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8日江苏省南京市宣传教育岗(博物馆)面试真题说明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第1题:如果人身边有了拐杖只会帮助你不跌倒,但是不能帮助你跑起来。请结合所报岗位谈谈认识。
第2题:请你谈谈宣传教育这个岗位在博物馆中的社会服务作用有哪些?
第3题:你认为对于博物馆讲解员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如果人身边有了拐杖只会帮助你不跌倒”
拐杖代表着工具、外界的帮助,有了拐杖就相当于身边有了依靠,确实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每个人都有可能精疲力尽,或者腿脚不便,有了拐杖的帮助,可以暂时借助拐杖的着力点保持平衡,保持身体稳定,防止摔倒。人生更是如此,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低谷期,凭借外界的帮助就可能帮我们重振旗鼓,善于借用外部资源也是一种能力。正如荀子《劝学》中写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于利用外物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而智者的成功可能性是很大的。
审题点2:“但是不能帮助你跑起来”
拐杖毕竟只是外界的工具,只能够提供支撑,特别是如果我们过多依靠拐杖,甚至是依赖,一旦将拐杖去除,可能我们就会摔倒。而且与拐杖同行,也代表着我们前行路上的负重更多,需要考虑的外界因素很多。就像人往往会依靠外界的帮助,但是依靠不等于依赖,万事还需要靠自己去尝试,不管成功与否,都是对自己的挑战和锻炼。父母、亲友、伙伴都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块基石,踏着这块基石向上攀登,可以更快的达到高峰,而抱住这块基石不动,则意味着你人生的高度已经被禁锢了。就像新中国当年有苏联的帮助,但是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听苏联老大哥的,那就不可能有现在的全面小康。
审题点3:“请结合所报岗位谈谈认识”
结合岗位谈认识,我们所报考的是宣传教育岗,日常的工作可能主要是负责博物馆的宣传报道、活动策划推广。我们作为年轻人,肯定是在业务能力、业务经验上有所欠缺的,但是可以通过我们单位老同事和领导的帮助,迅速掌握工作技能,甚至在一开始我们做工作方案时同事都会老带新,但是如果我们只依靠同事,自己丝毫不进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失去竞争力,被工作淘汰,成为团队的蛀虫。所以我们可以先简单的回答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再结合岗位谈自己应该如何善用拐杖,保持工作竞争力。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这句话非常有哲理,我不禁想到《劝学》中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可以看出,善于借用外部资源其实是一种能力,我们需要平衡好外部帮助与内在追求的关系。
就像题目中说的如果人身边有了拐杖只会帮助你不跌倒,拐杖代表着工具、外界的帮助,有了拐杖就相当于身边有了依靠,确实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保持身体稳定,防止摔倒。人生更是如此,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低谷期,凭借外界的帮助就可能帮我们重振旗鼓。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赤壁,将本来胜券在握的曹军烧的损失惨重;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前人的高度看到更远的地方。
但是拐杖不能帮助你跑起来,因为拐杖毕竟只是外界的工具,只能够提供支撑,特别是如果我们过多依靠拐杖,甚至是依赖,一旦将拐杖去除,可能我们就会摔倒。就像曾经的日本经济极其依赖世界市场,虽然在一段时间内繁华无限,然而金融风暴来临时,东京股市被摧残得面目全非,原因就是日本经济对外界的过度依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当然可以凭借外物,但谁也说不清支撑我们的拐杖,什么时候会撤离,如果想要奋勇前行,还需要凭借自己的尝试和挑战,如果没有一颗向前奔跑的心,拐杖是不能帮助你跑起来的。
就像我们进入到工作岗位中,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业务能力、业务经验上肯定是有所欠缺的,如果这个时候不要同事的帮助,一意孤行,可能根本无法圆满的完成宣传工作,甚至可能出现大的纰漏。而通过我们单位老同事和领导的帮助,迅速掌握工作技能,甚至在一开始我们做工作方案时同事都会老带新,但是如果我们只依靠同事,自己丝毫不进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失去竞争力,被工作淘汰,成为团队的蛀虫。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时刻谨记教诲。第一,多方学习,提升工作能力。可以向同事询问他们日常写作参考的网站,参考同事以前参加宣传工作会议的笔记和视频资料,日常多给老同事打下手,从观察学习入手;在碰到困难时,借助网络资源进行解决,与各单位宣传人员保持联络,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第二,积极尝试,发扬担当精神。我会认真对待分配给我的任务,特别是时间紧任务重的宣传文案策划,我会克服畏难情绪,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运用到宣传工作中去,争取早日成为业务骨干。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宣传教育”“博物馆中的社会服务作用”
