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预览:
2015年4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面试真题
说明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第1题:近年大学生回流到二三线城市的现象,你怎么看?
第2题:在社会生活通常情况下熟人见面就给根烟,你怎么看?有什么建议改变这种现象?
第3题:苏州世乒赛,招募了很多志愿者,开幕式当天你来组织他们开展路线指引、进场等工作,你怎么组织?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大学生”
大学生群体和其他就业群体有一定的差别,首先大学生是就业创业主力军,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与就业意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社会整体的就业观念;其次,大学生毕业人数众多,并且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广受社会关注,常有“就业难”等的报道见诸报端。
审题点2:“二三线城市”
相对于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大城市而言,二三线城市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就业群体的青睐。和一线城市相比,虽然二三线城市文化不够繁荣、经济产值相对较低、产业种类相对较少,但是二三线城市发展潜力大、设施逐渐完善、物价和房价相对比较低,对待年轻人也更加友好。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作为志愿成为一名家乡基层公务人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我对近年来的这种大学毕业生回流二三线城市深表理解,我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我觉得这种现象是积极的,不仅能让大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也有助于二三线城市的繁荣发展。
一方面,大学生回流到二三线城市,能拥有更多就业创业的选择和机会。在一线城市竞争逐渐白日化的今天,回流到二三线城市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在一线大城市,大学生在找工作时简历很容易石沉大海,特别是热门的金融、计算机行业,竞争更是异常激烈。而二三线城市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人才非常渴望,大学生在这些城市更有发挥优势的空间,也更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
另一方面,大学生回流到二三线城市,为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大学生到二三线城市就业创业,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也会带来新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激活当地的高新产业和服务行业;同时,大学生也能够带动当地消费的增长,盘活市场资源。
现阶段,大学生回流到二三线城市已经从少数人的选择变为一种潮流,其背后有深刻的社会原因。
第一,大城市问题日益凸显,就业压力巨大。大城市资源集中,人口众多,近年来,大城市出现的房价高昂、交通拥堵、污染严重、消费高等城市病愈演愈烈,使得大城市幸福指数不断下降,大学生群体中一部分人因此逐渐“逃离北上广”,纷纷回乡就业。另外,大城市的就业压力较大,竞争激烈,大学生在大城市就业换工作频率较高,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对比之下,环境相对舒适的二三线城市,如休闲之都成都和一年四季风景宜人的贵阳和昆明等,就显示出了更好的性价比。
第二,二三线城市经济增长,就业环境改善。随着二三线城市近年以来高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逐渐完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在二三线城市投资发展,加上二三线城市本身也有很多优秀的地方企业,大学生毕业之后在二三线城市就业选择更加多元化。并且基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沟通成本、物流成本的日渐降低,二三线城市能提供的物质、文化生活日渐丰富,与大城市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物质生活成本较低,给予大学生选择的空间更大,压力更小。
第三,二三线城市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现阶段,大城市人满为患,发展遭遇瓶颈。而小城市在城市资源开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前景较为广阔。并且,小城市发展过程中,国家也越来越多地给予了政策扶持和资源倾斜。许多小城市以及摆脱了过去交通不便、设施不完善的状况,正迅速蓬勃发展,未来潜力无限。
为了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回流到二三线城市就业创业和生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一步发力。
首先,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思想引导。通过线上线下等广泛的宣传方式,深入细致的政策解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地域观念,职业选择观念,让大学生对于自身的发展选择有更加准确的自我定位和客观理性的全面分析,让大学生意识到小城市目前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以及未来的无限潜力,引导大学生来中小城市就业创业。
其次,鼓励企业在二三线城市的投资发展。二三线城市地方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进一步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的服务行业,对这些企业提供便利的落地条件和政策优惠补贴,如税收优惠和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并且,鼓励企业与各高校合作订单式培养大学生。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践机会,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匹配度。
