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事业单位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事业单位招聘专用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 真题+讲义=免费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三五"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 一号文件 十九大报告 中国政府与政治 马哲 毛概 邓论和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法理学与宪法 公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 公务员法 管理常识 行政法 经济 经济常识 经济法 科技生活 民法 人文历史 商法 社会公德 事业单位知识 宪法 刑法 政治经济学 中共党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定义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选词填空 地形地势 高科技产业 工业 海洋资源 行政区划 河流湖泊 疆域 交通运输业 民族 农业 气候 人口 水资源 土地资源 自然资源 时事政治

2018年9月1日江西鹰潭市事业单位面试真题(完整word版)
2022-08-28 03:01:07 【
真题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带答案详解版《★2018年9月1日江西鹰潭市事业单位面试真题》真题及12245套全国各地事业单位考试完整版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真题预览:

201891日江西鹰潭市事业单位面试真题

 

说明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第1题:乡村环境整治,只整马路表面,里面怎么样就不管,只看领导满不满意,不管百姓满不满意。对此,你怎么看?

 

2题:禁塑令实施多年,现在效果不好,成一纸空文,领导交给你处理,你如何解决?

 

3题:校园共享单车比较多,学生骑进来,无人管理,影响到学校公共秩序,学校领导交给你来做,你会怎么做?

 

 

 

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是社会现象题型。题目现象说的是乡村治理中“只重面子,不重里子”的问题,更深层次反应了“只看上面,不看下面”的“官本位思想”。这样一种现象和行为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位的整治方式,今后如何把乡村环境整治工作真正做到实处,把政府的服务理念深入到老百姓的心里去,都是我们可以深入分析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思维将我们的答题思路深化,接下来我们结合题目进行详细分析。

审题点1:“乡村环境整治,只整马路表面,里面怎么样就不管”

这句话展现的是乡村环境整治过程本身的问题。这样的行为只求表面之功,是一种欺上瞒下的表现,这样的环境整治是无效的。我们可以借此分析出现此类情况的危害,其本身对资金造成浪费,对落实群众路线造成阻碍,对不利于政策落地的问题等。

审题点2:“只看领导满不满意,不管百姓满不满意”

这种“唯领导论”的错误认识则是反映了干部本身思想方面的问题。产生这样的“错位思想”也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有主观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也有考核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而这样的“错位思想”的危害是巨大的,可以从群众路线角度、服务型政府建设、社会共治多个角度展开论述。也可以为以后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提供借鉴,达到惩前毖后的效果。

因此,本题的答题思路可为:简单谈谈此现象折射的社会问题,作出表态;然后分析问题产生的危害和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乡村环境整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其出发点为了切实提高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但是,整治过程中“只重面子、不重里子”、“只看上面不看下面”是“官本位思想”的体现,这严重背离了政策执行的初衷。对农村的发展乃至政府的建设都是极为不利的。

一方面,这种行为不利于乡村环境整治的深入推进。这种行为给政府财政资金造成了浪费,仅仅是掩盖了乡村深层次“脏、乱、差”的环境问题,没有真正起到改善乡村环境卫生的作用,更无法为乡村振兴打下良好基础。

另一方面,这种行为不利于群众路线的践行。这种表面化的工作,没有让老百姓看到政府真正干事创业的信心和热情,没有给老百姓带来真正的便利与实惠。

更深远来说,这种行为不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这“只唯上不唯民”的思想和当前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背道而驰的,对于整个政府形象的提升造成了负面影响,不利于形成社会共治的和谐景象。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一是因为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存在偏离,没有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而是只看重自己本身的政绩;其二是当前的考核监督机制还不健全。在监督考核时走马观花式只看表面,而缺少对整个环境整治过程的动态监督,基层群众调研工作没有深入下去;其三是群众和政府的反馈渠道不够通畅。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老百姓没有渠道将问题和建议进行反馈,导致了政府工作和群众需求的脱节。

