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2013年上半年江西省九江市事业单位真题及答案
1.心情愉快,则赶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D)
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 B.时间随人的感觉变化而变化
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2.事物发展的源泉在于( C)
A.人的主观能动性 B.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事物的内部矛盾 D.外力的推动
3.时间证明,下岗职工只要转变 观念,处处有就业机会。这说明(B)
A.只要转变观念,就能够实现再就业
B.正确的意识对人的实践活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C.个人活动要收到社会条件制约
D.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良好的客观条件
4.南水北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南水北调是否成功,治理污染是关键,首先要保护好水源,这是调水的基础,这一要求体现的哲理是(B)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
B.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主要矛盾在一点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一分为二是争取认识事物的前提
5.事物发展前进姓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C)
A.既要勇于创新开拓,又要善于扬长避短
B.既要坚持马列主义,又要发展马列主义
C.既要满怀信心、步履坚定,又要充分估计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
D.既要坚持独立自主方针,又要失效对外开放政策
6.在坚持开放、合作、、利用、借鉴的同事,必须清醒头脑,一定要把(A)放在第一位。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马列主义意识形态
C.国家主权和安全 D.民族传统和利益
7.爱因斯坦相对论揭示了(D)
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 B.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
C.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 D.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B)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是(B)
A.精神生产活动 B.物质资料生产活动
C.科学研究活动 D.阶级斗争活动
10.党的群众观点实质是指(B)
A.群众运动都是合理的 B.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C.群众都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 D.群众意见总是正确的
11.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降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说明(B)
A.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真理是对事物及规律正确反映
12.改革发放每前进一步,都要(C)
A.先分清姓“社”姓“资”的问题 B.先反复论证,澄清事实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先看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原则
1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要坚持谋发展、把方向、管大事,进一步提高全党(C)
A.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B.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C.总揽全局、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D.依法执政的能力
14.邓小平理论的首要问题是(D)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改革方向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B)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世界普遍联系规律 D.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1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先后推进土地改革、家庭承包经营、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和发放种粮补贴,从根本上说,这一切都为了(D)
A.以调整农村分配关系为切入点
B.使农村获得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改革农村旧的经济体制和分配体制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2012年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做好2013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突出抓好六大主要任务,被首次提出的任务是(D)
A.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B.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C.挤挤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D.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8.2013年2月1日,连续第十年聚焦的“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的若干意见 》B
A.充分尊重和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B.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C.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
D.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19.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讲话中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C)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B.科学发展之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改革开放之路
20.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地震遇难升至196人,失踪21人,13484人受伤累计造成231万余人受伤。B
A.天全县 B.芦山县
C.宝山县 D.汶川县
21.党的十八大把()写入党章,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A
A.科学发展观 B.生态文明 C.和谐社会 D.绿色发展
22.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的关键是()D
A.改善民生 B.扩大内需 C.宏观调控 D.深化改革
2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经受“四大考验”,化解“四大危机”最根本的是(),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C
A.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B.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C.始终依靠人民、相信人民 D.高度重视理论和作风建设
25.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A
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26.党的十八大指出“两个增长”和“两个同步”,目标中的两个同步,一是指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同步,二是指()C
A.农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B.城镇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同步
C.劳动报酬增长和生产率提高同步
D.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27.党的十八大指出,必须自觉地把(B)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要求。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加快发展 D统筹兼顾
28.中国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其重点是(A)改革。
A.政治体制 B.经济体制 C.文化体制 D.教育体制
29.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指(B)
A.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C.苏区精神 D.长征精神
30.共同富裕是中国社会主义的(B)
A.优先要求 B.根本原则 C.本质属性 D.内在特点
3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B)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全面协调可持续
32.以人为本的“本”,指(A)
A.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 B.广大党员的根本利益
C.工人阶级的利益 D.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利益
33.(A)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A.党的基本路线 B.人民群众的利益
C.领土和土权完整 D.科学发展观
34.解决农村、农业、农民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B)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A.增加农村投入 B.城乡发展的一体化
C.城镇化建设 D.农业现代化
36.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A)
A.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B.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C.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D.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判断
37.今后20年我国要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要大力实施(D)
A.集约化的发展战略
B.劳动密集型与资金技术型相结合的发展战略
C.第一、二、三产业同时并举的发展战略
D.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41、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调整势在必行,原因是(B )
A.我国农产品供不应求
B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失衡,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C.各类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减缓
D。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
57、公务员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有(&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