题目具有一定专业性,讨论宣传教育角度问题,但是并不完全是专业性的,我们只需了解宣
传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社会群众广泛了解到被宣传对象的真实情况并且达到一定的吸引的效果,了解到这一点,即使并非专业我们也有了方向性。所谓社会服务作用,说简单些,其实就是服务社会,转化过来,这句话可以表述为,“博物馆中的宣传教育岗位可以在哪些方面服务社会”。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首先,站在群众的角度,有了宣传教育,我们能够了解到博物馆的规模、有关展品等基本情况和历史价值,从而我们就可能会提起兴趣,走进博物馆,如此一来,我们能够在博物馆中学到知识,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从而提升社会整体文化素养;其次,站在博物馆的角度,通过宣传教育,博物馆的特色和文化得到了解,其文化价值也就得到了释放,避免了文化产品的浪费;最后,站在社会环境的角度,通过博物馆的宣传教育,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后,进而能够通过文化的渗透涵养个人社会素质,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水平。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宣传教育这个岗位在博物馆发挥社会服务作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第一,能够起到涵养文化素养的作用。增强人民群众对博物馆的了解,提高人民群众历史文化素养。如果宣传教育岗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一方面可以将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和特色之处展示给社会大众,将博物馆的历史文化价值增强并释放,能够吸引群众走进博物馆,了解中国或者当地的历史文化印记;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将历史文化尽收眼底的时候,精神上能够受到历史长河的洗礼,文化素养能够得到质的升华,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书香气息、文化气息。
第二,能够起到释放文化活力的作用。增强博物馆的知名度,增加博物馆的客流量,真正释放博物馆的文化价值。一方面宣传教育岗位经过努力,能够将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和文化底蕴尽情展现,客观上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甚至形成品牌效应创造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博物馆知名度有效提升赢得了大量的人民群众的参观时,就能够让博物馆中的历史文化在人们的眼中、口中、思想中真正地活起来,让博物馆中的历史文化得以散发光芒,文化价值得以释放,避免了文化的禁锢和浪费。
第三,能够起到提升国民素质的作用,促进文化的传播,发挥文化的渗透价值,提升国民整
体素质。一方面,宣传教育的内容并非只局限于博物馆,更重要的是以博物馆为载体的文化的宣传,宣传博物馆的同时,更是促进文化传播,扩大中华文化在人民心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文化具有很深的渗透价值,当正确的文化融入人们的思想中时,能够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导向则会引领正确的社会氛围,从而使国民整体素质得以提升。综上所述,宣传教育岗位在博物馆发挥社会服务作用中起到了思想上的春风化雨的作用,不可或缺。因此,在未来,如果我有幸加入宣传教育岗位的队伍中,我会继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研读历史文化和宣传教育专业书本,时刻保持着知识的新鲜血液,积极向老同事请教,主动学习,主动承担,尤为重要的是,我会靠保持自己对于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热忱,为博物馆、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博物馆”
为什么要限制这样一个工作地点?毫无疑问,那是因为不同的工作地点会直接影响岗位的要求、工作内容。所以在答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融入博物馆相关的一些内容,尤其是本题是南京市博物馆的面试题,更可以大胆融入一些和南京市博物馆相关的一些知识,以体现考生在备考中的充分准备以及与岗位的匹配性。
审题点2:“讲解员的基本要求”
