该是100%,即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加上其他类型的总和应该是100%。所以表中的X=100-49.1-31.4-7.0=12.5,即外商投资企业占全国工业产值的比重为12.5%。
122.C 【解析】此题的算法与上题相同。东部地区的企业总和为100%,则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加上其他类型的总和应该是100%。所以图中的Y=100-40.2-17.3-8.0=34.5,即集体企业占东部工业产值的比重为34.5%。
123.D 【解析】此题的算法与上面两道题相同。西部地区的工业产值总和为100%,则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加上其他类型的总和应该是100%。所以图中的Z=100-23.0-2.2-5.7=69.1,即国有企业占西部工业产值的比重为69.1%。
124.B 【解析】此题需要根据图中的数值来进行推理。图表中并没有反映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故选项A不正确;选项C同样认为由于各地区非国有经济发展速度不同,所以东西差距大,这也是不正确的;图表只是反映了一种现实状况,并不能说明今后的投资重点应该放在中、西部。选项B是正确的,从图表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的集体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东部地区。
125.B 【解析】选项B的判断是错误的。图表中并不能反映出国有经济占有比值的大小与经济活力之间的关系,因此不能主观猜测国有经济成分越高,经济就越缺乏活力,其他几个选项都可以从图表中推出是正确的。
126.C 【解析】这道题需要做简单的计算。1979年底的居民存款年底余额为211亿元,其中农村占的比重为26.5%,因此211×26.5%=55.915(亿元)。
127.C 【解析】用1986年的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减去1953年的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即得到答案,即1523-8.6=1514.4(亿元)。故选C。
128.D 【解析】这道题需要做的计算相对复杂一些。首先得分别计算出1979年和1953年的农村储蓄总额,然后再找出两者的差值。即:211×26.5%-8.6×20.7%=54.135(亿元)。因此正确答案为D。
129.D 【解析】这道题需要简单计算。用1986年的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乘以城镇居民储蓄所占的比值即可。即1523×63.9%=973.197(亿元)。因此选D。
130.C 【解析】选项C的判断是错误的,不需计算即可知道,到1985年,在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中,农村储蓄存款所占的比例仍然小于城镇的储蓄存款所占的比例,因此农村的存款年底总余额仍然少于城镇居民的存款总额,说农村的存款年底总余额已经超过了城镇居民的存款总额显然是错误的。故选C。
131.B 【解析】1998年铁山港区工业总产值比农业总产值多:7.9-6.53=1.37(亿元),故选B。
132.C 【解析】用于福利事业的资金为:3198×15%=479.7(万元),应选C项。
133.B 【解析】1997年的工业总产值:7.9÷(1+19.2%)≈6.6(亿元),应选B项。
134.C 【解析】比较同比增长一栏,增长最快的应该是乡镇企业。
135.A 【解析】同理算出1997年的农业总产值:6.53÷(1+8.6%)≈6.04(亿元),再算出与工业总产值的和,答案为A。 [事业单位招聘]
《公共基础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属八至十一级。而县长属县级正职,因此B项不可能属于行政八级。
2.B 【解析】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则是我国权力机关。这点考生必须注意。
3.B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在戊戌变法中,改良主义者设立了京师大学堂,宣传维新思想。
4.C 【解析】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而意识则不是客观实在的。
5.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政府管理职能的运行过程。其中计划职能就是在政府管理中,围绕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6.D 【解析】生产力是一切问题的最终根源,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同样离不开发展我国的生产力。
7.A 【解析】注意这里问的是基本目标,B、D 都是其目标之一,C是不可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有一定的失业率,而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在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8.A 【解析】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三要素,其中劳动者是主体要素,居于主体地位。
9.C 【解析】只有C是最全面地概括了一定时期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的内容,他是一系列要素的总和,注意选择最佳答案。
10.A 【解析】政府职能的实施有赖于多种手段的采用,包括行政、经济和法律及其他,其中最主要的是依法行政,即通过行政立法、执法实施其职能。这也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11.D 【解析】《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七条明确规定为三个月。故选D。 [www.91Exam.Org]
12.D 【解析】这是因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这两者决定了我们国家的中心任务,也成为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和工作重心。
13.C 【解析】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性质为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我国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而这种性质和利益上的一致性,必然要求法的实现主要依赖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遵守。
14.B 【解析】这一原则是我国刑事立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罪刑法定原则,但社会生活和犯罪的现实是多样的,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也并非一概不考虑客观形势。而A、C、D都已显得过于极端化。刑法原则不是僵硬死板的。
15.C 【解析】对党员的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理决定权应该在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而不是行政机关内部的监察部或者各级检察厅等,这是由党员纪律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
16.D 【解析】结合材料很明显可以看出,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