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预览:
2015年3月28日江苏省太仓市面试真题
说明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第1题:北京推出政策要求禁止在地铁里拍照,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对此你怎么看?
第2题:题目中列出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国民阅读量和我国人民的读书情况,对比之下,我国国民阅读量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国民阅读量,请问你会通过哪些方法来增强国民阅读的积极性?
第3题:请谈谈使你受益匪浅的一本书是什么?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北京推出政策”
政府推出一项政策就是典型的政府行为问题,此时要敏锐感知政策推出的初衷以及作为受众方普通群众的感受,从而客观全面的分析这一行为。另外北京推出的说明不是全国通行的政策规定,而是地区性的应对措施。那么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可以解决某些问题?是否具有示范效应或者推广意义?
审题点2:“禁止在地铁里拍照”
为什么会有人在地铁里拍照?可能因为地铁里的一些景色,也可能是游客为了纪念等等。为什么禁止?在地铁里拍照有什么危害?联想日常生活中的亲身经历感受等进行分析。但是,禁止拍照真的可以杜绝这些危害嘛?这样“一刀切”的政策会带来哪些新的问题?
审题点3:“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说明有不同的声音,引发争议,所以应该这种政策行为进行全方位的考虑。政策好在哪?存在哪些问题?如果继续推行,如何完善?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近些年,“地铁偷拍”引发很多纠纷,在地铁随意拍照也造成了不少安全事故。地铁作为人流量很大的公共场所,其运行秩序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北京推出禁止在地铁里拍照的政策,为了维护公共安全得初衷值得肯定,但更多的我认为是为了降低监督防范成本的无奈之举,难以服众。
在日常生活中时常看到有人用手机或者相机在地铁里拍照,这一举动的出发点不尽相同,当然有的是游客留念,有的是被站内的壁画等艺术品所吸引,还有的是出于对相关设备设施的好奇,但是更有甚者利用地铁人流量大较为拥挤的环境,偷拍照片获取不正当利益。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拿起手机,不可否认,在地铁里随意拍照确实会带来诸多问题,其一,在地铁站台拍照,闪光灯会影响地铁司机视线,干扰对信号灯的观察,从而诱发安全事故;其二,地铁客流较大,乘客拍照容易导致人流的滞留和围观,甚至造成拥挤和踩踏事件,妨碍正常的交通秩序,严重威胁公众人身安全;其三,地铁属于地下人防设施,有一定的保密要求,照片大量外传可能导致技术信息泄露;其四,有的人在地铁等公众场合拍照,上传网络,极有可能侵犯公民的肖像权,甚至有些偷拍属于违法行为。
但是,面对这些问题隐患,推出这种严禁拍照“一刀切”的政策,是否真的可行?我认为,还需理性审视,这种做法本身仍有不可取之处:
一方面,缺乏法律基础。目前,没有任何成文规定禁止拍摄非军事类的列车和设施,包括地铁,国铁和其他所有类型的轨道交通,出台此项政策没有法律依据,还有可能涉嫌侵犯人身自由,难以服众。另一方面,缺乏可操作性。地铁乘客量如此之大,在当前手机拍照十分普及的情况下,“禁止拍照”因不具备针对性和易察觉性而难以真正实现。
那么,如何更好的维护地铁环境秩序,既能够避免随意拍照带来的危害隐患,又能够保障群众的正常拍照需求,我认为“堵不如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第一,调整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对于乘客个人和非商业性单位的拍摄活动,在不损坏地铁设施、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可以在地铁站拍照留念;对出于商业目的的拍摄,如拍摄商业广告片、影视作品等,则需经过地铁管理部门批准,且不影响正常运营服务和不损坏地铁设施,涉及资源占用的,还需签订相关责任书,缴纳保证金等,才可以拍摄。
第二,管理监督,安全第一。地铁管理部门要在站内及周边公共区域设立相关的警示牌,提醒乘客,不能用闪光灯对着行驶而来的列车拍照,也不能影响他人及交通秩序。安排一定的人力在站内进行安全巡逻,发现问题,及时劝导解决。公布监督电话,一旦发现有违法摄录和拍照行为,可立即拨打电话投诉,迅速由专人处理。
第三,扩大安全宣传,树立规范意识。通过张贴公告和地铁站电子屏上播放地铁安全微视频等方式,说明随意拍照的严重危害,提醒群众规范行为。民众也应该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地铁站等公共空间的行为规则,不妨碍公共秩序,不侵犯他人权利,争做文明市民。
相信,做好以上几点,地铁出行,更加美好,地铁管理,更加人性。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我国国民阅读量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距?思考阅读量低的原因,可以从图书本书、阅读者、阅读条件三个方面考虑,比如书的质量不好、内容晦涩难懂、没有读书习惯、或者想读书但是没有图书馆、图书贵等。
