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事业单位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事业单位招聘专用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 真题+讲义=免费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习主席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十八届五中全会 中国政府与政治 马哲 毛概 邓论和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法理学与宪法 公文写作 公务员法 管理常识 行政法 经济 经济常识 经济法 科技生活 民法 人文历史 商法 社会公德 事业单位知识 宪法 刑法 政治经济学 中共党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定义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选词填空 地形地势 高科技产业 工业 海洋资源 行政区划 河流湖泊 疆域 交通运输业 民族 农业 气候 人口 水资源 土地资源 自然资源 时事政治

2014年辽宁丹东市事业单位真题及解析(一)
2015-03-04 13:09:4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辽宁丹东市事业单位历年真题及解析

(第一套)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  )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 B )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    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    D.鲜明的阶级性  

 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一一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C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4.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格塞尔    B.杜威    C.华生    D.霍尔  

5.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  D )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后天学习和训练    B.遗传素质   C.教师教学水平    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B  )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8.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B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考试成绩  

9.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   )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10.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   C  )的特点决定的。  

          A.劳动内容    B.劳动对象    C.劳动手段    D.劳动方式  

11.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  C  )  

          A.比较法    B.榜样法    C.评价法    D.自我教育法  

12.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B  )  

          A.引导法    B.榜样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13.“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D  )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14.教师必须做到“严以律己,为人师表”,这是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  B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连续性    D.主体性  

15.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   B  )  

          A.活动课时制    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6.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是(  D   )  

          A.新授课    B.复习课    C.技能课    D.综合课

17.教育目的的功能在于(  C   )

          A.导向、规范和权威功能    B.激励、评价和规定功能

          C.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    D.规范、引导和评价功能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育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19.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C   )

          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核心课程

20.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C   )作用。

          A.基础    B.关键    C.导向和动力    D.物质基础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第二套)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

A.生产劳动 B.模仿C.语言 D.动物本能

4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4年辽宁鞍山事业单位招考笔试..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