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预览:
2017年12月17日广东深圳罗湖区事业单位面试题和参考答案
(2道题,6分钟,有纸笔)
1、创业干事,改革发展。有人说要尽力而为,也有人说要量力而为。谈谈你的看法?
上世纪50年代,沟通祖国西南和西北的宝成铁路接轨,人们为蜀道从此不再难而欢欣鼓舞。可不久后,铁路沿线就出现不少问题。原来,当时的口号是“七一”接轨。即便上级指示不必强求,即便当时6月份雨水较多,塌方严重,又有洪水为害,导致施工困难,但有关单位仍然“突击”,不免埋下隐患。这在当时被称为一种“蛮干的作风”。
干事创业、改革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既要主动进取、尽力而为,又要尊重客观、量力而行。
蛮干要不得,“宁走一步险,不走十步远”更要不得。事实上,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是重要的方法论。正因为此,我们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却始终不曾懈怠;提出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目标,总能创造出奇迹。
2、部分群众认为“不闹不管,小闹小管,大闹大管”。谈谈具体认识和解决对策?
导致群众“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层治理体系不健全和治理能力建设滞后。
首先是群众诉求渠道不畅通,政府相关部门的回应性不强,使一些群众欲通过“闹”来解决自身利益问题。
改革开放后,如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劳资关系、合同纠纷、扶贫救济、邻避事件、族群纠纷等新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日益凸显。个别基层政府部门存在官僚主义作风,对这些新问题和新矛盾漠不关心,不作为或乱作为,压制不同的声音,罔顾群众利益,或者受自身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等的限制,有的甚至还存在官商勾结、打压群众正当利益诉求的现象,回避或激化矛盾,最终迫使民众采取过激的方法将事情“闹大”。
基层政府治理能力和手段相对不足,无法有效解决群众的利益诉求。一般来说,基层政府没有多大的公共政策决策权,主要的职责是执行法律和政策。因法律和政策更注重原则性的规定,基层政府有时在执行时无所适从,当碰到不同法律和政策之间不协调时,情况会更加凸显。
此外,对某一领域事务的处置往往涉及到不同的政府部门,容易出现不同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使民众的诉求久拖不决。再有,县乡入不敷出制约了其解决群众物质利益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基层政府不得不将群众的利益诉求或矛盾纠纷上交给上级政府。
其次是社会治理体系不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尚未形成。
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政府如果想包揽所有事务,就可能会因信息不对称性和手段方法的适用性不强而力不从心,有时还可能造成好心办坏事的结果。因此,一个好的治理结构,需要在政府与社会、民众之间形成互相信任和合作伙伴关系,政府善于转移职能,调动社会上的其他力量参与到民众的诉求解决机制中来,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目前中国多元治理格局尚未真正形成,当民众在政府部门求诉无门时,没有第三种力量可以充当“减压阀”的作用,只能寄希望于将事情“闹大”。
同时,社会舆论监督不完善。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出于各种原因,偏爱新闻舆论和媒体的“正面报道”,对正常的舆论批评顾虑重重,最终舆论监督的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使一些地方民众的非理性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干部考核和问责机制存在缺陷。不少地方的考核和问责办法多以目标和结果导向为特点,以上访或越级上访次数、群体性事件数量和规模等作为衡量维稳工作的标准。这使一些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只追求表面上的和谐和稳定,不敢坚持原则和严格按法律和制度办事,当和事佬,对一些无理取闹者一味妥协退让和息事宁人,以换取对自己有利的考核结果。其他群众因看到了“闹”的好处而效仿,久而久之,法律和制度被抛在了一边,社会治理局面出现无序状态。
破解之道
“不闹没人理睬,不闹石沉大海;闹就有领导重视,闹就有额外收益”的社会治理困局亟待破解。
一要强化责任担当和创新问责机制,疏通民众的诉求渠道,提升政府的回应力。应该借助全面从严治党和从严治政的东风,强化基层部门、领导干部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责任担当,给官僚主义和不作为来一个釜底抽薪。
二要加强法治建设,合理配置基层治理资源,提高基层政府应对群众诉求和化解矛盾冲突的能力。在国家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今天,要立足于顶层设计,讲究法律和政策措施的系统性,又要讲究其实践性和操作性,减少制度的空白。'>
真题预览结束
真题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带答案详解版《★2017年12月17日广东深圳罗湖区事业单位面试题和参考答案》真题及11018套全国各地事业单位考试完整版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