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预览:
2018年4月7日浙江省嘉兴经开区嘉北街道社区干部面试真题
说明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第1题:有些人工作是一项谋生,工作是为了赚更多钱,结合自己的报考岗位,谈谈你对工作的看法?
第2题:企业招聘大学生中有些岗位是保洁员,保安,有些大学生认为这是浪费人才,而企业认为这是双向选择,资源合理配置。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第3题:小区附近的饭店油烟影响居民生活,有居民跑去饭店反应,饭店老板得知却派人把垃圾放在居民家门口,居民很无奈,只好向社区反应,假如你是社区工作人员,你怎么办?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这是一个综合分析结合自我认知类的题目。我们要从题目出发,阐明自己的观点,进而根据岗位特性,谈一谈对“工作的理解”。下面我们结合题目详细的分析:
审题点1:“有些人工作是一项谋生,工作是为了赚更多钱”
这句话点明了有些人工作的目的,是谋生的手段,这是无可厚非的。工作可以创造财富,获得报酬,在物质上满足人的需求。但是赚钱也并不是工作的唯一目的,工作还可以成就人生理想,贡献社会,体现出人的价值。面对题目的观点,我们需要阐明自己的态度,并且进行相应的论证,让我们的观点更站得住脚。
审题点2:“结合自己的报考岗位,谈谈你对工作的看法”
无论我们报考的岗位是什么,都是机关工作人员或公职人员,这个群体不能以财富作为自己工作的唯一目的,那么我们就要注意答题的倾向性,要把公职人员工作的职责,结合自身报考的岗位说明清楚。之后也可以简要谈一谈,今后怎样投入工作。切记,不要在结合岗位的时候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答题思路可以梳理出来:提出对题目观点的看法,阐述自己的理解——结合岗位谈谈自己的认识——今后怎样践行工作。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工作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一种生存的需要。有人把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追求财富,这是无可厚非的,可以理解。但是我并不完全认同这种看法。创造财富并不是工作的唯一目的,要看到工作更多的意义,也不要单纯把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
第一,工作的意义有很多,创造财富只是在物质上的体现。工作可以实现人们的价值,很多人的工作并不是为了谋生,而是奉献社会,实现人生理想。就像最美乡村教师支月英,扎根乡村三十多年,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个乡村的教育事业。支月英并没有为了财富而工作,而是为了让乡村的孩子学到更多知识。
第二,如果把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会失去工作的乐趣。人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做工作要找到工作的乐趣,这样才能够在工作中投入更多,发挥自身的优势,享受工作的成就感与自豪感。现在社会上很多青年人心浮气躁,只把工作当做赚钱的途径,渐渐的失去热情,把工作当成负担,产生厌烦的情绪,不仅工作做不好,人也变得不快乐。
结合我报考的岗位,我认为我们更要正确认识工作的内涵。习总书记曾说过,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作为公职人员,要厘清财富和权力的边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更不能指望利用工作来谋取财富,赚更多的钱。很多落马的官员,就是没能认识到做不能利用权力敛财的道理,而误入歧途。
因此,如果我有幸地成为一名公职人员,我一定会正确的认识工作,理解工作,完成工作。
第一,我会树立正确的工作观,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把工作作为赚钱的途径,而要严明纪律。参加廉政教育活动,加强对“两学一做”的践行。树立规则意识,恪守政治底线,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清白做人,坦荡为官,干净做事。
第二,在工作中发现乐趣。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完成好工作,让群众满意。把群众的微笑当成最好的回报,把百姓的夸奖和认可作为前进的动力。在工作中发现快乐,成就自我,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第三,我会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树立奉献意识和敬业精神。用严格的要求约束自己,想群众之所想,把工作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不断的积累新知识,学习新技能,是自己能够更好的为群众排忧解难,实现理想。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这是一道有争议的社会现象题,我们要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站在不同角度深入分析双方观点的合理性,最后得出自己更支持的观点。
