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预览:
2018年1月8日上午福建厦门事业单位面试真题
说明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第1题:某校校长在开会上说“做事情要从小事做起,只有把小事平凡事做好做精细才能成功,才能做大事。”对此你怎么看?
第2题:动车进站时间短暂,停站的短短5分钟内,车厢内跟车厢外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动车内禁止吸烟,却有很多乘客在站台抽烟,烟雾缭绕。这种反差你怎么看?
第3题:某城市车辆日益新增,超过了城市的负荷,同时出现了很多车辆违章违纪的情况,在过去都是采取以罚代管的措施,现在政府要推行新政策,建设创新型政府,实施以奖代罚,对此你有什么好建议?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属于综合分析题型中的态度观点类,用一句话的方式阐述一个观点,对此观点进行分析论证,可以通过提炼观点分析论证方式进行回答。为了保证分析论证的丰富,可以采用多样的论证方式,比如说举例论证、正反面论证以及道理论证的方式展开。
审题点1:“做事情要从小事做起”
此审题点强调了做任何事都情需要从小事做起,体现了小事是基础性工作,只有打牢基础才能做成事情,可以从中提炼出小事是基础的观点进行分析论证。
审题点2:“只有把小事平凡事做好做精细才能成功,才能做大事。”
此审题点更进一步强调了做小事的重要性,不仅是要做好小事,更要精细化的做小事,可以提炼出精益求精做好小事观点;另一方面,此审题点还提出“做大事”,是由做小事层层递进而来,唯有做好了“大事”中得每件小事、平凡事,才能成就大事,所以小事也是大事的观点进行分析论证。
因此,本题的作答思路可以参考总分思路,先对这句话进行肯定,即觉得这句话说得比较在理,紧接着重点突出,回应把小事做细做精是成就大事的必要条件,并进行分析论证,最后落脚到自己怎么去做小事作为完整的回答。
此外还可以提供一个思路给考生参考,本题破题思路是基于认可这句话,亦有一些考生会站在对立面去思考,即只要放眼“大事大局,将就格局”,才能把准方向、重点突破细微之处。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校长一席话,是对我们每个青年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提出的殷切的指导,我十分认同。
首先,小事是基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不论任何事情,都是由一点一滴的小事组成,只有把每件小事都做好,才能够筑牢基础,才能够扎实根基,才能够砌起高楼。千里大堤尚能毁于小小的蚂蚁穴居,何况我们工作学习呢?必然前功尽弃,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
其次,小事要精细。小事不仅仅是做好,更需要我们做细、做精、做透。俗话说,细节当中有魔鬼。确实如此,唯有我们将每个小事都做到精益求精,那由小事组成的大事,才能自然而然、才能瓜熟蒂落、才能水到渠成。在激烈的社会竞争,浮躁的社会心态下,我们提倡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是庖丁解牛对于牛身体部件每一毫厘的熟悉把控,是对于解刨技术的超然自信;是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岗位上对自身技艺“吹毛求疵”的匠人。无论是朴实如故宫的修理匠,还是在高精尖领域的实验者,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人们,细节的极致才是品质的保证。因此,小事需要精细化,这不仅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自我勇攀高峰、独孤求败、实现价值的必经之路。
再次,小事亦是“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古语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就是告诉我们天下的难事、大事必然依赖于每件小事、平凡事的成功。无论是爱心斯坦相对论还是老庄的事无绝对,小事即是大事,以小见大以之为基石,大事也是小事,因其日积月累终汇成海,所以小事就是“大事”。想要成就大事,就需要做好小事,如果不能如同重视大事般重视小事,就有可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就有可能如失掉一个马蹄钉就失去一个国家的理查三世。
最后,作为一名年轻人,我会用实际行动去慢慢体悟“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后工作中,我必将每件便民、利民、为民的小事做好,让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打下为人民服务的夯实基础;另一方面我不会止步于前,要精益求精,不断学习新的本领,与互联网、地球村接轨,充实自己,开阔眼界,为解决群众大事、难事中发挥更精准、更高效、更贴心的作用;最后我一定会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真正将群众的每件小事当成大事来办,将为人民服务这件大事进行到底!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是综合分析类题型中的社会现象类题型,描述了动车运营中,乘客在站台吸烟的情况,和车内的形成对比,结合当下国家大力推行的禁烟举措来看,可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反差,进而解决反差,将吸烟情况进行科学管理,真正落实车站的无烟化管理。