不同岗位的基本要求各不相同,结合博物馆讲解员的岗位,我们的眼前可以呈现我们去过的一些博物馆看到的讲解员,先从表面来看:仪表端庄、礼貌微笑、表达流畅,继续深入分析我们会发现:知识渊博、讲解透彻、引人入胜。这是我们所接触到的博物馆讲解员的岗位传递给我们的基本要求。那么除此之外,我们是不是可以继续发掘一些深入的基本要求呢?比如为什么会知识渊博,那是因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就是知识储备上的努力;再比如为什么会引人入胜,那是因为讲解员们能够区分不同观众,及时调整讲解的形式和内容,有的放矢……由此可见,在答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说清基本要求,而且还可以把如何达到这些要求的具体做法一并说出来,这就是我们面对这个题目主动思考的体现,也是答这个题目的亮点所在。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博物馆讲解员是沟通博物馆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博物馆的名片,讲解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观众的受教育程度和参观质量,影响着博物馆的窗口形象,甚至影响到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形象。因此,我认为对于博物馆讲解员,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热爱祖国、热爱博物馆事业、热爱观众的情感品质;亲和友善,在游客需要帮助的时候要尽量提供帮助,树立起观众至上的理念,全心全意为观众服务的理念。
良好的心理素质:无论是面对普通群众还是高级别领导,都应该学会调整心态、克服紧张情绪,做到发挥自如、情绪饱满、讲解完美。博物馆人流量大、参观群体多样,所以在面临参观过程中的突发状况,要有沉着冷静、协调处理的能力。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表达流畅,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发音标准,语言要规范;并且能够熟练掌握讲解词,即规范化、程式化到最精细的地步,把文物、历史事件表达清楚是这份工作的主要目的;注意讲解艺术,在有声语言上应做到吐字清晰流畅,节奏适宜;发音圆润洪亮,声情交融;掌握逻辑重音,逻辑顿歇;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在无声语言上要借助表情和肢体动作,表达源于讲解内容的真实情感,更好地吸引和感染观众。
良好的公众形象:身体健康,形象气质佳,同时要求熟练掌握讲解的礼仪举止,讲解姿态要自然大方,恰当地运用手势,做到举手投足适当得体,在观众眼里造成视觉幻象,激发观众的想象能力,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这样才能给观众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也有利于讲解的持续进行。
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知识修养:讲解员担负着宣传和教育的职能,因此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文物、博物馆基本知识,掌握本馆陈列内容及相关展品的背景知识等,其次是要掌握和熟悉社会基本知识,包括天文地理、史料传记、宗教风俗等,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如语言学、文学、艺术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除此之外还要了解、掌握与南京市博物馆或社会发展相关的基本法律法规政策和当前社会动态,不仅自身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博览群书、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因人施讲:能够针对不同职业、民族、年龄、职业、性别、文化水平的各种观众,组织不同的语言。比如学生群体和专家学者、领导来馆的目的就不一样,而学生群体按年龄细分,每个年龄段所掌握的知识各不相同,比如在给小学生讲解中要注意控制时间且通俗易懂,因为小孩子的注意力只能专注那么久,掌握的知识也有限,讲得太多太深他们不理解,自然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解,达不到理想的讲解效果。准确抓住观众的目的,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他们想知道的告诉他们并且还能从中受到启发,这才是一个优秀讲解员要做到的。
良好的学习能力:一个优秀的讲解员,需要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累积、分析、总结而成。因此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加强语言训练,要加强仪容仪表、礼仪礼节方面的训练。熟悉和参与讲解词的写作,可以在写作过程中提高讲解员对陈列内容的理解,提高文字水平,提高理论修养水平;也要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提高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多面手;更要加强身体煅练,多参加形体训练,保持良好的公众形象;此外南京市博物馆经常接待大批中外贵宾,因此要不断学习各类语言增强自己的对外讲解能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讲解员。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如果人身边有了拐杖只会帮助你不跌倒”
