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为侵犯了王某的()。
A. 隐私权B. 生命权
C. 名誉权D. 信誉权
【答案】C
【题型】民法
【考点】名誉权
【解析】《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24. 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对()负责。
A. 全体村民B. 村党支部
C. 乡政府 D. 村民会议
【答案】D
【题型】宪法
【考点】村委会
【解析】《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条第3款规定:“村民委员会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25. 在我国,特赦由()决定。
A. 国家主席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国务院 D. 最高人民法院
【答案】B
【题型】宪法
【考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责
【解析】我国《宪法》第6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决定特赦的职权。该法第8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故选B。来源:hu.^
26. 2004年,我国乡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3年改为()年。
A. 2 B. 4C. 5D. 6
【答案】C
【题型】宪法
【考点】人大代表任期
【解析】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30条规定,宪法第98条“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修改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27. 道德评价是职业道德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下列属于道德评价原则的是()。
A. 防微杜渐B. 客观公正
C. 积善成德D. 君子慎独
【答案】B
【题型】道德评价
【考点】道德评价原则
【解析】略
28.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最根本的任务是在全社会形成()。
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B. 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共同理想
C. 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精神支柱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答案】D
【题型】中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解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在 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29. 遵纪守法、安全生产是生产企业及每位员工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违背遵纪守法、安全生产要求而造成损失的是()。
A. 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
B. 2008年石家庄的三鹿奶粉事件
C. 2008年汶川大城震中造成的企业停产
D. 2004年乌海鑫源煤矿特大透水事件
【答案】C
【题型】职业道德
【考点】职业道德
【解析】C选项中汶川地震是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企业停产,跟员工的职业道德没有关系,其余几个选项中均是由于员工没有遵守职业道德造成企业的损失。所以本题选C。
30.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因下列情形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的是()。来源:hu.^
A. 一方因吸毒欠下巨大债务的
B. 一方因长期赌博而屡教不改的
C. 一方因犯抢劫罪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
D. 一方因长期与他人非法同居的
【答案】D
【题型】婚姻法
【考点】赔偿权
【解析】《婚姻法》第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31. 公务员职业道德良好风貌的形成,必须以公务员良好的()为前提条件。
A. 沟通技巧B. 职业素质
C. 语言规范D. 交际礼仪
【答案】C
【题型】公务员职业道德
【考点】公务员职业道德
【解析】一个公务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他的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要形成公务员职业道德的良好风貌,必须以公务员良好的职业素质为前提条件。
32. ()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
A. 党内监督B. 集中领导
C. 党内民主D. 群众路线
【答案】C
【题型】时政
【考点】十七大
【解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这一系列新观点充分反映了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新要求,体现了广大党员干部对发展党内民主的新期盼,为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
33. 仪容美是个人仪容的首要要求,它包括:仪容自然美、仪容修饰美和()。
A. 仪容内在美B. 仪容协调美
C. 仪容健康美D. 仪容外表美
【答案】A
【题型】公务员礼仪
【考点】仪容美
【解析】社交礼仪对个人仪容的首要要求就是仪容美,它的含义分三层:第一层为仪容自然美;第二层仪容修饰美;第三层为仪容内在美。来源:hu.^
34. 公务员录用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公开B. 平等
C. 竞争D. 创新
【答案】D
【题型】公务员法
【考点】公务员录用原则
【解析】《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第3条规定:“录用公务员,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采取考试与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5. 政府职能转变是()的前提和基础。
A. 社会进步B. 机构改革
C. 市场经济D. 以人为本
【答案】B
【题型】行政管理
【考点】政府职能转变
【解析】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它是机构改革的基础、前提和关键。
36. 下列属于犯罪构成必不可少要件的是()。
A. 犯罪故意B. 犯罪时间
C. 危害行为D. 犯罪对象
【答案】C
【题型】刑法
【考点】犯罪构成要件
