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预览:
2018年5月5日上午青岛南区事业单位面试真题
说明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第1题:现在基层工作人员层层签订“工作状”、准备各种会议材料、陪领导检查等等,却没有真正深入到工作去,还常常出现敷衍塞责、应付检查的情况,对此你怎么看?
第2题:现在一些农村地区垃圾成堆,甚至出现不少垃圾围村现象。对此,你怎么看?
第3题:一家企业向水源排放废水污染了水源,遭到居民投诉,网上信息疯传。面对这种情况,你给当地政府支招,能采取哪些措施进行处理?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是社会现象题。围绕基层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总体上看,题干的表述是负面、消极的,存在的问题也是严峻的,我们可对这些问题的危害、产生原因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审题点1:“现在基层工作人员层层签订‘工作状’、准备各种会议材料、陪领导检查等”
这句话描述了基层工作的现状,工作内容多、工作压力大。“工作状”能和当前较热的“填表扶贫”“台账扶贫”相对应,注重各种表格的填写、责任的细化;准备各种会议材料、陪领导检查,说明可能存在“文山会海”的情况。
审题点2:“却没有真正深入到工作去”
题干给了我们解释,即这不是也不应该是基层工作的内容。基层是切实满足人民需要、解决人民问题的,具体工作应该是经济发展、繁荣文化、扶贫、治安、环保、综合治理等内容。但现在却过分强调会议、表格、“痕迹”等形式,忽视本职。
审题点3:“还常常出现敷衍塞责、应付检查的情况”
“还常常”不仅说明基层工作浮于表面,而且体现出问责多、检查多的情况。此时,我们不禁要从基层工作本身出发,去反思一下基层工作的机制、内容、要求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本是基层常态,但现在过分强调形式、注重问责,加剧了这种情况。“层层传导压力”转变为了“层层推卸责任”。因此,提对策时,既要改善基层工作的现状,同时也要从长远的机制上,去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和方法。
该题答题思路:承认当前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危害及不足,然后阐述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最后提出对策。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责任状本是细化职责、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的举措,却变成了层层推卸责任、向基层甩包袱的借口;会议检查,本是沟通协作、推动工作的方法,却演变为基层的主课主业。疲于表面,流于形式,忽视本职,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当前基层工作面临的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基层工作的开展,反而会消磨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打击工作积极性,从而无法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那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现象呢?我认为:
其一,基层工作涵盖广,人员队伍待健全。基层是服务群众的前沿,是落实国家政策、反映群众心声的桥梁,面对招商引资、扶贫攻坚、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等繁杂的内容,人少压力大,成为常态;
其二,工作作风重形式,领导决策不可行。部分地方政府浮躁焦虑、急于求成,随意变通上级政策,不切实际增加基层工作难度与压力;
其三,权责设置不合理,问责力度过严苛。与上级部门相比,基层决策权限小,责任压力大,特别是部分部门片面强调属地管理和责任传递,不顾责任分配合理性,层层加码、级级加压,让基层工作权责天平严重失衡,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要改善这样的现象: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工作作风。对领导干部应加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切实提高他们干事担当的责任意识,同时,要开展榜样教育,发挥焦裕禄、廖俊波等优秀共产党员、基层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改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其次,优化考核机制,完善监督渠道。建立工作责任目标考核机制,界定基层政府责任范围,划分各层级权责界限,将实际工作内容科学地量化为考核指标,同时,畅通微信、微博、短信、电话等意见反馈渠道,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纳入到考核标准中。
最后,健全容错纠错,松绑基层工作。细化责任、明确标准的同时,将容错纠错机制、澄清免责规定制度化,建立合理的失误错误研判机制,为基层干部敢干事、能干事提供空间。
当前中央已经出台了《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相信,未来的日子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实现基层工作换新颜,人民生活谱新篇。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典型的社会现象题。要分析“农村垃圾成堆”这一现象。“农村”能联想到乡村振兴战略,“垃圾”则与美丽中国建设相关联。我们可以将该题目放在这样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
审题点1:“一些农村地区垃圾成堆”
为什么是农村垃圾成堆呢?而非城市?结合我国进口洋垃圾、发达国家将垃圾倾倒到发展中国家的新闻,我们可以想象,在一定程度上,城市也在将垃圾倾倒到农村;此外,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垃圾处理技术缺乏、村民环保意识薄弱等,也是我们可以分析到的点。
审题点2:“出现不少垃圾围村现象”
“垃圾围村”这样表述的画面感很强,而且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那我们在分析对策的时候,就不能仅仅将此现象局限于某村某地,而是应该作为全国性的社会现象来看待,对策提出在某种程度上,也应该有普适性,是比较简单、便于操作的。
本题的答题思路为:垃圾成堆的危害-垃圾围村的成因-彻底解决的路径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农村垃圾成堆、垃圾围村,已成为阻碍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拦路虎,不仅破坏环境,污染土壤、空气,影响粮食增产,更会污染地下水,威胁生命健康。
我认为,诱发该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村民环保意识待提高。虽居住条件改善,但卫生意识尚未树立,以随意丢弃、自然堆放等方式来处理生活垃圾,仍旧是农村的常态。
农村相关设施不健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日常消费增多的同时,缺乏专项资金投入,基础的公共服务设施缺位,特别是垃圾处理设施短缺,没有专门的垃圾清扫人员,导致群众生活产生的垃圾无法处理,只能原始堆放、填埋等。
第三,城市垃圾转移频发生。当前,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尚不健全,部分城市垃圾往农村倒、甚至跨地区倒的现象普遍存在,无疑加剧了“垃圾围村”的现象。
要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必须齐心协力,多措并举。
其一,宣传教育提意识。各基层文化部门应加大《环保法》的宣传力度,以农民讲堂等形式,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并向村民介绍垃圾分类、循环利用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切实提升村民环保意识和能力。
其二,公共服务齐配套。地方政府可以增加资金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在农村建立垃圾回收处理站,配备垃圾桶、垃圾车等,同时设置垃圾负责人,将垃圾处理与扶贫相结合,提高村民参与农村治理的积极性。
其三,监管问责要加强。完善体制机制,明确城市垃圾倾倒农村的处罚标准、监督职责;同时,建立农村垃圾处理责任制,领导干部带头负责,抓好落实。
其四,村民共治保长远。可建立垃圾分类积分制,做好垃圾分类的村民可获得积分,并换取肥皂、毛巾等生活用品;同时,可调动乡镇企业参与其中,探索垃圾循环再利用的方式方法,如建立沼气池,厨余垃圾变堆肥,塑料纸片作燃料等,变废为宝,提高垃圾利用率。
相信通过政府的作为、村民的努力、社会的参与,垃圾围村将一去不复返,美丽乡村将重现。同样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在自己的点滴生活中,切实提升环保意识,用举手之劳、点滴之行共建美丽中国。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真题预览结束
真题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带答案详解版《★2018年5月5日上午青岛南区事业单位面试真题》真题及12245套全国各地事业单位考试完整版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