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预览:
2015年6月27日江苏省直事业单位面试题
1、新人进入新单位,新环境,你会怎么办?
【测评要素】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答题要点】
(1)熟悉新的工作环境,包括各个科室的位置等等。
(2)熟悉单位的文化和人际关系,熟悉各个科室的领导和同事,建立良好的办公室关系。
(3)熟悉新的工作制度、程序和方法。
2、(材料题)关于事业单位改革,谈谈你对事业单位改革的看法?
我觉得这项改革是好事,而且事业单位改革是早晚要发生的事,因为市场化改革是趋势。
我认为中国就是朝着欧美的方向在走的,因为我们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制度就是西方的,不确定的只是朝这个方向走多远的问题,政府在经济运行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当然不好说这会在政治、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但至少在经济领域肯定会是这样。因为我们在过去三十多年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市场化的经济结构,而这一市场经济体制与尚未改革的领域肯定会出现矛盾,比如题主给的新闻链接中说的,医院和高校改革的一个原因就是政府已经供养不起这么多人。这是一种结构性的矛盾,要想解决要么退回到事业编制盛行的计划经济,要么继续进行市场化改革。前者自然是不可能的。
类似的矛盾还有户口制度,这也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但是在新的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力已经不可能被固定在一个地方,人员的跨区域流动越来越频繁,户籍制度越来越成为影响人口流动的羁绊。以前“有户口”的人所享有的福利,如医疗、教育、社保等资源,也会逐步发生变革。相应的,这些曾经所谓的“福利”,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发生贬值。比如教育方面,越来越多有能力且高收入群体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享受更好的教育,而且孩子送出国的年龄越来越小。或者他们选择把孩子送到国内的私立学校或者国际学校,为上大学出国做准备。即使他们拥有户口所带来的“更容易上名校”的福利,那这种福利的吸引力也在降低,因为有了更好的选择和更多的可能性。
当然这些高收入人群还是少数,大多数人是无法承受这种支出的。但我想说的是,市场化改革会带来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竞争,这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现行的体制内或许也有竞争,但这种竞争是和市场经济的竞争不同的,甚至有很多时候是低效的,并不会带来足够大的经济效益。如今这种竞争来自体制内和体制外。很多人的回答都介绍了医院行业,我稍微说一点我所了解高校领域。德国的大学里,只有公立大学的教授才是终身制的,大学不会轻易把教授裁掉,可以看做是“铁饭碗”,而那些刚刚开始教书的科研人员,或者是我们所说的“讲师”,全部都是合同制,合同短的是一年,甚至半年,长的可能三年以上,合同到期后需要看各方面的因素来决定是否留用,比如科研成果和教学水平。不过最近几年这一制度有所改变,一些青年教授也可以得到长期的职位,但处于下层的科研人员是完全没有可能的。美国也类似,只有拿到了tenure(终身职位)的教授或我们所谓的“副教授”,才算是能暂时松一口气。所以在此之前,有志于做教授的低层科研人员必须努力做研究,因为向上爬的竞争太过激烈,必须过五关斩六将。当然这种制度也有一定问题,不过这里就不展开说了。而中国大学传统上,一进来做讲师就等于拿到了铁饭碗,这种制度显然缺乏竞争,缺乏促进教师上进的动力,产出的效率自然会很低。不过据我所知,中国高校的改革已经开始,不少大学都对新来的教师采取聘任制,几年之内必须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评上某个职称,否则合同不会再延长。
当然,改革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改革带来的镇痛也难以避免。比如有人说医院改革后,大家看病可能会更贵。另外还有体制内人员的社保和安置等等问题。改革也从来不会让所有人满意,总会有人成为改革的牺牲品。同时,一些体制内的人可能会对改革持反对态度,这都很正常,每个人都代表着自己的利益团体,都要维护自身的利益,这也是市场经济的一个特征,“舍小家为大家”是不理性的。所以,事业单位改革也是一项政治工作,而政治就是要平衡各方利益,是要不断的妥协和“被妥协”。因此我们从来都是“渐进式的改革”
3、如果你从一个单位调到另一个单位去了怎样和新的领导搞好关系
真题预览结束
真题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带答案详解版《★2015年6月27日江苏省直事业单位面试题和参考答案》真题及11018套全国各地事业单位考试完整版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