拐杖代表着工具、外界的帮助,有了拐杖就相当于身边有了依靠,确实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每个人都有可能精疲力尽,或者腿脚不便,有了拐杖的帮助,可以暂时借助拐杖的着力点保持平衡,保持身体稳定,防止摔倒。人生更是如此,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低谷期,凭借
外界的帮助就可能帮我们重振旗鼓,善于借用外部资源也是一种能力。正如荀子《劝学》中写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于利用外物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而智者的成功可能性是很大的。 审题点2:“但是不能帮助你跑起来”
拐杖毕竟只是外界的工具,只能够提供支撑,特别是如果我们过多依靠拐杖,甚至是依赖,一旦将拐杖去除,可能我们就会摔倒。而且与拐杖同行,也代表着我们前行路上的负重更多,需要考虑的外界因素很多。就像人往往会依靠外界的帮助,但是依靠不等于依赖,万事还需要靠自己去尝试,不管成功与否,都是对自己的挑战和锻炼。父母、亲友、伙伴都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块基石,踏着这块基石向上攀登,可以更快的达到高峰,而抱住这块基石不动,则意味着你人生的高度已经被禁锢了。就像新中国当年有苏联的帮助,但是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听苏联老大哥的,那就不可能有现在的全面小康。
审题点3:“请结合所报岗位谈谈认识”
结合岗位谈认识,我们所报考的是宣传教育岗,日常的工作可能主要是负责博物馆的宣传报道、活动策划推广。我们作为年轻人,肯定是在业务能力、业务经验上有所欠缺的,但是可以通过我们单位老同事和领导的帮助,迅速掌握工作技能,甚至在一开始我们做工作方案时同事都会老带新,但是如果我们只依靠同事,自己丝毫不进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失去竞争力,被工作淘汰,成为团队的蛀虫。所以我们可以先简单的回答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再结合岗位谈自己应该如何善用拐杖,保持工作竞争力。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这句话非常有哲理,我不禁想到《劝学》中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可以看出,善于借用外部资源其实是一种能力,我们需要平衡好外部帮助与内在追求的关系。
就像题目中说的如果人身边有了拐杖只会帮助你不跌倒,拐杖代表着工具、外界的帮助,有了拐杖就相当于身边有了依靠,确实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保持身体稳定,防止摔倒。人生更是如此,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低谷期,凭借外界的帮助就可能帮我们重振旗鼓。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赤壁,将本来胜券在握的曹军烧的损失惨重;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前人的高度看到更远的地方。
但是拐杖不能帮助你跑起来,因为拐杖毕竟只是外界的工具,只能够提供支撑,特别是如果我们过多依靠拐杖,甚至是依赖,一旦将拐杖去除,可能我们就会摔倒。就像曾经的日本经济极其依赖世界市场,虽然在一段时间内繁华无限,然而金融风暴来临时,东京股市被摧残得面目全非,原因就是日本经济对外界的过度依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当然可以凭借外物,但谁也说不清支撑我们的拐杖,什么时候会撤离,如果想要奋勇前行,还需要凭借自己的尝试和挑战,如果没有一颗向前奔跑的心,拐杖是不能帮助你跑起来的。
就像我们进入到工作岗位中,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业务能力、业务经验上肯定是有所欠缺的,如果这个时候不要同事的帮助,一意孤行,可能根本无法圆满的完成宣传工作,甚至可能出现大的纰漏。而通过我们单位老同事和领导的帮助,迅速掌握工作技能,甚至在一开始我们做工作方案时同事都会老带新,但是如果我们只依靠同事,自己丝毫不进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失去竞争力,被工作淘汰,成为团队的蛀虫。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时刻谨记教诲。第一,多方学习,提升工作能力。可以向同事询问他们日常写作参考的网站,参考同事以前参加宣传工作会议的笔记和视频资料,日常多给老同事打下手,从观察学习入手;在碰到困难时,借助网络资源进行解决,与各单位宣传人员保持联络,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第二,积极尝试,发扬担当精神。我会认真对待分配给我的任务,特别是时间紧任务重的宣传文案策划,我会克服畏难情绪,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运用到宣传工作中去,争取早日成为业务骨干。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审题重点审题点1:“宣传教育”“博物馆中的社会服务作用”