【解析】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结果间的因果关系等,其中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而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都是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罪过、犯罪的动机和目的等,罪过表现为犯罪的故意或过失,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犯罪目的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是主观方面的选择要件;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物或者人,是承载犯罪客体的载体,不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37. 公共产品是和私人产品相对而言的,是指产品和劳动的利益由社会成员共同享有。下列不属于公共产品的是()。
A. 城市规划B. 防洪工程
C. 环境治理D. 新建厂房
【答案】D
【题型】行政管理
【考点】公共产品
【解析】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所以本题选D。
38. 行政组织的本质特性是()。
A. 政治性B. 社会性
C. 法制性D. 权威性
【答案】A
【题型】行政管理
【考点】行政组织
【解析】行政组织是为推行国家政务而组建起来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统治阶级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工具。这决定了政治性是行政组织的本质特性。
39. 追究行政责任的原则,包括过责法定原则、过惩相当原则、教育为主与惩处为辅原则和()。
A. 责任自负原则B. 程序公正原则
C. 行政绩效原则D. 民主决策原则
【答案】A
【题型】行政管理
【考点】行政责任
【解析】追究行政责任从立法的指导思想、原则以及执法实践看,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1)过责法定原则;(2)过惩相适应原则,也称过惩相当原则;(3)责无旁贷原则,或称责任自负原则;(4)教育为主、惩处为辅的原则。来源:hu.^
40. 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是()。
A. 一党制B. 多党合作制
C. 多党制D.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答案】D
【题型】宪法
【考点】政党制度
【解析】我国目前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41. 行政领导者最基本的职责是()。 A. 调查研究B. 以点带面
C. 行政决策D. 思想工作
【答案】C
【题型】行政管理
【考点】行政领导
【解析】决策和计划是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也是全部行政领导活动的基础。
42. 集权制和分权制是从()角度所作的分类。
A. 政府组织职能B. 权力配置状况
C. 领导人数多寡D. 法律地位高低
【答案】B
【题型】行政管理
【考点】行政领导种类
【解析】依据组织当中决策权和控制权的集中和分散程度,人们将组织结构划分为集权式组织结构与分权式组织结构。故选B。
43. 下列不属于社会公平主要标准的是()。
A. 贡献标准B. 需求标准
C. 机会均等标准D. 守法标准
【答案】D
【题型】中特
【考点】社会公平
【解析】社会公平主要表现为社会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并使每个人都能够按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应得到的利益。所以社会公平的主要标准有贡献标准、需求标准和机会均等标准。
44. 在我国,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是()。
A. 领导关系B. 协调关系
C. 指导关系D. 监督关系
【答案】D
【题型】
【考点】
【解析】《宪法》第127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45. 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和()。
A. 国家行政机关B. 法律法规授权的机构
C. 行政相对人D. 公务员
【答案】C
【题型】行政法
【考点】行政责任
【解析】承担行政责任的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来源:hu.^
46. 公共政策问题确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先要考虑的是()。
A. 拟定政策方案B. 确定政策目标
C. 择定政策方案D. 评估政策方案
【答案】B
【题型】行政管理
【考点】行政决策
【解析】公共决策的一般步骤:(1)确定公共决策问题;(2)确立公共决策目标;(3)决策备选方案的拟定;(4)决策备选方案的筛选;(5)决策方案的修正完善。
47.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
A. 政策制定B. 政策宣传
C. 政策延续D. 政策评价
【答案】D
【题型】行政管理
【考点】行政决策
【解析】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行政评价。
48. 领导具有双重属性,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A. 自然属性B. 社会属性
C. 权力属性D. 服务属性
【答案】B
【题型】行政管理
【考点】行政领导
【解析】领导的属性主要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领导的双重属性中,社会属性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甚至改变自然属性,使其发生某种形式上的变化。
49. 专家式领导中,“软专家”是指()。
A. 精通业务和技术的专家B. 擅长领导和管理的专家
C. 精通软件设计的专家D. 公共关系方面的专家
【答案】B
【题型】行政管理
【考点】行政领导
【解析】“软专家”是指精通经营管理艺术,并能将其与管理科学有机结合,擅长人的管理的专家。
50. ()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自愿接受其影响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控制社会的现实力量。
A. 领导权力B. 领导能力
C. 领导魅力D. 领导权威
【答案】D
【题型】行政管理
【考点】行政领导
【解析】领导权威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自愿接受其影响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控制社会的现实力量。
51. 审议和通过《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D. 中共十三大
【答案】C
【题型】时政
【考点】重要会议
【解析】《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