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第一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
1、【答案】C.解析:防微杜渐指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因为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关系原理。
【考点】辩证法三大规律
3、【答案】A.解析: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和风险机制都是市场机制体系的组成内容,其中价格机制是核心。
【考点】市场机制
4、【答案】D解析:宪法附则是指宪法对于特定事项需要特殊规定而作出的附加条款。
由于附则是宪法的一部分,因而其法律效力当然也应该与宪法的一般条文相同,因此A项正确。同时其法律效力还有两大特点:一是特定性,即附则只对特定的条文或者事项适用,因此B项正确;二是临时性,即附则只对特定的时间或者情况适用,有时间限制,一旦时间届满或情况发生变化,其法律效力自然应当终止,因此C项正确。D项表述正好与A项相反,故为应选项。
【考点】宪法 宪法附则
5、【答案】C.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的创新。理论创新是前提,是关键。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理 论创新的指导和推动下进行的。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原文《邓小平理论》第三章。
【考点】邓小平理论 时事政治
7、【答案】D.
8、【答案】D解析:根据我国宪法第74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许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
【考点】法理学 宪法 国家机构
9、【答案】C.解析:《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废止和新条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的产生进程出现了重大变化,条例的题目直接取消了“拆迁”二字,文本中也以“搬迁”全部替代“拆迁”。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沈岿教授认为:“新法草案最新文本朝着我们所期待的方向有了比较大的实质性变化,体现出国务院领导对这个问题的极其关注。它折射的立法精神,是尽可能体现对被征收人财产权的保护。”对“公共利益”限定更严格。
【考点】时事政治
第三部分:数学运算
1、【解析】C 住房增值4000元,房产税增加4000×8%=320元
3、【解析】C 最能威胁甲当选的是乙,所以接下来的票数分配时不需要考虑丙,全部分配给甲和乙,剩余8票,所以甲至少要得4票。
4、【解析】B 设总工程量为360,则甲乙丙的效率分别是20、15、12,三人轮流工作一个周期完成工程量为47,完成总工程量需要7个周期还剩余31份工作,接下来甲工作一小时做完其中的20份,剩余的11份全部由乙完成,需要时间44分钟,所以乙一共工作7小时44分钟。
5、【解析】A 甲捐款是全部捐款的三分之一,乙捐款是全部捐款的四分之一,丙捐款是全部捐款的五分之一,所以全部捐款是3、4、5的公倍数,选择A。
类比推理
1、答案:C 解析:题干中前进和前行都表示向前的含义,从词义角度分析,属于近义词。选项中C项改善和改进为同义词。该题迷惑项为A项。后进:是慢了一点点,也进步了。和后退并不是近义词。
3、答案:B 解析:学生证能够证明学生的身份,户口簿能证明居民的身份。
4、答案:A 解析:拍卖师在拍卖会拍卖艺术品。营业员在商场销售商品。并且A项与题干都属于商业行为。
言语理解
2、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已经指出,目的是为了“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并且“促进就业”为固定搭配。
4、答案:D
5、答案:A 解析:题干中指出“全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自己地区不同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突出重点,故“因地制宜”更符合语境。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