题目具有一定专业性,讨论宣传教育角度问题,但是并不完全是专业性的,我们只需了解宣传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社会群众广泛了解到被宣传对象的真实情况并且达到一定的吸引的效果,了解到这一点,即使并非专业我们也有了方向性。
所谓社会服务作用,说简单些,其实就是服务社会,转化过来,这句话可以表述为,“博物馆中的宣传教育岗位可以在哪些方面服务社会”。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首先,站在群众的角度,有了宣传教育,我们能够了解到博物馆的规模、有关展品等基本情况和历史价值,从而我们就可能会提起兴趣,走进博物馆,如此一来,我们能够在博物馆中学到知识,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从而提升社会整体文化素养;其次,站在博物馆的角度,通过宣传教育,博物馆的特色和文化得到了解,其文化价值也就得到了释放,避免了文化产品的浪费;最后,站在社会环境的角度,通过博物馆的宣传教育,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后,进而能够通过文化的渗透涵养个人社会素质,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水平。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宣传教育这个岗位在博物馆发挥社会服务作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第一,能够起到涵养文化素养的作用。增强人民群众对博物馆的了解,提高人民群众历史文化素养。如果宣传教育岗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一方面可以将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和特色之处展示给社会大众,将博物馆的历史文化价值增强并释放,能够吸引群众走进博物馆,了解中国或者当地的历史文化印记;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将历史文化尽收眼底的时候,精神上能够受到历史长河的洗礼,文化素养能够得到质的升华,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书香气息、文化气息。
第二,能够起到释放文化活力的作用。增强博物馆的知名度,增加博物馆的客流量,真正释放博物馆的文化价值。一方面宣传教育岗位经过努力,能够将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和文化底蕴尽情展现,客观上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甚至形成品牌效应创造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博物馆知名度有效提升赢得了大量的人民群众的参观时,就能够让博物馆中的历史文化在人们的眼中、口中、思想中真正地活起来,让博物馆中的历史文化得以散发光芒,文化价值得以释放,避免了文化的禁锢和浪费。
第三,能够起到提升国民素质的作用,促进文化的传播,发挥文化的渗透价值,提升国民整体素质。一方面,宣传教育的内容并非只局限于博物馆,更重要的是以博物馆为载体的文化的宣传,宣传博物馆的同时,更是促进文化传播,扩大中华文化在人民心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文化具有很深的渗透价值,当正确的文化融入人们的思想中时,能够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导向则会引领正确的社会氛围,从而使国民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宣传教育岗位在博物馆发挥社会服务作用中起到了思想上的春风化雨的作用,不可或缺。因此,在未来,如果我有幸加入宣传教育岗位的队伍中,我会继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研读历史文化和宣传教育专业书本,时刻保持着知识的新鲜血液,积极向老同事请教,主动学习,主动承担,尤为重要的是,我会靠保持自己对于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热忱,为博物馆、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审题点1:“博物馆”
为什么要限制这样一个工作地点?毫无疑问,那是因为不同的工作地点会直接影响岗位的要求、工作内容。所以在答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融入博物馆相关的一些内容,尤其是本题是南京市博物馆的面试题,更可以大胆融入一些和南京市博物馆相关的一些知识,以体现考
生在备考中的充分准备以及与岗位的匹配性。审题点2:“讲解员的基本要求”
