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预览:
2015年4月11日江苏省苏州市面试真题
说明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第1题:买假打假,借买假货诉诸法院,获得赔偿赚钱,你怎么看?
第2题:窗口单位满意度打分,工作人员自己打,你怎么看?
第3题:小王和我做一项任务,出问题,有时间补救。小王主张不告诉领导补救,我主张告诉领导,小王是负责人,你怎么办?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买假打假”
买假打假即消费者明知道货品过期、有瑕疵、或者是假货,但仍然购买,其购买的目的分两种,一种是公益性质的,即打击造假者或销售者,净化市场;另一种则是以索赔为目的,故意购买假货来获得经济赔偿。这种现象自产生以来就伴随着争议,所以考生在答题的时候既可以选择支持这种现象,说明其积极意义,也可以反对这种行为,分析其问题。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对于买假打假的打假人,有人骂他们是恶意索赔的“赏金猎人”,有人赞他们是净化市场的“打假英雄”。“职业打假人”究竟是维权还是唯利,成了议论最多的焦点。我认为,买假打假现象利大于弊。
首先,买假打假弥补了相关部门日常监督覆盖面的不足。无论打假人的动机如何,我们都不可否认相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确实存在缺陷和不足,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当下,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而相关部门的规模和监管方式尚难以跟上发展的步伐,甚至可以用严重滞后来描述。买假打假现象的出现,不但缓解了相关部门的工作压力,还有效地扩大了市场监督的覆盖面。
其次,买假打假客观上起到了督促企业、净化市场的作用。买假打假的消费者通过诉诸法院,获得经济赔偿的同时,也为造假售假的企业敲响了警钟,为了避免再次遭受经济损失,维护企业形象,督促这些企业及商家会停止生产和售卖相关产品,使得市场得以净化。与此同时,买假打假这种现象的存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倒逼商家查找自身经营行为的缺陷和不足、提高商品质量,以求在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
最后,买假打假的行为有利于维护消费者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他们不具备专业的标签分辨知识,在日常的购物中也不会留心各种产品的说明书或者性能进行甄别,所以消费者的权益很容易受到侵犯。买假打假的行为可以为消费者扫清市场上虚假和劣质的产品,由于市场环境趋好,降低消费者需要承担的相关成本和风险。
但是,买假打假获取赔偿也存在追求经济利益大于公益效应、浪费行政资源等负面效应,且买假打假对于市场的规范作用是有限的,长远来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假货泛滥的问题。
一方面,对于很多买假打假的打假人,比起公众利益,他们最为关注自身经济利益。他们有的买到假货不是及时向工商、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单位反映或诉诸法律,而是向商家勒索,要其花钱买平安。
另一方面,买假打假现象频繁出现,打假人多次诉诸法律,也浪费了法院众多的行政资源。相关部门对消费者的投诉、举报处理不到位或者行政奖励金额不合理,造成打假者不满,打击了其通过行政投诉解决纠纷的信心,加剧了其将案件诉诸法院的依赖心理。
真题预览结束
真题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带答案详解版《★2015年4月11日江苏省苏州市面试真题》真题及11018套全国各地事业单位考试完整版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