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湖北省直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综合应用能力测试卷 一、论述题(15分)
试论“宁可要不完美的改革,也不要不改革的危机。”
【题型】政治
【作者】张羽
【参考答案】
自1978年至今,中国的改革已如舟至中流,有了更开阔的行进空间,也面临着“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挑战。发展起来的问题、公平正义的焦虑、路径锁定的忧叹……人们对改革的普遍关切,标注着30多年来以开放为先导的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
然而,“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党就会有危险”。纵观世界一些大党大国的衰落,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只有修修补补的机巧,没有大刀阔斧的魄力,最终因改革停滞而走入死胡同。对于当前各地各部门千头万绪的改革来说,面对“躲不开、绕不过”的体制机制障碍,如果怕这怕那、趑趄不前,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甚至将问题矛盾击鼓传花,固然可以求得一时轻松、周全某些利益,但只能把问题拖延成历史问题,让危机跑在了改革前面,最终引发更多矛盾、酿成更大危机,甚至落入所谓“转型期陷阱”。
小平同志在20多年前就曾告诫:“不要怕冒一点风险。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能力,承担风险的能力”,“改革开放越前进,承担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我们处理问题,要完全没有风险不可能,冒点风险不怕”。事实上,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崩溃边缘,到南方谈话前的历史徘徊,我们党正是着眼于国家和人民的未来,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敢于抓住主要矛盾、勇于直面风险考验,才能化危为机,推动改革开放巨轮劈波斩浪,让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尤其要时刻警惕短期行为损害执政根基,防止局部利益左右发展方向,力避消极懈怠延误改革时机,所思所虑不独是当前社会的发展稳定,更有党和国家事业的长治久安。面对全新的改革历史方位,当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宽广视野,以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如此,我们就一定能把风险化解在当下,让发展乘势而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一个光明的未来。
二、案例分析题(35分)
(先阅读材料,再回答问题)
【案例一】
1982年电影《少林寺》的1角钱票价与2012年的《地心历险记2》的120元票价对比,电影票价30年涨了1200倍。据调查显示,有92%的人认为票价过高。
市民李某每年去电影院看电影5次,他认为:电影票价水平与收入水平相差较远,只能偶尔享受一下“贵族消费”。票价贵了,看电影的人少了,上座率也低了,国企员工傅女士每年最多看2次电影,她说:“我们家附近那种老电影院电影票也50元一张,太贵了,我可看不起,只有像《让子弹飞》《阿凡达》这样的大片才会去尝尝鲜,一般等着看央视电影频道的。” [事业单位面试题库
] 广电总局电影局2000年2月底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电影市场票务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全国不同地区将分别制定电影票指导价格。 某国际影城总经理王某说:“现在电影放映有个规律,即首映3天的票房至关重要,如果放映了3天票房不佳,那随着盗版和媒体宣传的出现,基本上这个片子就没戏了,所以从制片方到发行方都力图把票价定高,并倾向选择节假日档期。”
在2012年“两会”上,张艺谋和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提出了制订严格法律,保护电影知识产权,打击电影网络盗版提案。
问题:
1.请根据案例,分析电影文化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5分)
【作者】张羽
【参考答案】我国电影文化消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电影票价过高,超出一般消费水平②全国统一票价,地区需求及消费水平存在差异③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盗版猖獗④影片质量有待提高,对观众吸引力有限。
2.结合案例,阐述如何促进电影文化消费。(10分)
【作者】张羽
【参考答案】要促进电影文化消费,首先要提高本土电影质量和竞争实力,中国电影自主创新、自立创新事关中国电影可持续发展,事关中国电影在好莱坞重围中成功突围,提升中国电影品质、促进中国电影产业化迫在眉睫。其次,完善法律法规,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政府相关部门应综合考虑,加大打击盗版的力度,保护影视制作人开发衍生产品的合法权利和积极性。只有不断完善相关产业政策,理顺产业管理体制,才能确保我国影视产业和相关衍生产品开发与其他产业环节协调一致,相互促进,健康快速发展。再次,明确影视衍生产品目标消费群体的定位。只有明确了目标消费者的特征、定位,才能够在产品形象设计开发中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少走弯路。
【案例二】
2011年12月,某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选聘)县级领导干部。清华大学毕业半年,23岁的焦某入选。网上公示后,焦某一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人物,这个从农村贫困家庭走出的孩子受到广泛的质疑,一夜之间被贴上了“官二代”“富二代”的标签。当这名清华毕业生的正常提拔遭遇“腐败想象”的舆论包围时,当地政府及时公开信息,国内多家媒体通过调查采访,澄清了事实真相,阻截了各种谣言的蔓延,维护了政府选人用人的公信力。从质疑到认同,公众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问题:
1.请结合案例分析,政府应该如何化解舆情危机。(15分)
【作者】张羽
【参考答案】舆情往往是内隐的,它凭借载体、媒介来抒发和表达,而互联网的发展为这种内隐的情绪和态度提供了一种理想的表达渠道,大众往往通过新闻评论、在线聊天、博客、微博等方式传播网络舆情信息。这些具体形态的舆情信息隐含着民众情绪,彰显着民众的社会态度,如果不能对即将或已经发生的舆情危机做出正确的反应,政府的公信力
和权威将会受到严重削弱。案例中该市政府及时公开信息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化解舆情危机的行为值得我们借鉴。面对舆情危机时,政府应该做到: 一要积极应对,不逃避,不回避。深刻理解网络传播规律,正确认识网络虚拟社会的新特点,努力消除“谈网色变,避网烧身”的网络恐惧症,切实改变危机面前“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采取不正当手段压制”的局面。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管理者的网络媒介素养,尊重网络民意,并对网络民意进行科学甄别,不能一味删帖、屏蔽,甚至报复,堵塞民意表达的渠道。
二要树立“阳光执政”的理念。提高政府公信力,要推进政务公开化、透明化程度,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和能力。要建立良好的网络沟通机制,借助网络平台与公众真诚、平等地交流对话,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网络公共舆论危机发生的概率。