不同岗位的基本要求各不相同,结合博物馆讲解员的岗位,我们的眼前可以呈现我们去过的一些博物馆看到的讲解员,先从表面来看:仪表端庄、礼貌微笑、表达流畅,继续深入分析我们会发现:知识渊博、讲解透彻、引人入胜。这是我们所接触到的博物馆讲解员的岗位传递给我们的基本要求。那么除此之外,我们是不是可以继续发掘一些深入的基本要求呢?比如为什么会知识渊博,那是因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就是知识储备上的努力;再比如为什么会引人入胜,那是因为讲解员们能够区分不同观众,及时调整讲解的形式和内容,有的放矢……由此可见,在答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说清基本要求,而且还可以把如何达到这些要求的具体做法一并说出来,这就是我们面对这个题目主动思考的体现,也是答这个题目的亮点所在。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博物馆讲解员是沟通博物馆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博物馆的名片,讲解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观众的受教育程度和参观质量,影响着博物馆的窗口形象,甚至影响到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形象。因此,我认为对于博物馆讲解员,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热爱祖国、热爱博物馆事业、热爱观众的情感品质;亲和友善,在游客需要帮助的时候要尽量提供帮助,树立起观众至上的理念,全心全意为观众服务的理念。
良好的心理素质:无论是面对普通群众还是高级别领导,都应该学会调整心态、克服紧张情绪,做到发挥自如、情绪饱满、讲解完美。博物馆人流量大、参观群体多样,所以在面临参观过程中的突发状况,要有沉着冷静、协调处理的能力。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表达流畅,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发音标准,语言要规范;并且能够熟练掌握讲解词,即规范化、程式化到最精细的地步,把文物、历史事件表达清楚是这份工作的主要目的;注意讲解艺术,在有声语言上应做到吐字清晰流畅,节奏适宜;发音圆润洪亮,声情交融;掌握逻辑重音,逻辑顿歇;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在无声语言上要借助表情和肢体动作,表达源于讲解内容的真实情感,更好地吸引和感染观众。
良好的公众形象:身体健康,形象气质佳,同时要求熟练掌握讲解的礼仪举止,讲解姿态要自然大方,恰当地运用手势,做到举手投足适当得体,在观众眼里造成视觉幻象,激发观众的想象能力,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这样才能给观众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也有利于讲解的持续进行。
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知识修养:讲解员担负着宣传和教育的职能,因此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文物、博物馆基本知识,掌握本馆陈列内容及相关展品的背景知识等,其次是要掌握和熟悉社会基本知识,包括天文地理、史料传记、宗教风俗等,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如语言学、文学、艺术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除此之外还要了解、掌握与南京市博物馆或社会发展相关的基本法律法规政策和当前社会动态,不仅自身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博览群书、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因人施讲:能够针对不同职业、民族、年龄、职业、性别、文化水平的各种观众,组织不同的语言。比如学生群体和专家学者、领导来馆的目的就不一样,而学生群体按年龄细分,每个年龄段所掌握的知识各不相同,比如在给小学生讲解中要注意控制时间且通俗易懂,因为小孩子的注意力只能专注那么久,掌握的知识也有限,讲得太多太深他们不理解,自然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解,达不到理想的讲解效果。准确抓住观众的目的,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他们想知道的告诉他们并且还能从中受到启发,这才是一个优秀讲解员要做到的。
良好的学习能力:一个优秀的讲解员,需要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累积、分析、总结而成。因此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加强语言训练,要加强仪容仪表、礼仪礼节方面的训练。熟悉和参
与讲解词的写作,可以在写作过程中提高讲解员对陈列内容的理解,提高文字水平,提高理论修养水平;也要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提高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多面手;更要加强身体煅练,多参加形体训练,保持良好的公众形象;此外南京市博物馆经常接待大批中外贵宾,因此要不断学习各类语言增强自己的对外讲解能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讲解员。