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预览:
2014年10月19号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事业单位面试题和参考答案(下午)
关于勤俭节约的材料。
第一题:
对于勤俭节约之风,你怎么看?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分析能力
【核心考点】
本题侧重考察在当前党中央号召勤俭节约,杜绝奢侈糜烂之风的背景下,考生能否正确理解,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否有意识的做到勤俭节约。
【答题要点】
1. 明确自己对于勤俭节约之风的支持态度,点明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当前杜绝奢侈腐败的一剂“良药”。
2. 根据当前“三公消费”的严重现状和官员因奢侈腐败而落马等事例来论证自己支持勤俭节约之风的观点,阐明勤俭节约之风盛行可以杜绝奢侈腐败,培养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等一系列积极影响。
3. 指出在畅行勤俭节约之风的同时,要避免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
4. 从思想、制度、操作等多个层面提出措施,推进勤俭节约之风,实现杜绝奢侈腐败的目标。
【参考答案】
勤俭节约自古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的。而在当前,勤俭节约更是我们杜绝奢侈腐败、培养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工作作风的一剂“良药”,对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有着积极的影响。
据统计,中国人每年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讲排场、比阔气的现象,比比皆是;而每年的“三公”经费高达数亿千元,公款大肆吃喝,浪费了大量的国家财产,不仅影响了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更有甚者,因为勤俭节约不在,奢侈成为习惯,养成了歪风邪气,影响了党风党纪,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惟俭足以养廉”,只有做到了勤俭节约,才能够杜绝奢侈的作风,才能够培养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真正贡献国家,服务人民。
当然,倡导勤俭节约之风的同时,更应该注意不能让勤俭节约流于表面,成为形式。勤俭节约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品德,应该是我们发自内心去践行,去倡导。所以,我认为要想真正的让勤俭节约成为杜绝奢侈腐败、培养清正廉洁党员干部的一剂“良药”,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加强对党员干部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勤俭节约成为治疗党员干部奢侈腐败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
第二,政府应加快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对于浪费行为和“三公”消费等一系列行为进行公开,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以促进勤俭节约之风的畅行;
第三,对于违反政策法规的奢侈浪费行为,要给与严厉的惩罚,加大监管、惩处的力度。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仅仅从思想上、制度上改变是不够的,还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党员干部更应该从自身做起,不讲排场,不比阔气,摒弃歪风邪气,真正的从行动上和工作作风上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第二题:
如果在工作中遇到很多浪费行为,你会怎么处理?
(1)我国面临着比较严重的能源紧张问题,因此中央提出了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作为政府部门,本应该以身垂范,做节约能源的榜样。《论语》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又说:“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说得就是政府应当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做人民和社会的表率。否则,政策是无法得到切实落实的。
(2)政府部门所以能够浪费能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部分政府人员缺乏足够强的节约能源意识,也没有以身作则、垂范于民的意识;二是政府部门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来推进政府节能。许多部门只限于下发红头文件,喊几句口号,而没有切实地建立有效可行的制度,尤其缺乏对能源浪费行为的处罚与制裁机制。三是社会对政府的外部监督出现了漏洞。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任何行为都只能为着这个宗旨而存在。显然,这种要求并没有相应的外部监督机制的约束与。
(3)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对政府人员节能意识的宣传力度,使大家能够切身体会到节能的重要性,并将这种意识贯穿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二是政府部门应当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对浪费能源者,应当给予相应的处罚,并将节约能源与绩效评估结合起来;三是健全外部监督机制。鼓励社会与公民对政府的不合理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批评,并督促政府尽快改正。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以促使政府在构建节约型社会中为全社会做出应有的表率。
第三题:
有人说现在生活好了,不用节约,再节约就是小气,抠门。对此你怎么看?
首先,我们先对钱的用途做一个明确:钱存在的意义是让你更好地生活。
不同的人对于生活的认知不同,因此有着不同的消费观,对于“该花”的定义也不一样。
所以,我们站在自己的立场,用自己的观念,来评判另一个人是节约还是小气,是不客观的。
因此,我们换一个角度从消费行为的动机来看这个问题:
一、生活的态度:
我们花钱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为了远离某些“麻烦”,比如做饭洗碗很烦,可以出去吃;走三公里很累,可以打辆车。当一个人对生活不便利的容忍度越高时,他花钱的地方越少,也越容易被淹没在生活的嘈杂中。对一个容忍度高的人来说的正常行为,在容忍度低的人眼里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小气。
花钱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获得满足感,这是消费行为带给人们的神奇心理附加值。对生活越有期待的人,越愿意对有他认为存在潜在附加值的消费行为埋单。一个对生活不抱期待的人,自然不会因为某些非理性的原因进行花费,在另一些人的眼里自然就是小气。
花钱的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寻求一种群体的认同。很多时候,我们花钱做某些事情,只是单纯因为大家都做了;而不愿进行某些消费只是因为身边没人去做。被群体价值观所左右的情况下,两个不同的群体对同一个消费行为的态度不同,自然有不同的定义。
二、获得钱的能力:
尽管有葛朗台这样的奇葩存在,但依然不能否认,大部分人的消费观念和价值定义,是跟生钱的能力正相关的。一个北上广白领眼中星巴克只是日常,换到三线城市简直高贵奢靡的一逼。这并非简单的赚什么钱过什么日子。货币在经济上是一般等价物,由国家的经济形势决定;而在消费中,我们往往对钱的价值进行二次等价,这取决于各自的经济能力。比如,一场电影对我而言不过一餐饭钱,随手就花出去,而另一个人眼里可能是一家三口人一天的消费;同是一张票,在不同人眼里,权重就差了9倍。权重的不同自然就会影响判断。而对消费的理解又会放大或缩小权重的力量。
三、消费行为的用途及花费:
一个消费行为解决了生活上哪方面的问题,(不消费可能带来的麻烦)
对方是否看重此项便利/享受,(对方更重视的内容)
此项开支对个人的经济能力有什么影响,(对此消费所代表的内涵是否足够重视)
有没有更效率的备选解决方案,(消费是否理性)
与备选相比各自的优劣在哪里。(依然是通过选择体现重视)
当我们评价“该不该花”时,不妨,思考以上几个问题。
然后,你会发现,大部分情况都是相对而言,一个人,同一笔钱,在不同的支出上,可能他会很大方,也可能会很小气。
而对我而言,能效率解决生活中的“麻烦”,能满足我略浮夸的“消费主义心态”的钱都是该花的。
不该花的则是那些增添麻'>
真题预览结束
真题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带答案详解版《★2014年10月19号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事业单位面试题和参考答案(下午)》真题及12245套全国各地事业单位考试完整版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