因此,在乡村环境整治推进过程中,要“面子”更要“里子”。这需要政府下更大力气,多措并举。

第一,摆正思想站位。通过“两学一做”、党校培训常态化等方式,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教育,切实践行和落实好群众教育路线活动,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二,完善监督考核。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动态考核机制,对工作进度和工作实效做到全面把握,同时将群众满意度测评作为一项重要指标,通过电话抽查、随机走访等方式了解群众对工作开展的满意程度。

第三,拓宽反馈渠道。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官网“民声”板块,开设群众投诉建议专版专栏,将群众的意见和投诉事项予以公示,并设立办结时限,最大程度保障群众的知情参与权,不断推进社会共治。

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是应急应变类中的工作处理类,让你去解决禁塑令执行效果不好的问题,这属于政府政策落实的效果不理想,那就需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原因给出具体解决方案。结合题目,具体分析如下:

审题点1:“禁塑令实施多年”

20081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6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并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从2008年到2018年,禁塑令已经推行了10年之久。那么这么长的时间中,关于禁塑令应该说人们都有所了解了。

审题点2:“现在效果不好,成一纸空文”

禁塑令效果不好,说明现在塑料袋仍旧在使用,并没有起到当初限制塑料袋的使用的目的。那么考生就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此种情况?这里要结合审题点一中该项政策已经推进十年的实际情况来分析。那么可能的原因有:群众环保意识不强、实际落实不到位、行政处罚未严格执行等。

针对上述分析的原因,我们就要进行解决了。这里要注意结合我们所在的工作环境,所提出的措施应该更加具体一些。具体可以结合前期的假设来进行。在最后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应该有一些惩前毖后的措施确保工作更好的开展。

所以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本题的思路为:第一,简单阐述禁塑令的背景意义,第二,调查禁塑令推行不利的原因并针对性给出解决措施,第三,惩前毖后,加强监督确保后期政策落实。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禁塑令实行过程中出现阻碍,未发挥原有的效果。对此,我会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进行全面调查走访,了解原因。通过与环保局、市场监督局等部门等面对面访谈,了解政策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在单位微信公众号、微博、官网上发放禁塑令的调查问卷,询问网友们对于禁塑令的看法和建议。实地走访本地区大型超市,现场与收银员、商场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塑料袋的售卖情况和使用情况。

第二,根据调查结果,进行针对性处理。结合前期调查,根据禁塑令受阻的不同的原因进行解决。如果是由于群众环保意识不强,对于使用塑料袋的危害认识不足,我会在辖区内开展环保宣传活动。通过在社区内举办环保讲座,发放宣传海报,进一步提升辖区内的居民环保意识。同时在微信、微博上开展热门话题讨论,随手拍等活动,鼓励当地媒体大V转发,提高宣传活动的影响力。如果是群众认为塑料袋较为便捷使用,缺乏替代物品进行购物,我会在辖区内号召超市举行集赞送购物布袋活动,通过鼓励市民坚持使用购物布袋行为养成微习惯。同时,我会结合我单位开展的宣传活动,购置一批环保购物布袋作为活动奖品,提供给社区内积极参加宣传活动的群众,鼓励他们自觉带头,成为禁塑令的宣传者。如果是因为禁塑令过程中,部分商家仍然存在侥幸心理,违规提供塑料袋,我们也会跟环保部门进行联合检查,对存在不按要求执行的企业、商家进行查处,依规进行处罚。针对有严重违反环保相关法律规定的企业,在地区的官网上公示其违规行为,对不法行为形成威慑。

第三,惩前毖后,建立长效机制。环保工作并非一日之功,我会向领导建议结合环保工作特征,定期在辖区内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环保企业督查行动,让禁塑令真正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落实,让人们养成自觉摒弃使用塑料袋的好习惯,为维护环境生态贡献力量。

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为应急应变类题,让你解决学校中共享单车难于管理的问题,对于造成的问题要了解其产生的原因,然后根据问题的具体表现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真正将工作落实。下面我们针对具体信息进行分析。

审题点1


真题预览结束
真题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带答案详解版《★2018年9月1日江西鹰潭市事业单位面试真题》真题及12245套全国各地事业单位考试完整版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8年9月1日江西吉安市三类人员..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