审题点1:“企业招聘大学生中有些岗位是保洁员,保安”
这里是题干给我们的社会现象,保洁员、保安这类职业在大众印象中并不需要太高的文化水平就能胜任,但是企业在招聘大学生的过程中却设立了这类岗位,听上去有一定的反差,但是我们也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不要急于通过感性认识得出结论。
审题点2:“有些大学生认为这是浪费人才”
这种观点听起来好像有些道理,如果一位有才能的大学生真的进入保安岗位,因此才能得不到施展,那确实是一种人才浪费。但是我们再细想,这样的情况真的可能存在吗?大学生只能代表学历,无法为能力代言,一位有能力的大学生,为什么不去选择能施展才华的岗位,而要选择保安、保洁呢?所以这种观点的前提条件本身就是不成立的。
审题点3:“而企业认为这是双向选择,资源合理配置”
企业的话说的比较官方,因为这两句话背后的真实含义并不那么“好听”。用通俗的话讲,“双向选择”的意思是,你来不来是你的自由,我没有强迫,我招不招也是我的自由,你管不着。“资源合理配置”的意思是,大学生中有些人是有能力的,有些人只有学历缺少能力,让前者干业务、后者干后勤,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合理配置。不太“好听”是事实,但是话糙理不糙。
因此这道题一种比较合理的观点,就是支持后者的观点。思路上,我们可以先说明自己支持的理由——谈一谈这其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最后给出解决的措施。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对于题干中的现象,我更支持企业的观点,具体理由如下:
第一,合法性。企业招聘是纯粹的市场行为,招聘条件如何订立是企业方的自由,聘用合同也只有在双方一致的意思表示下才能订立,即使招聘门槛订立的不合理,结果也最多只是企业招不到人,没有侵害他人的利益。
第二,合理性。2017年我国有795万高校毕业生,其中大多数人肯定是具备专业才能的,这部分人在双向选择的条件下,本就不会选择进入后勤岗位,因此不会浪费人才;但同时也肯定有少部分人因为学业不精等原因空有学历,不具备与其学历相称的专业能力,在目前严峻的择业压力下难以实现就业,给这部分人提供后勤岗位工作,确实可以说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
第一,高校教育质量堪忧。之所以存在所谓“低就”的现象,个人兴趣原因只是少部分,更多还是因为大学生在高校教育中没有获得与其学历相匹配的能力,在校期间没有认真学习或课程设置不合理,无奈只能选择“低就”。
第二,社会认知存在偏差。社会上仍然有不少民众和用人单位,仍然存在迷信学历、职业歧视等错误认知,不了解就业市场的基本情况,认为大学生就一定都具备合格的能力,只要大学生没有从事他们眼中所谓“体面”的工作,就是人才浪费。
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改善以上的问题。
第一,严守高校教育之门。一方面应该叫停目前很多高校盲目扩招的势头,根据市场形势与社会需求制定招生计划与培养方案,定期进行动态化管理;另一方面也应严格考核机制,通过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考试成绩等多角度评判学生是否具备了应有的专业能力,并通过操作细则和技术手段,将考核指标尽可能量化、数据化、透明化,防止人为干预的可能。
第二,遏制错误认知之风。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各类用人单位的招聘意向,比如是更看重能力还是学历、具体如何考察能力等,然后将一系列调查结果制成小漫画与小动画这种生动的形式,利用三微一端推送、线下发放手册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也可以利用表彰评优的方式,评选一批在岗勤恳工作、发扬工匠精神、为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技术型人才,为社会树立榜样,消除社会偏见。
相信通过以上两点措施,未来的教育会培养出越来越优秀的人才,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宽容开放。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真题预览结束
真题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带答案详解版《★2018年4月7日浙江省嘉兴经开区嘉北街道社区干部面试真题》真题及12245套全国各地事业单位考试完整版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