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预览:
2018年6月7日上午上海浦发事业单位面试题(学员回忆版)
说明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第1题:用三个词形容自己的缺点,你如何通过自己努力克服。
第2题:非物质文化遗产里面有保密的成分,有的人说为了这个非遗的传承,要不打破保密。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第3题:工作中同事把失误推卸给了你,领导在会议上面严肃地批评了你,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怎么办?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这是一道自我认知题,题目问法很有针对性,直接问的是用三个词形容缺点,因此我们要直接谈谈自己的缺点,然后再谈自己以后要怎么去改进克服,接下来我们需要结合自身进行进一步分析。
审题点1:“用三个词形容自己的缺点”
“用三个词形容自己的缺点”对于答题有了明确的要求,所以大家在形容自己缺点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题干要求来,用三个词,不要过多或者过少。当看到缺点的时候大家要做到真诚,既不要把自己的优点作为缺点来说,比如说自己做事讲过于求原则,这种会让考官觉得虚伪;也不要说致命性的缺点,比如说自己的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不足,这种会让自己掉进坑里,所以我们可以从自己的性格内向、工作经验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看待问题不全面等“不伤大雅”的缺点着手。
审题点2:“你如何通过自己努力克服”
“如何通过自己努力克服”很明显谈对策,谈对策一定要表明自己克服问题的决心,结合自身实际去改进,不要谈一些比较空洞的对策,我们可以结合自己职场新人的身份,从积极与大家沟通、努力向他人学习、增强理论学习、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大局意识等来谈如何克服。
本题作答思路可以为:概括个人存在的缺点,结合事例委婉说明,重点体现个人克服的过程以及其中的收获、对未来工作的帮助。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古语有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觉得一个人能够清楚的认识自己的缺点是成功的关键。如果用三个词形容我自己的缺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性格内向慢热。我不善于与陌生人交流,在大学期间虽然自己有意识的去参加一些群体活动,在与人沟通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面对陌生人仍然会比较害羞、慢热。
第二,职场经验不足。作为一名刚踏出校门的毕业生,除了曾经的学校班主任助理以及学校组织的实习工作之外,没有真正意义上参加过工作,所以在工作的认知上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实际经验不足。
第三,创新能力不强。我对待工作更多的是力争完美,但是很多时候对于问题看待的角度可能不够透彻,所以在工作上可能会更偏保守,创新能力不强。
我觉得有缺点不可怕,关键是要去克服它、战胜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从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积极沟通。进入单位以后,一方面我要多与大家沟通交流,通过向领导、向业务骨干请教学习,主动融入群体,熟悉工作岗位,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及时与大家沟通交流,尽快熟悉业务要求,配合大家工作进度。另一方面,我也会主动去关心群众,与群众沟通时要有耐心,积极了解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第二,学以致用。一方面,我会努力学习涉及岗位业务的政策文件、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另一方面我会努力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我们的基层实际相结合,根据群众的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第三,主动创新。我会主动转换思路,换位思考,增强全局意识;充分发挥自己计算机的特长,在工作中利用“互联网+”,创新工作方式,简化办事流程,节省办事成本。
我相信,通过努力,我一定会成为一名领导满意、同事满意、群众满意的公职人员。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属于综合分析的社会现象类题目。题干中有人认为不打破保密有利于非遗的传承,我们需要思考不打破保密真的能够实现利于非遗传承的目的吗?然后表明自己的观点。接下来我们就要分析原因,最后提出如何做好非遗传承的对策。具体怎么理解我们结合这道题目进行详细分析。
审题点1:“非物质文化遗产里面有保密的成分”
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保密成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固然需要保护。
审题点2:“有的人说为了这个非遗的传承,要不打破保密。”
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因此这个题目中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不打破保密真的能够实现传承的目的吗?很明显过于的保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并不一定有有利,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看法,应该全面看待,适当打破保密。然后我们可以分析下为什么,也就是过于保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影响比如说不利于保存、缺乏生命力等,最后结合如何做好保密与发展谈谈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因此这个题目的思路就是表明态度,其次分析过于保密的危害,最后总结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密成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不打破保密的确有利于非遗的保护。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以人为本,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因此我认为对保密成分是否打破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既要看到其保密的保护性,也要看到不打破保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的负面影响,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不易保存。由于保存方式的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许多都是以口头形式或者采取传子不传女,传女不传媳等方式流传下来,这就难免会出现问题:如果这家没有儿子或者没有女儿,也就是说这项技艺没有一个继承人。
第二,缺乏生命力。非遗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现代的文化财富。现代的“非遗”,过于保密的保护,使得遗迹的自然状态和真实性减少,人造的成分增多;日常性减少,节庆性增多;实用性减少,表演性增多;民间性减少,官方性增多;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不再是融入于于百姓日常生活,失却了原本的生命力,遗产就成了包袱。
第三,逐利性增强。过于强调保密成分的保护,使得我们对遗产的文化品质在不断消解,功利性目的越来越突出,甚至“非遗”的留存、申报乃至保护,都有着强烈的利益驱动,不仅是个人的需要,还有当地政府的助推,使得申遗工作变成了本地的广告、旅游的宣传、增值的途径。
因此为了能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活起”来,不再只是冷冰冰的遗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第一,宣传教育,提高对非遗的意识。不仅要通过“三微一端”等媒体形式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而且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在不同教育阶段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教育。
第二,适度保密,注重对非遗的传承。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出台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密配方的保护,提高恶意泄露违法成本;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转变传统的传承方式,比如说通过加盟等形式,在小范围内适度公开秘方。
第三,与时俱进,加强对非遗的创新。一方面要注意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运用高新科技变革传统技艺,适应时代发展;另一方面要注意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与日常生活相融合人,让“非遗”走进寻常百姓生活。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这个题是一道人际关系题,在遇到人际关系问题时,一定不要单纯的以人际解决人际问题,要以工作为重,把人际问题放在工作中去解决。这个题目中涉及的有同事,有领导,因此我们答题可以按照“承认失误——沟通同事——后续提升”大的框架来回答。下面我们结合题目一起来看一下如何细化。
审题点1:“工作中同事把失误推卸给了你”
这个点是本题的关键矛盾点。虽然谈到“工作中同事把失误推卸给了你”,有些考生可能会觉得是同事的问题。其实不一定,我们应该阳光心态,同事既然说失误你造成的,那么我就应该思考到底是哪个环节造成的问题,看看到底是自己的问题,交接中的问题,还是同事的问题。
审题点2:“领导在会议上面严肃地批评了你”
真题预览结束
真题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带答案详解版《★2018年6月7日上午上海浦发事业单位面试题(学员回忆版)》真题及12245套全国各地事业单位考试完整版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