三要明确政府责任。面对舆情危机时,有关政府要积极承担化解的责任,不掩饰、不推诿、不拖延。
四要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在处理公共舆论危机过程中的作用,正确疏导负面舆论。政府在处理公共舆论事件时要倾听“意见领袖”的建议,发挥其在引导社会舆论向健康理性方向发展中的作用,聚同化异,扶正抑偏。
五要全面掌握舆情,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力争在危机发生第一时间将客观、准确的事实真相传达给网民。
2.请结合案例分析,公众应该如何对待网络信息。(5分)
【作者】张羽
【参考答案】(1)在互联网上,网民可以匿名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看法,因此,网上表达的意见常被认为是公众意愿全面的表达。但是,相关调查表明,出于技术原因,互联网上的评论存在人为控制的可能,传达的信息并不一定全面。“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就要求公众在面对网络信息时要做到全面了解,理性对待,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
(2)除了倾向性被操纵的问题外,互联网上还存在一些虚假信息。这些虚假信息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度,一旦被网民采信,就会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案例中网民在未辨别信息真伪的情况下就给当事人“贴标签”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因此公众要有基本的明辨信息真伪的能力,不能盲目相信网络信息。
(3)由于某些信息会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有些虚假信息更是危害较大,公众一定要客观冷静地对待网上的各种信息,不能盲目跟风传播。
三、策划与应用(20分)
“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请你以某单位团委负责人的身份,结合时代特征和本单位实际,设计一个学雷锋的活动方案。
要求:目的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作者】张羽
【参考范文】“五四”青年节活动方案
各位领导、同事:
“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为了纪念这一节日,激励和动员我单位广大团员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权利推动我单位工作深入开展。经单位团委决定,开展庆“五四”学雷锋活动。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自四月中旬起,至“五四”前后形成高潮。
二、活动主题
高举“五四”火炬,学习雷锋精神。
三、活动安排
1、以为革命和建设作出突出成绩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为分对象,举办青年学雷锋先进事迹报告会。
2、开展“为奉献着奉献”的志愿服务活动。
3、广泛组织本单位团员青年以“弘扬五四精神,正当雷锋先锋”为主题,走上街头,组成志愿服务小组,开展街头问路、答疑等志愿活动。
某单位团委
2012年4月10日
四、作文(30分)
2011年12月14日,“汉语盘点2011”年度字词在商务印书馆揭晓。“控”和“伤不起”“债”和“欧债危机”最终脱颖而出,分列年度国内字词和国际字词首位。主办方表示,此次入选的年度国内字“控”,回应了2010年度的“涨”字。一方面“控”字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以及政府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例如,控房价,控物价,控车牌,控安全生产事故,控收入分配,控碳排放等。另一方面,“控”已成为公众一种生活状态,如“微博控”“时事控”等等。“控”字广为流传,使之具有更为轻盈的语义和更为斑斓的语言景观。
以“控”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700—900字的议论文。 [事业单位招聘笔试题
] 从一个“控”字说开去
2010年一片“涨”声不断,2011年则成了“控”的天下。“控”字可以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令我们谈之色变的房价、物价,中到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收入、安全生产问题,小到我们每个人都能置身其中的微博、新闻等。一时间,控房价、控物价、控收入分配、控安全事故成了政府忙碌的主题,“微博控”“购物控”“短发控”等成了我们自我调侃的口头禅……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控”已经在慢慢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如何用好“控”字,做到控有所成,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在直面“控”字之前,我们需要深刻思考“控”字的含义,做到“知己知彼”。我们知道,“控”字的常见含义是“告发、控告”和“控制、节制、驾驭”,而目前流行的,也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控”字最常见的第二种含义:“控制、节制、驾驭”。对于我们的政府行政部门来说,控房价、控物价中的“控”是调控、控制的意思,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控”字则表达了公众对生活状态的一种调侃,意思是偏爱、着迷、受制、不由自主、无法控制。
其次,政府需要思考如何才能做到大“控”,控有成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根本宗旨,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义务,然而,物价高了,房价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对就降低了,人民的幸福指数也因此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因此,政府要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就需要“控”,即控制房价、物价,使人民能够住得起房子,买得物品。这就需要政府强化自身责任意识,加大调控力度,加强对物价、房价、安全生产事故、收入分配的调控,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最后,作为普通民众,我们也需要思考如何处理好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小“控”,做一个理性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是好事,但如果这个爱好成为我们的束缚就适得其反了。因此,我们就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适度原则,正确处理所爱、所好与“我”之间的关系。
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处理好“控”都是非常重要的。政府能够以民为本,强化自身责任意识,处理好大“控”,则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民众能够树立好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理好小“控”,则能够理性地处理个人爱好与需求间的关系,可以乐在其中,悠哉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