最后,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均衡地区发展。国家在资金、技术、资源等相关方面的投入上,进一步加大对小城市和落后地区的扶持,促进各地区均衡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以政策作为宏观引导,为二三线城市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在基层福利薪资待遇、基层人员选拔流动、基层基础设施完善等诸多领域,给予更多的保障。不断深入挖掘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潜力,提供发展机会。
我相信,当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愿意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国家的发展建设中,踏实扎根小城市小乡镇,当更多的政策、资金、技术给予二三线城市充分的发展保障,我们必然可以让广大年轻人施展才华,实现价值,同时实现社会整体更加均衡和良性的长远发展。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见人就给根烟”
题干中出现的这种行为在我国各地都存在,民间称其为“发烟”、“递烟”或者“散烟”等。可以说已经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行为习惯,但是这种行为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文化糟粕的直接表现,不利于“健康中国”建设,态度上,我们应对其予以批判。
审题点2:“改变这种现象”
这一题的追问其实就是我们在社会现象类题型中的“怎么办”这一部分。注意,因为是单独列出成为一问,那么考生就不能泛泛而谈,既要回答得具体、充分、有针对性,也要体现出思考的深度和解决问题的透彻程度,对于递烟表象背后的陈旧文化有充分的思考与解决。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熟人见面、陌生人相识,从手上递出的一支烟开始,题目中的这种递烟行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基于烟酒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我对此表示一定程度地理解,但是,我并不赞同这种行为。
一方面,吸烟有害身体健康。烟草中含有大量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长期吸入,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造成很大的破坏,事实上,香烟已经是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全世界因为吸食香烟而导致心脏病、血管硬化、甚至致癌的情况居高不下,无论是对于抽烟者本身而言,还是对于周边被迫吸入二手烟的“被吸烟者”,都造成了极大地健康威胁,更加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在各类疾病的发病人群中,还出现了年龄结构不断小化的趋势,香烟的巨大危害不容小觑。
另一方面,递烟传递一种不良的社交文化,一见面,首先递上一根香烟,而不顾及对方抽烟与否,这种情况会使不吸烟的人不知所措,造成了潜在的交流障碍和精神压力。而且,三五成群的吞云吐雾,更多时候谈论的是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题,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沟通交流流于形式,谈论内容浅尝辄止,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深入了解,信任培养,都并无益处。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熟人见面递烟的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措并举。
第一,加强吸烟危害宣传,强化公民健康意识。通过电视、公交车、地铁、广场和小区大屏幕播放戒烟公益广告、张贴吸烟危害宣传画、定期举办吸烟有害健康专题讲座、戒烟经验交流会等方式,让戒烟的观念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借助“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的清风,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做好榜样,使群众认识到社交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摈弃落后的烟文化、酒桌文化。
第二,全面推行控烟禁烟,打造清洁无烟社会。制定和细化公共场所禁烟条例,广泛宣传,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分工,严格执行,全面落实,还原公共场所整洁、无烟的整体环境。并且,进一步加大税制改革,提高烟草生产、流通环节中的税收比例,降低烟草产业利润,推动地方经济,尤其是对于烟草行业有重大依赖的地区的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在民众健康和财税增加之间,以人为本,严控烟草行业的生产和销售。
第三,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丰富民众精神生活。改变烟酒文化的背后吃喝玩乐,流于形式的社交模式,在基础建设上,政府各职能部门牵头引导,完善小区健身设施、兴建操场体育场馆、增设公园漫步通道等,在精神生活上,深入建设书香社会,打造优秀的电视节目、推送高质量的阅读书籍,全方面鼓励和保障民众参与到健身、广场舞、散步跑步等更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中去。
我相信,通过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观念、弘扬健康向上的文化,提供丰富的社交生活选择,这种递烟的传统会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退出历史舞台,让社会公共环境更加美好。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志愿者”
志愿者招募好之后,我们需要根据志愿者的技能专业才能进行分组,然后对志愿者培训之后上岗,才能保证活动效果。题目中出现了“世乒赛”,那么志愿者的培训内容中除了一些基本工作内容,也可以增加一些世乒赛的相关知识。
真题预览结束
真题试看结束后
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带答案详解版《★2015年4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面试真题》真题及12245套全国各地事业单位考试完整版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