审题点1:“动车进站时间短暂,停站的短短5分钟内”
此审题点介绍了动车运行的情况,把握关键字,特殊符号“5分钟”,停站时间非常短,有许多人出来抽烟,很容易造成错过、延误动车或者其他的运行安全隐患。可以从危害的角度切入分析。
审题点2:“车厢内跟车厢外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动车内禁止吸烟,却有很多乘客在站台抽烟,烟雾缭绕”
此审题点强调了反差对比,车厢内无人吸烟说明了禁烟管理落实到位,车外却烟雾缭绕,说明了在车外在禁烟管理上出现漏洞,可以从两者的对比当中分析出反差的原因进行,再根据分析出原因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题干的要求是询问“反差的看法”,换而言之是分析出现站台吸烟的问题,是典型的负面现象。因此,此题的作答思路可以从回应负面现象、引发的危害、发生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决对策入手来作答此题。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题干中的现象确实在动车中出现,我自己就亲眼看过,对此我比较忧心。
首先,车外吸烟,危害大。一是存在安全隐患。乘客选择在站点上吸烟,造成烟雾弥漫就可能触发动车烟雾警报装置,影响正常运行。另一方面时间短,会存在随意丢弃或者不能及时掐灭的烟头情况,造成火灾隐患。二是影响动车运行。动车和高铁运行过程中,速度快,停靠的站点较大,人流量多,如果停靠站点乘客就去车外吸烟,增加了上下车流动难度,也容易造成动车运行延误。
其次,求其原因。第一是禁烟管理落实不力。火车站的管理条例中对车站实行禁烟,但是在执行落实时打折。由于车辆通过多、停靠时间短,不能及时管理车厢外吸烟行为,并且对于吸烟的处罚力度低,违反成本低,缺乏有效的约束。第二硬件设施不完善。全中国大概有超过3.5亿烟民,考虑到他们出行需求,但是很多动车运行一味禁止吸烟,但是并没有设置吸烟空间,让很多乘客不得不选择在车外吸烟形成反差;第三轨道交通禁烟措施与吸烟危害宣传不到位。从北京的最强禁烟令的出台,到全国范围内的室内场所不允许吸烟,再到最新禁止在动车高铁吸烟的条例,宣传力度弱,宣传效果差,导致很多出行的烟民乘客不了解,对火车站点吸烟的危害认识不清,因此才会出现题干中的现象。
最后,减小反差。如何管理烟民,实现无烟化管理,可以通过多措并举的方式进一步加强。第一要严格落实车站站点禁烟管理。一方面设置禁烟专员,加大巡查力度。加强对于本节车厢乘客的管理力度,不允许随意上下车,发现吸烟者要及时制止。另一方面加大处罚,对于下车吸烟的乘客可以通过处以罚金的方式处罚,如果多次不改进可计入购票诚信档案,使其无法正常购票出行;第二完善动车组的吸烟设施。可以在车上设置专门的吸烟室,并且通过广播语音的方式滚动提示,请有需要的烟民去吸烟室吸烟;第三加大站点禁止吸烟宣传。一方面可以通过动车上的车载广播和车载视频播送禁烟的要求,还可以制作内容生动精彩的小动画,将动车车厢外吸烟造成危害的直观展示,另一方面全社会也要加强禁烟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电视媒体的制作公益视频方式呼吁大家减少吸烟,真正实现安全出行。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是综合分析中的社会现象类题型,但是区别于常规的社会现象,直接考察单一要素。直接询问“好建议”,就是询问对于题干中的给出现象你有什么好的对策,在答题的过程中,注意做到对策详实,重点突出,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辅以简短的分析为内容。
审题点1:“某城市车辆日益新增,超过了城市的负荷,同时出现了很多车辆违章违纪的情况”
此审题点包含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车辆多造成城市不堪负荷,另外一个是车辆的违纪多。从这两个问题入手思考,可以确保提出的具体措施更有针对性。对于车多造成超过城市负荷,就要考虑市民尽量少买车,或者买了车尽量少开的对策;对于违纪多可以考虑如何加强约束,如从思想层面入手、发挥监督作用等角度具体展开。
审题点2:“过去都是采取以罚代管的措施,现在政府要推行新政策,建设创新型政府,实施以奖代罚,对此你有什么好建议”
此审题点对所需建议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就是必须是“实施以奖代罚”的方式所以在作答中要围绕奖励的方式解决题干中的现象。另外,题干中点出以奖代罚的模式是建设新型政府,可以进行适度呼应,开篇的时候可以简单分析其积极意义以此入题。
真题预览结束
真题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带答案详解版《★2018年1月8日上午福建厦门事业单位面试真题》真题及12245套全国各地事业单位考试完整版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