审题点2:“通过哪些方法来增强国民阅读的积极性”
重点谈提高阅读积极性的对策,那就根据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解决,要落地可行。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书籍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国家软实力的建设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国自古文化底蕴深厚,但题目中数据反映出当前我国国民阅读量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国民阅读量,阅读状况不容乐观,我认为要想改变现状,提升阅读积极性,首先需要全面了解阅读少的原因:
一是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阅读时间被挤占压缩。青少年在“应试教育”笼罩下,课业压力日益增大,而“上班族”工作事务繁忙,精神压力大,业余时间也难以聚精会神阅读学习。二是现代信息获取的方式更为多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纸质阅读不再是获得信息的唯一方式。三是社会心态浮躁功利,人们急需要了解对自己当前工作“有用”的知识,在快餐文化盛行之下,阅读习惯难以坚持。四是阅读资源良莠不齐。可供人们静心阅读、购买书籍的场所少,图书市场管理混乱,能让读者产生共鸣的优秀作品少,进而降低了国民的阅读积极性。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关系着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关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下大力气倡导阅读,多措并举,切实提高国民的阅读积极性。
首先,完善文化硬件建设。政府增加文化设施和科普投入,加快图书馆、阅览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边远农村,可以设立“流动文化车”“流动图书馆”等,为群众提供适宜的阅读场所。同时,引进一定数量适宜当地群众阅读的优秀书籍,包括农耕科学、人生哲理、散文小说等,做到群众“有书读”、“读好书”。
其次,养成阅读自觉,加强宣传教育。在学校,开设专门的阅读课程,给学生预留充分的阅读时间,注重加强学生间的阅读交流,促进相互分享,通过“每月一本好书”等定期化、常态化的活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社会上,通过举办
“读书节”、拍摄“热爱阅读”公益广告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大力宣传读书的益处,同时,由读书协会等相关部门联合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公众平台,定期推送精品书刊名录及导读,各企事业单位每周设立读书日,提供员工自由读书的场所和时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公众的阅读积极性,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社会氛围。
最后,规范图书市场。文化部门应做好图书市场的监管与规范,一方面推进“童书分级”制度,让科学的分级阅读助力少儿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严格打击盗版,提高书籍准入门槛,强化对于图书内容和印刷的品质把控,通过制度约束和政策导向,设立低俗撰写“黑名单”,对优秀文化作品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切实提升优秀原创者的写作积极性,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选择。加大对于出版社、图书销售商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整体上降低图书的售价,全面推进“书香社会”的建设。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谈谈”
谈什么?仍然结合态度观点综合分析的整体思路,可以说它是什么,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你为什么要谈它,它怎么影响了你;读后你会怎么做等方面。
审题点2:“受益匪浅”
什么是受益匪浅?就是给自己带来了很大收货,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哲理、对自己产生了什么帮助、提高了什么能力等等,要联系自身,结合实际。
思维导图
真题预览结束
真题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带答案详解版《★2015年3月28日江苏省太仓市面试真题》真题及12245套全国各地事业单位考试完整版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